从内地来青海,在甘青两省交界的地方,远远地就会看到分别写在五个山头上的白色大字“青海第一村”。
这个村就是闻名甘青两省的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下川口村位于湟水与隆治河(史称允吾河、龙支河)交汇处,因居隆治河口而得名“川口”,为区别本县川口镇而被命名为“下川口村”。
到下川口村赏美景、尝瓜果。下川口村位于两河交汇的三角洲上,海拔1650米,为青海省海拔最低的地方。水量丰沛,光照充足,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青海省能够种植春小麦为数不多的地方之一。盛产桃、杏、西瓜、苹果、多种梨子和蔬菜,是青海省少有的“瓜果之乡”。
春天花香飘荡,秋天果香四溢。除了“民和八景”之一的“允吾梨花”,还有“万亩桃花”。绿油油的麦苗显示着土地的肥沃,满地落英告诉我曾经的辉煌,百年古树诉说着悠久的历史。
到下川口村看大戏、赶庙会。下川口人十分重视果树,把它当做“庄稼”来经营,视各种果树为“高田”。每年谷雨时节这里都会举办为期三天的“果花会”。期间,村民们还要上演“果花戏”(2011年时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祭祀百虫之王“叭蜡爷”,祈求消除各种病虫害,以获丰收。农历四月初八也举办庙会与祭祀活动,旨在为莘莘学子祈求学业有成、金榜题名。这“两会”折射出了下川口人对种植瓜果和学习文化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那么此地瓜果丰收人才辈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到下川口村听故事、品古诗。故事一:传说,明朝的时候,李靖王因为触犯朝廷,惹怒了皇帝,被发配到西北,安置在下川口一带。皇帝担心李靖王谋图不轨,就派宰相刘伯温前来查看。刘伯温到此发现山势如龙似凤,具有帝王之气,认为日后此地必定出真龙天子,便下令军队把附近的龙山和凤山的脉气全部斩断,断了李靖王的帝气,至今在兔儿岭与大高坡背后还留着两个挖开的豁口。当然,这是封建迷信,不可相信。故事二:清代诗人、西宁道员杨应琚曾夜宿下川口云林寺,第二天见梨花如雪,赋诗一首:“一夕山风衣倍加,晓来板屋乱鸣鸦。开门惊道满庭雪,细看方知是梨花。”盛赞下川口梨树为白云树,遂改寺名为“云林寺”。故事三:清代诗人、碾伯县令徐志丙也曾夜宿云林寺,第二天看到花树重叠,云锦铺地,院子里、巷道里,到处弥漫着芬芳,遂赋诗一首:“河水洋洋世不休,寻芳何必在芳洲。东风一夜无人见,春满梨花枝上头。”在下川口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上,不知曾经发生过多少个或凄惨或优美的故事。
到下川口看“彩虹”、走吊桥。下川口村,公路铁路纵横如织,道路桥梁交错呈现,交通十分便捷,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兰青铁路、兰新高速铁路、川隆公路以及民小公路的延长段共6条公路铁路穿村而过,11座桥梁如彩虹卧波,彰显出下川口村重要的交通位置。一座已经废弃了的吊桥寂寞地依傍着宽阔高大的钢筋水泥大桥,显得瘦小单薄,却又不失为一道风景,徒步行走在吊桥上别有一番情趣。
谷雨时节,田间麦苗翠绿、万树披锦;桃花红梨花白,如丹霞盈天,似白云飘荡。下川口村成了果花的海洋,花香四溢引来游人无数。夏秋季节,麦浪滚滚,瓜果飘香,往来商贩络绎不绝,车水马龙。金黄色的杏子,鲜红色的桃子,红扑扑的苹果,黄橙橙的梨子,沙蜜的大西瓜,脆甜的小白瓜……让你直流口水。
如果在谷雨时节或夏秋季节,有人邀请您去下川口,相信您一定会欣然赴约,真可谓不负韶华不负美景,不负朋友不负美食。(张臻卓)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