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也叫点心,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和口味各不相同,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青海的传统饮食中,糕点是一个很小的类别,虽不及内地丰富但也别具一格。
说起糕点很多老西宁人可能会首先想到油炸糕,这是一种现炸现卖的街边小吃,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的特点。从花样品种分有豆馅、糖馅,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种馅料中还加有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食材。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起来都是外酥里嫩,滋味浓郁。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油炸糕做得最好的要数解放前的“韩疙瘩”了。“韩疙瘩”的油糕颜色深黄、酥脆香甜,不仅个儿大好吃,而且价格实惠,在西宁曾红极一时。
清真万盛马糕点是青海回族糕点食品中的佼佼者,是一种借鉴清末年闻名全国的什锦南糖糕点做法,并融青海回族各种传统面食技巧为一体的糕点,具有民族风味突出,花样品种繁多的特点。
万盛马糕点铺的“老八件”是指用八种不同的馅料做出的不同口味、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八样点心。有糖馅、枣泥馅、豆沙馅,有动物造型、果实造型,还有水晶饼、提糖月饼、芙蓉糕、加沙饼、萨琪玛、金果麻园儿、花旗糕等各种款式不同,风味各异的糕点。这些糕点酥脆香甜,口味丰富,颇受各族群众的喜爱。
藏式糕点又称藏式点心,主要原料是鲜奶、酥油、曲拉、蕨麻、红糖或白糖,红枣及少量糌粑。制作时一般先将蕨麻炒熟后磨成细粉,然后在热锅内放酥油,将蕨麻粉和其他原料一起入锅熬煮,出锅后盛入碗或盘中定形,上面再嵌上红枣,凝固后切成小块食用。这种糕点一般在节庆期间制作,除了自家食用外还可以作为佳肴招待客人,也可作为礼物馈赠亲友。
土族最初以经营畜牧业为主,食物大多是肉食和乳制品,转为以农业生产为主后,日常饭食与汉族基本上一样。米面窝窝是土族的一种传统食品,用开水把米面烫开,晾冷后做成底部凹形,顶部突出的窝头形,上笼用小火蒸熟后取出冷却,待糖化后再以旺火复蒸。米面窝窝吃起来松软香甜,别有风味。
沓乎日,是土族地区特有的一种烤制面食。在麦面中加入清油,盐水拌匀,做成圆饼,然后放在热锅中烙,稍硬后取出埋在火灰中闷烤熟透,这样烤出来的饼表面焦黄,中如蜂窝,酥脆可口。烤制较大的沓乎日时,一般在庭院或麦场上煨一大堆火,火烬成灰时,扒开灰草放入面饼再盖上草灰焖熟,这种沓乎日是黄南州土族在集会或送给寺院僧侣的礼饼。
每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小吃,都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每一种小吃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法,也都表现出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风俗习惯。西宁糕点虽不及内地的精美奢华,但以自身的朴实承载了一方水土之下的民俗风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插图)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