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解锁”生态建设密码

作者:新华社 时间:2020-04-27 14:22:39 浏览量: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解锁”生态建设密码

重建后的玉树。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新华社西宁4月20日电(记者李琳海 耿辉凰)三个身着鲜艳棉袄的藏族孩子,站在高原山坡上,身上挂着一大串塑料瓶制成的“项链”,清澈的眼睛仿若一汪清泉。

这张名为“最美生态项链”的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照片里的孩子是当时只有9岁的旦正斯加和他的表兄妹,他们的家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

玉树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生态敏感性高,保护责任重大。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划中,85%的区域在玉树,涵盖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9个乡镇34个村。

旦正斯加的家乡杂多县是澜沧江的源头。昂赛乡共有1932户牧民,总人口8511人,全乡面积达272.5万亩。

“受传统信仰影响以及牧民保护生态理念的加强,保护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已成为当地民众一种习惯。”玉树州委常委、杂多县委书记才旦周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解锁”生态建设密码

玉树杂多昂赛大峡谷。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旦正斯加告诉记者,当时他领着表弟旦正义西和表妹岗尕措吉在草原上奔跑嬉戏,不时将看到的各类废旧塑料袋塞进空瓶子里,再把瓶子用绳子串起来挂在身上,返回时带回垃圾回收点。

如今,旦正斯加是杂多县第一民族完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他们每周都有环境自然课,在课堂上他学会了如何科学保护大自然。

上世纪70年代,三江源地区草地、林地范围急剧缩小,其中草地面积减少1389平方公里,荒漠面积增加674平方公里,湿地与水体总面积净减少375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杭州西湖。

中国于2005年起启动实施中国最大的生态“世纪工程”——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2016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政府不断理顺体制机制,加快立法进程,构建并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让原先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碎片化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格局逐渐打破,代之而起的是科学定位、整体保护、国家主导、共同参与的新模式,这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了很好铺垫。

“法治力量投入也是玉树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玉树市委书记蔡成勇说,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法庭主要职能为实行“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集中管辖玉树、果洛两州涉及生态环境资源民事、刑事、行政一审案件。

截至2019年底,三江源生态法庭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4件,已审结13件,结案率达93%。其中环境资源民事案件2件,环境资源行政案件1件,环境资源刑事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1件、24人。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解锁”生态建设密码

玉树草原美景。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2010年,玉树发生7.1级地震。如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青藏高原最年轻的城市。

绿色,是这座新城最美的底蕴。

4月初,记者在玉树南北山遇到了正在给树浇水的藏族牧民达哇旦周。他是政府聘用的护林员,家在玉树新寨村,绿色工作服上四个字格外醒目:情系绿荫。

玉树,树贵如玉。育树,泽被后世。玉树市林草局工作人员扎西告诉记者,以前海拔超过4000米的玉树南北山几乎没有植被,全是杂草和碎石,现在有种植条件的地方都种上了青海云杉,林间还套种了丁香等。

如今,政府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牧民转岗就业、提高素质相结合以及与群众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的共赢之路。

目前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政府聘用的生态管护员就有17211名,每月他们有1800元的生态管护收入。

“未来要充分发挥国家公园公益性,与每一个国人分享国家公园的生态效益和文化内涵。”李晓南说。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