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青稞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江苏的苏北等地海拔1900m~4200m的河谷地区。受气候影响,产量同内地农作物相比低得多。
在海拔4200m~4500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青稞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青稞米耐寒性强,是适应性最广、种植海拔最高的粮食作物。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110~13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其二:青稞米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是制作糌粑和酿制酒的重要原料;
其三:青稞米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西部高原地区酿造青稞酒、啤酒、白酒、酒精、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青稞;
其四:青稞米营养成分丰富,是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其营养价值比水稻、玉米和一般的小麦粉高,青稞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最高可达到14.81%,且富含高赖氨酸,可制成珍珠米、麦片、麦芽、啤酒等食品和饮品,同时饲用价值也高,青稞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青稞的秸杆是最好的饲草,含蛋白质4%,其茎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高原地区牲畜冬季的主要饲草。
大概没有什么作物
像青稞一样和一个民族结合那么紧密
提到青稞米人们就会想到藏族
青稞米作为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
早在三千多年前
就被藏族驯化成可以种植的品种
青稞米
这种上天赠予的食物
顽强地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地
每一个细胞都饱含
藏族人民的勤劳与热情
静默地生长在雨与露之间
一言不发地写下藏地的传奇
这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好客之情也都浓缩在一句话里了
让我以藏青稞的方式
散发出古老而清新的香气
打开一粒一粒饱满的颗粒
阳光斜斜地立在青稞上
把自己磨成了细腻的粉
气候寒冷的高海拔地域
能够种植出粮食非常不易
因此青稞成为大自然赠予的珍珠
紧张的秋收劳作过后
将其制作成青稞美食
是辛劳了大半年后藏区农耕者们的最大喜悦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