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
在青海人饮食文化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青海
洋芋的做法更是五花八门
那么青海人为什么有
如此深的洋芋情结呢?
15世纪到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加快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作为南美洲的特产,马铃薯也在这一时期传至东方。明朝时,我国已有食用马铃薯的记载。
万历以后,马铃薯逐渐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显贵才能享用。明代上林苑有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在筛选、培育马铃薯方面有一定技术优势,但他们专职为宫廷服务,没有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直到明末清初,马铃薯才“放下身段”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虽然无从考证马铃薯在青海大量种植的具体时间,但在短短三四百年时间里,这种被青海人称为“洋芋”的农作物,在这片高原大地上广泛种植。充沛的光照和巨大的昼夜温差,使得洋芋体内的淀粉得以大量存积,赋予了它独特的口感,同时,借助气候优势,洋芋在青海亩产大增,并逐渐成为了青海人的主食,老百姓甚至发出了“五谷不收也无患,只要有二亩洋芋蛋”的称赞。
在青海甚至西北的历史上,洋芋都曾被当作救命粮,在百姓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青海人把吃洋芋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在常见的做法中,焪洋芋是最原始也最受欢迎的一种。
老青海人的厨房中,有一种必不可少的烹饪家当——平底铝锅,这种用土法铸造的又厚又重的铝锅不仅实用,而且耐用,成为不少百姓家的传家宝。仲秋时节,地里的庄稼收完了,洋芋的枝蔓渐渐变成了灰色和黑色,田野中一片荒凉和萧瑟,但农民的心里却是热的——洋芋要丰收了。
冬天来临,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如春。女主人从地窖中拾出一盆拳头大的洋芋,拿来厚重的铝锅,一锅焪洋芋就是庄稼人一顿可口的饭食。再剥上蒜,捣成蒜泥,端来青海人独有的腌制食品——花菜(用萝卜和大头菜腌制而成),一家人盘腿坐在热炕上,人手一个洋芋,蘸着蒜泥、就着花菜,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一个小孩看见了锅底的焦巴洋芋,率先伸手去拿,其他孩子也纷纷去抢,可洋芋太烫,伸进铝锅中的手都无奈地缩了回来,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焪洋芋
这道做法最简单、味道最原始的美食,
曾经填充了无数青海人的腹胃
也带给他们温暖、温馨的记忆
在很多青海人看来
凛冽的冬日
一锅
皮焦质松、壳黄瓤沙、外脆里酥、香气扑鼻
的焦巴洋芋
寄托着他们内心深处浓浓的乡愁
焪洋芋的做法
将洋芋洗干净切块(也可不切),将蒜捣成蒜泥,用热油炝好;
在平底铝锅中倒入一点清油,将洋芋放入锅中,加入少量水;
小火焖煮半小时至1小时,如闻到焦糊味,说明锅底已有焦巴洋芋,可关火;
洋芋出锅,蘸蒜泥或配花菜食用。
来源:西海都市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