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寻找青海的年味儿……

作者:青海日报 时间:2019-07-27 12:12:34 浏览量:

转眼又是一年,传统佳节——春节即将来临。在这腊月里,我省的农村又将有怎样的年节喜事呢?农牧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呢?空气中又飘散着怎样的年味儿?让我们跟随雪花的脚步去瞧一瞧,去感受那份过年的喜悦、温暖和祥和。

寻找青海的年味儿……

现场节目表演。

寻找青海的年味儿……

诱人的美食。

寻找青海的年味儿……

美味的馍馍迎接年来到。

寻找青海的年味儿……

有趣的冰上游玩项目。

花馍馍飘出“醉”美土乡年味儿

□文、图/本报记者 潘 玲

随着“腊八粥”的飘香,空气里的年味儿也一天比一天重了。这不,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的民俗传统馍馍也飘溢出浓浓的年味儿。

苍山负雪,天空瓦蓝。伴随着冬日的暖阳,我们走进东沟乡第二届土族民俗传统馍馍大赛的现场。只见盘馓、月饼、背口袋、锟锅、“羊肋巴”等花样繁多、麦香四溢的年馍摆满了长桌。

有人说,在互助,馍馍代表的是一种情怀,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满载了喜庆过年的情趣。“宰完年猪,吃完腊八粥,做馍馍,气氛越来越浓,这年啊就一天一天地近了。”村民虎永海告诉记者。

馍馍大赛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老人、孩子、土族阿姑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意,仿佛让寒冬都不再那么寒冷。

“今天一共有144款馍馍参赛,都是各个村里的妇女们一大早起来做的。举办这个比赛是为了挖掘东沟的面点巧手,给忙碌的城里人提供色香形味俱佳的年馍,给辛勤的乡里人提供传统手艺转化经济效益的平台,着力打造土族传统馍馍特色品牌,发展土族饮食文化产业,开创农民增收新路子。”东沟乡党委书记杨启林说。

此次的馍馍大赛,分了蒸、炸、烙、焜四种类别,分别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其中获得蒸馍馍一等奖的是来自姚马村的黄宗秀。

“早上五点就起来做馍馍了,和面、发面、造型、烧水等,最后大火蒸一个小时,香喷喷的馍馍就出锅了。”黄宗秀告诉记者。进入腊月,她家已经宰了一头近200斤的年猪,一年的收入也不错,现在就等着过个丰盛的喜庆年了。

品尝着美味的年馍,人们感受到了美丽土乡大地红红火火的过年氛围。

在威远镇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周伟玉也在准备做馍馍了。不过,他做馍馍倒不是为了自家过年吃,而是为了招待客人。

小庄村是一个纯土族聚居的自然村落,作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村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旅游业,现有民俗旅游经营户82户。推出以家庭访问、饮食品尝、婚俗体验、歌舞欣赏、土族服饰及手工艺品展示、田园风光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俗旅游项目。

周伟玉在小庄村开了20年的农家院,除了旅游旺季,腊月和正月是他最忙的时段。

“进入腊月就开始宰年猪,今年宰了8头,这个量可以维持到正月。接下来就是炸油饼、麻花,做焜锅了,一般农户可能做二三十个焜锅就够了,我们家因为要接待客人,要做70个到100个。”周伟玉说。

周伟玉在2018年开农家院收入了10万元,“现在的日子真的好了!只要你愿意勤快地干活,总能挣到钱的。从腊月初八到小年,家家户户都要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从过年传统来讲,就是希望带来吉祥如意。”

据周伟玉介绍,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增加,过年团拜也流行了起来。

“我们腊月和正月的好生意都得益于团拜,现在很多人花钱在外面摆上一桌招待亲朋好友,既省事,又能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交流一年来的各家情况,也是不错的。”周伟玉说。

包勒村邀你赏冰瀑、购年货

□文、图/本报记者 潘 玲

欢笑声、呼喊声在空气中弥漫,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听到的人也不禁会心一笑。

循着笑声踏雪而去,原来是孩子们在玩有趣的雪上项目,大人们看着玩雪地碰碰碰被撞得东倒西歪的孩子们,也不禁乐得哈哈笑。

这是西宁市湟中县上五庄镇包勒村冰瀑年货采购节的现场。

为有效拉动农村地区消费增长,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助推旅游精准扶贫,1月18日, 以“赏冰瀑、购年货、观自驾”为主题的第二届包勒冰瀑年货采购节在湟中县上五庄镇包勒村正式启动。本届冰瀑年货采购节由西宁市旅游局、湟中县上五庄镇政府及包勒村委会、青海高原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手举办,自1月18日持续到2月1 日,开展长达15天的年货促销活动。 节会现场,除了绿色有机的农副食产品和新鲜开宰的纯天然草膘羊、牦牛肉等种类齐全的年货产品,以冰瀑、冰柱、冰笋、冰凌、冰花为特色的冰雪景观,气势磅礴、层层叠叠、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自从旅游局驻村帮扶以来,我们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脑山村,村民以前的日子过得苦哈哈,更别谈还有游客来看冰瀑了。”包勒村党支部书记秦发旺告诉记者。

只见不少游客在冰瀑前拍照留念,一边欣赏美丽的冰瀑景观一边还得当心脚底下打滑。

“我去年来看冰瀑,就摔了个大马趴,看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脚底下啊!”游客潘女士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

山地雪道、雪地自驾等多个娱乐项目,使游客在购物、观景的同时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一致赞许。

只见孩子们连成一串,坐着雪圈哧溜一下就沿着滑道滑到坡下去了,不一会儿拽着雪圈的身影就出现在眼前。

12岁的包勒村小朋友贾文静把几个项目挨个玩了个遍,玩得不亦乐乎。“以前在村里没这么玩过,实在太开心了!”贾文静掩饰不住那股高兴劲儿。 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戴航表示,举办这次冰瀑年货采购节,既是对包勒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通过节会活动平台为全市人民打造的一场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的节日盛宴,更是“旅游+本地产品+精准扶贫”的发展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做上火红的灯笼过年咯!

□文、图/本报记者 潘 玲

寻找青海的年味儿……

李顺仙在做手工。

寻找青海的年味儿……

多彩的灯笼。

进入腊月,天儿更冷了,冻得人缩脖子、搓手、跺脚。

“外面冷,快进来烤烤火,喝口热茶。”李顺仙招呼着大家往屋里进。

一进入有火炉的房间,便看到好几个火红的多彩灯笼悬挂于高处。耀眼的红色仿佛让那一片地方都“热”了起来。

这些精美的灯笼都出自于李顺仙之手。李顺仙何许人?专门做灯笼的师傅?其实,她只是湟中县甘河滩镇下河湾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以前家里因病致贫,这两年通过政府帮扶,加上自己努力,她们一家人已经脱了贫。

自小就喜爱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脱了贫的李顺仙也在琢磨着干点手艺活儿,这不,2018年夏天开始跟着大姑姐学做灯笼。夏去冬来,手艺纯熟了,还卖出去了七对灯笼。

“夏天卖了两对,一对300元;冬天卖了5对,一对卖到了450元至500元。进入腊月,准备过年了,各家各户都开始收拾装饰自己家了,我特意做了一些出来备着。”李顺仙告诉记者。

据李顺仙介绍,做一对灯笼需要一周时间,每天白天加上晚上,制作时间在5个小时左右。

“晚上安静,可以专心地做灯笼。”李顺仙说。

剪样子、缝花、打穗子……1月9日,记者在李顺仙家看到她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灯笼以红色和紫色为主,就是为了烘托春节的热闹氛围。

“冬闲,我要多做一些灯笼呢,还有香包、鞋垫、花瓶等,现在想要学着用你们年轻人都爱玩儿的抖音等进行宣传销售,还有就是多准备些过年的馍馍啊馓子啊,迎接春节。”李顺仙说。

李顺仙的丈夫正在牛栏里给小牛犊喂食草料,这是她们家用每人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买的母牛产下的。

“母牛每天能挤牛奶10公斤左右,拉到镇上去卖,一公斤能卖6元。”李顺仙说。

“她们家今年能过个丰盛年呢,加上儿子打工,2018年收入了32000多元。”下河湾村党支部书记乔玉林接过话茬。

乔玉林告诉记者,进入腊月,学生放假了,村里也开始排练春节的社火了。

“今年有了些变动,在传统的扇子舞、藏舞、高跷等节目之外,增加了广场舞,我们也想要增加一些新鲜感。还想着在‘报儿’的报信里加上一些党和政府的政策。等再过些天,你就能看到村民的大门上都挂上了灯笼,有的还贴窗花呢。等到了腊月二十六七,我们文昌阁也会用彩灯美美地装饰起来,灯光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呢。”乔玉林说。

在乔玉林看来,如今村民在准备过春节时最大的变化倒不是物质方面的,而是精神方面的。怎么说呢?“以前出远门打工的回来了,会聚在一起打打麻将,现在基本没有了,家家户户都是在比呢,都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谁也没那闲工夫拿到麻将上去消磨。”乔玉林告诉记者。

作者:潘 玲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