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旅游的行程中,除了游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外,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品尝一下异域他乡的地方名吃。
总的来说,拉萨的餐饮业并不发达,街头的餐馆多数都是四川人、甘肃人经营的川菜、拉面等等,像样的藏餐馆也是屈指可数,想在高原上享受美味佳肴恐怕会令人失望的。
我去了几个内地汉人经营的餐馆,感觉味道都很一般,似乎没有内地的色香味,大概这就是由于高原上气压低,很难做出美食的缘故吧。
我翻看了西藏的旅游手册,藏医院附近的“雪域餐厅”不错,我来到了位于大昭寺北侧的雪域餐厅。
雪域餐厅位于藏医院路4号,许多旅游小册子都做过介绍和报道,就餐环境优雅,价格中等,据说有5年的历史。
我要了烤牛排、青稞酒、酥油茶、藏包子等,菜要的不算少,想全部吃完,看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但是,为了品尝一下藏餐,权且奢侈一次吧。
烤牛排和藏包子似乎没有内地回民做得好吃,酥油茶有些淡淡的咸味和奶香,我觉得如果能多喝些时日,我也一定会喜欢上这种藏族特殊的饮料。
许多人都在各种影视作品中见到或听到过酥油茶,知道那是西藏大名鼎鼎的饮料,但是,恐怕没多少人真正品尝过酥油茶,实际上这可是高原上的一宝。
酥油茶是藏族同胞每日必备的饮品,也是西藏高原上生活的必需品。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藏族人以奶、肉、糌粑为主食,高原上蔬菜、瓜果比较少,茶叶可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酥油茶的制作并不复杂,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里,放入酥油和食盐, 搅得水乳交融,再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香喷喷的酥油茶了。
我在雪域餐厅也要了糌粑,初尝糌粑,感觉和书上写的一样,很难下咽。我想,不能说糌粑味道不好,可能是我们不习惯的缘故吧。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类似内地的炒面,是藏族人天天必吃的主食。糌粑和酥油茶是藏族人的两道名食。糌粑是用青稞洗净炒熟磨制而成,吃糌粑时,先在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放上炒好磨细的青稞面,然后用手将面与茶水搅拌在一起。
说句实在话,藏区总体来说是个贫苦的民族,在雪域高原上难有美味佳肴,这种糌耙藏族人都成习惯的主食了,我们内地人尝尝就饱了。
在雪域餐厅逗留了一个小时,已经是酒足饭饱了,但是餐桌上的饭菜还剩下不少,我便让服务生打包。
记得哪篇游记里说,在西藏吃饭,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打包送给拉萨街头的乞丐。我出了餐馆,一群小乞丐围上来讨钱,我把打包的食物送给了他们,他们把我手中的餐盒一抢而光。
我在来拉萨之前,曾按照有些西藏旅行者的经验,换了近百元的零钱,全部换成1毛、两毛的零钞,准备应付西藏的乞丐。
拉萨的乞丐很多,可能也是全国城市中乞丐最多的地方之一,这大概和西藏几千年来形成的乞讨文化有关,宗教乞丐是被西藏社会所接受的,给朝圣者和苦修者捐献一些物品和钱,被认为是一种善举,对于凡夫俗子来讲也是一种无量的功德。
事实上,西藏的许多藏民生活都很贫苦,作为一个旅行者,给乞讨者一些零钱,也是一件叫人欣慰的事情。
西藏的乞丐胃口都比较低,一角钱、2角钱就很满足了,不会出现纠缠游客现象,但是,如果一毛不拔的话,他们会对你紧追不舍的。
拉萨街头的甜茶馆是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拉萨街头星罗棋布的甜茶馆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我初到拉萨的时候,一直没敢进去喝茶,因为那里的茶馆全是藏式装修,有的茶馆黑咕隆龙,给人一种略带恐怖的感觉。许多藏人在昏黯的光线下,一边悠然喝着甜茶,一边看着电视。
有一天我终于壮着胆子走进了一家很普通的甜茶馆,里面几乎没有汉人,藏民们看起来都很和善友好,有的人看我进去,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很专注地看他们的藏语电视。
拉萨的甜茶不是论杯来卖的,是按壶来卖的,8元钱一小暖瓶,两个人可以喝个饱。我在拉萨街头逛累了,便走进甜茶馆,一边喝茶,一边休息。
一般认为甜茶属于舶来品,有人说它来自与西藏接壤的尼泊尔、印度等地;而有的则说它是被远在欧洲的英国人带到西藏来的。到今天,这个问题已经很难考证,但甜茶成为藏族同胞十分喜爱的主要日常饮品,却是毋庸质疑的事实。
说起来,甜茶的制作过程也很简单,用料也不复杂,主要就是牛奶、红茶和糖。将红茶熬汁加入牛奶和糖,充分搅拌后即可饮用。茶叶用的多半是云南产的袋装红茶,牛奶有用鲜奶,也有用袋装奶粉的,糖一般用白砂糖,也可以用红糖或冰糖的。
雪域高原上的藏餐虽然没有川鲁苏粤四大菜系那么博大精深,但是,对于喜欢旅游和美食的游客来说,一样会心动,也有着很大的诱惑。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