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高寒气候,在青海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饮酒可以避疫瘴、祛寒湿、活血脉,所以酒自然就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青海人家里办事情,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了酒,而青稞酒无疑是首选。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也是礼仪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青海人说:“酒是先行官,万事它为先”。“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正是自古以来青海酒文化的真实写照。而青海酒文化的形成更是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渊源。
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山西的客商带来了杏花村的酿酒技术,用上好青稞熬出了比酩馏酒更高一筹的美酒“威远烧酒”。从此,它便誉满高原,行销西北。互助青稞酒属于清香型酒,香味纯正,酒液澄明,闻之清香扑鼻,入口醇和绵软,回味悠长。它采用威远镇河畔的一口古井之水,与当地所产青稞原料相配制酒,恰到好处,真可谓浑然天成,酒香不散。传说,此井乃八洞神仙宝葫芦中的玉液琼浆化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今互助青稞酒已形成了从踩曲、制坯到煮馏等完整系统的酿造技艺,有着独特的科学配方,已形成独有的体系和特色。现在,其工艺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逐步采用了当代新法,生产条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日趋提高,花色品种日益繁多,声誉与日俱增。
从西宁往东北行50多公里,就到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城威远镇。“龙王仙丹育青稞,王母玉液酿美酒”,在盛产青稞酒的互助县威远镇,传诵着这样两句赞美诗句,也流传着这样一段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相传,远古时代,威震天下的周穆王驾八骏巡游西海,雍容貌美,能歌善舞的西王母在瑶池大摆筵宴,盛情款待,又捧出亲手酿造的玉液琼浆奉献给周天子,与之尽兴。西王母与周天子在觥筹交错、赋诗歌舞之际,又特遣专为她采集食物的三青鸟到东海仙山去采集美食。三青鸟从东海采食归来,飞往西部崇山峻岭时,不慎将一粒食物丢在龙王山下,转眼间,这粒食物长出了又肥又壮的茎叶,上面结满了瓦蓝色彩的果实。从此,龙王山下的农民再也没有因缺少口粮而发愁。因为这瓦蓝色的果实是三青鸟遗留下的那粒食物长成的。于是,这里的人们便把它称为“青果”,到后来又叫做“青稞”。善良智慧的三青鸟又教会人们种植青稞的方法,龙王山一带便长出了绿油油的青稞。不知又过了多少时间,云游四方的蓬莱八仙应邀赴瑶池蟠桃会,在尽享了西王母的盛情款待返回东海的途中,被龙王山下那碧波荡漾的青稞田园所陶醉,便来到龙王山下不远处的威远堡,一览青稞田园之秀色。八仙信步村落市井,忽见有人在一口水井中汲水,便上前去讨水喝,喝后总觉得井水口味甚淡,于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便从身上摘下葫芦,往井水中倾倒了几滴从蟠桃宴上带回来的琼浆玉液,倾刻间,井口涌出琼浆,馥郁芬芳,经久不绝。
习俗
青海酒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饮酒中透露出不同的民族习俗。不同的民族,酒文化自然有各自的特色。土族群众向客人敬酒时,通常在碟子里放三个酒杯,斟满酒边唱敬酒歌边敬酒,而客人则要用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抛三次,表示敬天、地、神,然后喝三杯酒;假如不会喝酒,也要端起酒杯蘸酒三次弹向空中,表示对主人的尊重。藏族群众在平时一般敬奶茶而不敬酒,但逢年过节及遇喜庆日子,如有客人来家则必须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酒一碗,端到客人面前,客人双手接过后,必须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等主人再斟满,这时客人才一口喝干。此后,有酒量的客人则继续喝酒,不会喝酒的不用再喝。唱敬酒歌更是藏族朋友饮酒的一大特点。对于生活在青海的蒙古族群众来说,用酒敬客是他们的传统方式,通常主人将美酒斟在三个银碗中,用双手托在哈达上,唱起传统的蒙古族敬酒歌,敬献给客人,客人若推让不喝,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敬。因此,客人应接住酒碗,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各弹一下,以示敬天、地、火神。若不会喝酒,可用嘴唇沾一下酒碗,表示接受了主人的情谊。汉族在亲朋聚会、喜事酒宴上,主人或主办者要首先向座中年长者、贵宾敬酒,然后依次向其他在座者敬酒。一般敬四杯,取“四季发财”“四季平安”“四红四喜”之意。祝寿的酒敬八杯,取“八福长寿”之意。敬酒时双手举起放有酒杯的酒碟于客人面前,忌用单手敬酒。
酒令
青海人喜爱在饮酒中歌唱,在歌声中饮酒。
青海酒曲儿是饮酒、猜拳、唱歌相结合的一种演唱形式。青海酒曲儿曲名很多,词汇风趣,曲调优美,演唱形式独具特色,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青海小调的旋律和音乐语汇,即兴编出许多与饮酒有关的唱词。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敬酒歌。以喜迎宾客、敬劝饮酒和赞颂长辈、亲友为内容。如《菜籽花儿黄》《敬酒歌》《回酒曲》,互助土族群众中流传的《唐德格玛》等。这类酒曲儿是宾客临门、朋友聚会、亲人团聚时互相敬酒唱的歌。开席时主人向客人敬酒时要唱,晚辈对长辈表示敬意时要唱,亲朋互相对饮时也唱,相当于一种“礼仪歌”,这类酒曲儿一般是由敬酒者唱的。敬酒者一般双手高举酒碟,唱起敬酒歌:
碟碟儿圆来盅盅儿圆,盅盅儿里头青龙闪;
双手儿端来双手儿敬,双手儿敬上心一片;
吃酒儿容易敬酒儿难,这一杯水酒要吃干。
如果被敬酒者听得满意,本人又不会唱敬酒歌时,则接受歌者的深情厚意,端起酒盅一饮而尽,一般饮双杯、四杯或六杯。如被敬酒者没有尽兴,本人也会唱,则只饮一杯酒,又盛满酒杯,唱起“回酒歌”来:
清清亮亮的这两杯酒,我举杯着回敬你哩;
我的老哥你喝上呀,我一心儿回敬着哩。
有情有意的这两杯酒,我把心意儿盅子里泡上;
我的老哥你思量,它是个钢刀也咽上。
这类酒曲儿,节奏一般比较明快,演唱者还可以即兴编词。
第二类是多人表演时对唱的“表演歌”。这时,酒场上饮者酒已半酣,为使气氛更加活跃,可唱娱乐性很强的《飞凤凰》《杨洋梅青》等。往往在场人都要参加演唱,如果唱错或者接续不上就要罚酒。
第三类是“比赛歌”,它以数数字为内容。这类酒曲占青海酒令的主体,数量多,在群众中流行广。譬如《尕老汉》《数麻雀》《大吉利》《十道黑》《十杯酒》《数螃蟹》等。其中,《尕老汉》给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一个(么就)尕老汉(哟哟),七十七(来吧哟哟),
再加上四岁(者叶子儿青),八十一(来吧哟哟);
……
八仙(么就)桌子上(哟哟),喝酩(来吧哟哟);
这么样的喝来(者叶子儿青),酒不醉(来吧哟哟)。
这类酒曲是人们已酒酣耳热之时唱的,演唱的同时要和同歌者划拳,演唱者以手指表示数字,以动作表示唱词。比如演唱《数麻雀》:
一个麻雀一个头,两个眼睛明啾啾,
两只爪爪蹲墙头,一个尾巴在后头。
唱完一个麻雀,双方同时出拳首先喊“满堂喜”继续划拳,输者喝酒后又接着唱“两个麻雀”,一直唱到:
十个麻雀十个头,二十个眼睛明啾啾,
二十只爪爪蹲墙头,十个尾巴在后头。
演唱这种带有比赛性质的数数字酒曲,头脑要清楚,反应要快,但对于已有醉意的人来说就很难做到,这就有点“糊弄”醉汉的意思,博得众人开心,使酒场气氛更加热烈欢快。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