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探访河湟名刹——瞿昙寺(2)

作者:镜头里的雪域 时间:2020-03-17 13:01:10 浏览量:

 

探访河湟名刹——瞿昙寺(2)

 

离开瞿昙寺,我们前往朵巴营村。朵巴营是一个高原的自然村落,通往村里的路上修建了一个高大的牌坊,跨过一座桥,沿着光滑的水泥路往散落在半山坡的村庄驶去。瞿昙镇周围的村落大多以营作为村名,古代军事含义十分明显。明朝时中原一带来屯兵戍边的将士们的后裔,在历史的潮流中自然组成村落繁衍生息。

村民房屋大多依地势而建,一家一座庄窠院,讲究风水格局,正方或长方形,大门是唯一的出入口,院墙大多夯土垒成,有的拌有稻草,表面坑洼不平。很多人家院落前或内建有照壁,房屋通常有北房和西房两排及四角暗房,每排三间,中为堂屋,摆有供桌,只是供桌上极少看到佛像或祖先牌位,取而代之的是全家福的照片和日常用品,暗房多为厨房、牲畜棚、柴草房等。

村民家中已全部实施了“两房改造”项目,新建的房屋都是砖混结构,房屋前有铝合金框架的前廊,宽敞明亮。多数人家还是平房,少部分人家则盖起了二层或三层小楼。现存的老式房屋为砖木结构,平顶屋面,坡度平缓,不易被雨水冲刷。房梁多为松木,或柏木,删除柏木,檐口多为线刻或浮雕,刻有牡丹、长寿菊、梅花、喜鹊、蝙蝠、梅花鹿等图案,取吉祥、祝福之意。有的藏族人家的木刻更为精细,有透雕图案。

 

探访河湟名刹——瞿昙寺(2)

 

朵巴营村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村庄,夹杂些藏族,农户们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这里的土地富含硒,经多方认证富硒食品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政府也正努力打造这种农产品,多方位推广富硒农产品的市场化。朵巴营村海拔2700米,人均耕地少,脑山地区,几乎靠天吃饭,家家户户传统的黄土夯实的院落,阡陌交错,古朴简单。也是因为天然的地理条件,经济不富裕。但也成就了旅游的好奇心,夏季是户外度假的天堂。

在路边矗立着一块高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卧龙山庄”几个字。道路的下方一片平地上的树林里修建了几座建筑,在杨树林还散落着几座木屋和蒙古包。那是朵巴营村为了开展旅游业,设立的集餐饮,住宿建议改为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接待点。夏天这里成了都市人最喜欢的方。

你看那雪山,我顺着刘昆莺的手指,望着朵巴营后面远处的雪山。这条河就是从那里流下来的,夏天水可清澈了。

离开朵巴营村,我们前往药草台,药草寺。

药草台,距离瞿昙镇十千米左右,沿着黑色的柏油马路一直向雪山脚下驶去,路边的地貌一下子变得险峻起来,向阴的山坡上密布林地,和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峦浑然一体,组成了一副大自然的图画。拐过一个弯,沿着一条简易的混凝土路,到了半山腰,一座白塔跃入眼帘。白塔下面几处寺院建筑,一座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静卧在山坡上,几处经幡悠扬地飘动着。

药草台寺也名卓仓大寺,始建于1619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在青海湖边和蒙古亲王俺答汗会盟后,前往瞿昙寺讲经说法,路过此地心生欣喜,嘱托瞿昙寺僧人在此闭关修行,远离纷扰。后来卓仓僧俗在此修建,成为瞿昙寺的附寺。从药草台寺望去,雪山、森林、溪流别有情趣,让人流连忘返。药草台寺海拔近3000米,即便是夏天远处山上的积雪也不化,置身于此宛如处在一副油画中。药草台寺下方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开设了滑雪场、滑草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可以在大自然里娱乐一回。

采访完毕,刘昆莺带我到她住宿的村委会去看看。村委会在小学脚下的一片空地上,一座新修建的三二层楼房矗立在一片林地旁。三二楼宽敞明亮的村委会办公室里村民们正围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下派干部杨成全身边计划着新一年的打算。村书记,村长忙忙碌碌给村民们解释各项政策。刘昆莺的宿舍紧挨着村委会办公室,推开门里面一张简易的床铺,一束明亮的阳光洒进窗户,照在她干净的床铺上。

来瞿昙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她望着我给她的宿舍拍照说。

那肯定,本来这里的景色就非常漂亮。

你什么到这里来呢?你们单位那么多男同事,我忍不住好奇问道。

她哈哈大笑,也许是想给自己带来另一种生活体验吧!

刘昆莺大学毕业后在部队的院校当教官,后来转业到地方,进入旅游行业。

夕阳西下,我离开了瞿昙镇。千年古刹瞿昙寺依旧静静卧在罗汉山下,沐浴着春风的抚慰。刘昆莺回镇里参加会议。她说明天厅里又派来几个老师给村民们培训餐饮服务技能。

以前我和游客们来瞿昙寺,匆匆忙忙看完景色就回去了。这次我除了再仔细的看一遍瞿昙寺,也亲身走过了瞿昙寺旁边的村落,内心触动很多。

 

探访河湟名刹——瞿昙寺(2)

 

雪山、林地、溪水也将是这里一张新的名片。

瞿昙寺,一座湟水谷地的千年古刹正张开双臂迎接新的未来,也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夏日,雪山开始融化,油菜花黄的季节,瞿昙寺周边的青年男女也开始燥动了。男女青年三三两两在山坡,或在田野里唱起“花儿”。尤其农历六月初六时节,瞿昙寺附近的村里举办盛大的“花儿对唱会”,届时,请来外地著名的“花儿”高手,或当地唱“花儿”的名家,展开歌喉竞相开赛。

花儿,是根植于西北黄土高原,具有极高辨识度和浓郁乡土风情的民歌形式。长久以来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伴随着所有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生息劳作,世代相传。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劳作里,凝练成诗一般的语言,用歌声把它表现出来,它是这广阔天地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在平时,含蓄的青年男女是不能放声歌唱的。因为花儿虽有表现生活的苦难、祈求神灵的内容,但多是情歌,内容大多是青年男女互诉衷肠,寄托相思的。如果唱花儿时,被长辈听到了,会非常难为情,也会被长辈呵斥。所以想唱歌时,只能暗暗的哼唱。

而花儿会,是准许他们表达的日子。这无疑是难得的可以展示自己、对心上人唱出满腔热爱的机会。所以每一个青年男女无不趋之若鹜。田间地头处处是舞台,大伙儿摆开阵势对唱对答。纷纷施展自己的才华。优胜者往往会披红挂彩,受到众人的赞赏。更有机会通过这种形式,结识到情投意合的心上人。

唱花儿时,歌手通常会把右手放在耳后,头稍稍后仰,再将缠绵悱恻的歌儿缓缓唱出来。我曾十分好奇歌手为何会将右手放在耳后呢?得到的答案是,歌手大多比较羞涩,在唱花儿的时候,一只手用来表达情感,另一只手不知道该放哪儿,干脆就放在耳后了。虽不知这个答案的准确性,倒也不妨碍我欣赏的心情。

那高亢嘹亮的声线,婉转悠扬的歌喉,把青年男女的心思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传颂到遥远的天际。让听者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每日都直到月亮挂上了树梢,人们才依依不舍的散去。

花儿表达方式自由,因地域不同,有不同的风格和各种不同的令儿。有问答歌、叙事歌、短歌等,还有东乡令,水红花令、大眼睛令、咿呀咿令、白牡丹令、尕马令、撒拉令、直令、河州大令、二牡丹令等。由此可见,花儿是讲究格律的。不过,虽然在形式、韵律上有一定的模式,但歌者在运用时允许变化,歌者往往看到什么唱什么,能够畅所欲言。这就让花儿这种艺术形式非常贴近生活,显得的生动、鲜活。

在西北生活的人们,外在虽质朴、粗狂,但情感细腻,内敛。表现在花儿当中通常是前半部分说物,后半部分唱人。嘹亮婉转的歌喉,含蓄热烈的情感,在歌者和听者的心间激荡,犹如一圈圈涟漪在山野间荡漾开来,传到辽远的天边。

眼下,寂静的山林间,正酝酿着下一场花儿盛会。不知哪里隐约传来的花儿,正是那迫不及待,按捺不住的心绪。(完)

 

探访河湟名刹——瞿昙寺(2)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