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浆水是甘肃、青海人必不可少的日常饮食,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一碗煮好的手擀面浇上呛熟的浆水,再放点自家的咸菜和油泼辣子,酸酸爽爽美美来上两碗,不仅解暑降温,还能一解乡愁。
那么你知道浆水的来历和传说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涨涨知识吧。
★
传 说 一
楚汉相争的时候,陕西汉中有个叫韩二的人。他刚结婚不久,夫妻二人开了个小面馆,专供轿夫小贩们打个尖消个夜。那时,酸醋还没有出现。韩二卖面条时,只是在臊子上调一些油盐,味道并不好,因此生意很清淡。
有一天晚上关了店门。韩二夫妻俩照例把第二天作臊子用的小白菜洗净炒好装在一个小竹篮里。小竹篮又顺手放在一个盛有面汤的大汤盆上,就关门睡觉了。第二天早晨,店门还未开,就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韩二开门一看,原来是内弟来了,说是他妈得了急病,请姐姐和姐夫去一趟,韩二夫妻俩闻言不敢怠慢,赶快带上几串钱就过汉江河去看望乡下的病人了。
韩二的丈母娘已六十来岁了,得了个发烧病。韩二夫妻俩很孝顺,到家后赶紧请大夫看病,忙活了四五天,直到老人病治好了,才转回城,时间已经正午。 店门打开,又开始接客了。
两个客人走了进来。一个老年人,一个壮年人,都是平民打扮,态度非常和顺。韩二下好面条,找不到白菜臊子了。找来找去,发现在剩面汤里。他问妻子;“这是咋啦?”妻子想了想说:“一定是猫儿寻食时把竹篮踩翻了的。”韩二想了想,有道理。他端起来闻了闻有一股酸味。
他只好对客人说:“客官,对不起,臊子没有了,凑合着吃顿白面吧!”壮年客人走到汤盆前一看,只见面汤中的小白菜青中带黄,酸中带甜,水像稠酒一样。
他说;“店家,不要紧,我们正想吃点小菜!”老年客人怕吃出了问题,忙说:“依老夫看来,还是小心为是,万一吃坏了肚子?”壮年客人笑了笑说;“你老过于小心了。这又不是毒药怕啥?都是吃的东西嘛。”“那——”老年客人捋着花白胡子沉吟了一下又说;“好,那就让老夫我先尝第一碗吧!”壮年客人点了点头。
韩二把面汤里的白菜臊子浇上了第一碗面,老年客人接过来调匀后先少少地尝了一口,嗯,没问题,接着才放心大胆地吃了起来。
“怎么样,好吃吗?”壮年客人问。
“又酸又香,真好吃!”老年客人连连点头称赞。
壮年客人跑了大半天,早就饿了,迫不及待地叫店家浇上了一碗,他一吃,果然不错。
于是,两个客人吃了又续,续了又续。老年客人连吃了四碗,壮年客人连吃了六碗。壮年客人吃完后抹了抹嘴上的油迹,对韩二说道;“店家,这种臊子面真是好吃,你看该取个啥名字呀?”韩二对这意外的发现也很高兴,他笑了笑说。
“小的两眼墨黑,肚子里没有点文气,还是请客官取个名吧。”壮年客人转面对同伴说:“你肚子里的文气多,你取吧!”老年客人捋着花白胡子沉吟片刻后说;“它稠似水浆,我看,就叫浆水面吧!”“好!”壮年客人和韩二夫妻俩都异口同声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这种把白菜加面汤浸泡几天后做出来的浆水面的名声就传开了。
韩二的小面店天天都门庭如市,生意兴隆。后来,他才晓得:那天来的两个客人,一个是汉王刘邦、一个是丞相萧何。君臣俩在汉中城里微服私访民情,意外地发现了浆水面的作法的。以后,整个汉中和陕西地区都流传开了。
传 说 二
浆水面是西乡县的传统风味小吃。因其酸香爽口,醒酒解腻,故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而那些远道回乡的西乡人,差不多每次都会直奔那酸味飘香的面馆,要上两大碗浆水面,以解离乡之愁。
相传在当年张飞为西乡侯的时期,西乡县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成家立业,独自生活,唯有老三因幼年患病,拐瘸了一条腿,只好跟两位老人住在一起,并在路边开了一家小面铺,以维持生计。
可惜面铺生意清淡。一天,面铺里来了位客人,要了两碗面条。恰巧这时菜已用完,没有东西制作臊子。但是两位客人又饥又渴,便让老三随便找点菜凑合着做成了面臊子。
老三找遍了厨房,终于从一个瓦罐中找到了几片白菜。这时他才想起,几天前自己把几片白菜洗净后已经放在瓦罐里,后来又一不小心将热面汤倒进去了。现在拿出白菜一看,白菜已经有些发黄,还有一股酸味,幸好还没有怪味,于是老三就用这酸白菜。
老三将面条煮好后,浇上这用酸白菜做成的臊子,忐忑不安地把两碗面端到了客人面前。不料客人吃后,竟然不约而同地都说这面条好吃,并要老三再来两碗。客人还问老三:“这叫什么面﹖”当老三说明原委,并提到这面还没有名字时,那位客人想了想后说道:“就叫浆水面吧”
等两位客人走后,老三才听旁人说,原来那人正是微服私访的西乡侯张飞。消息一经传出去以后,人们纷至沓来,都急欲品尝老三的浆水面,从此,老三面铺的生意便日益红火起来了。如今西乡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西乡的浆水面——连吃带续,它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这些关于浆水面的传说,大家都听说过吗?炎热的夏季,快来一碗酸爽的浆水面解解渴吧,那滋味,又怎是一个爽字了得!
来源:玩转西部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