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个实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公园,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2个藏族自治州的4个县,构成了“一园三区”的布局。根据规划和部署,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的工作目标,将园区打造成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先行区,为全国提供示范。
近日,新华社、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记者联合专访了受邀到三江源国家公园考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苏杨长期从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和三江源生态保护规划研究,他从一个专家的视角、战略的高度,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公园。
领先的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自然保护领域,近年来影响最大的政策莫过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国家公园体制来说,则是2017年7月19日中央深改组第37次会议通过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这是在2015年1月发布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3年试点即将结束时,中央对未来中国国家公园的顶层设计。
不管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还是从建立国家公园来看,三江源国家公园都走在了前面:2015年12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在中央深改组第19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16年4月,青海省委常委会议明确提出力争于5年内建成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这是迄今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中唯一给出建成国家公园时间表的,而且,其建成速度遥遥领先于其他试点区——2016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运行。2016年9月,中央编办印发《关于青海省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批复》,这是迄今唯一一个由中央编办批复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正厅级)。2017年8月1日,中国首个国家公园条例《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正式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率先进入依法行政时代。
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个区域按照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目标和利用价值,划分为核心保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等不同功能区,实行科学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和自然文化景观价值,而这3个方面的价值也呼应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提出的“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
生态保护第一的母亲河源
三江源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年均可向下游提供约60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三江源区域内自然资源景观典型而独特,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大面积的原始冰川雪山、草原草甸、湖泊湿地等高寒生态系统。
三江源更有其重要的个性,即生态恢复成就高。以黄河源玛多县为例,其境内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型气候,寒冷、缺氧、干燥、多风、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玛多县原本就极为脆弱的高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大大下降,造成径流逐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导致草场退化、沙化,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幸运的是,在过去10多年中,青海在国家的支持下在玛多县实施了力度空前的城镇化和生态建设。城镇化使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态建设则使保护工作也能产生效益。
三江源位置重要、“家底”好,在过去10多年的发展中更体现了“生态保护第一”的宗旨,其生态价值通过生态恢复得到了保障。不仅如此,三江源还实现了牧民的大幅度增收,这才是对国家公园体制,同时也是对一种发展方式的最好诠释。
生物多样性宝库
三江源随处可见的众生和谐场面,天人合一的“大片”,这么多不请自来的“演员”,都有一个重要背景: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特色鲜明,成为保育三江源地区生态健康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当地群众适当强度的传统游牧活动,是维系这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这正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许是受半肚子烈酒的激发,我顿悟:这是青海为野生动物创造的“和谐社会”,这里有“野生动物国家队”,这里有美丽中国。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唯一的以大型食肉动物为顶级的食物链展示系统,是唯一可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雪域窗口。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三江源国家公园真正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12个巨大生物多样性国家的“巨大”。对三江源区,全面概括起来应该是:青海人的自留地,中华文明的“自流地”,野生动物的自由地。
努力利用社会资源建成中国最好的国家公园
“人努力、天帮忙”,三江源国家公园必将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国家公园,毕竟天赋资源、人促恢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又带来机遇。但是,也正因为其“第一”和“唯一”太多,标准也更高、更全面。
《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科普活动管理办法》已经印发实施,那么相应的科普设施需尽快跟进。因为《方案》中明确,“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科学合理扩大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规模。将现有草原、湿地、林地管护岗位统一归并为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负责对园区内的湿地、河源水源地、林地、草地、野生动物进行日常巡护,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建立健全当地牧民参与国家公园的共建机制,鼓励支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
这方面,其实青海并不陌生,距玉树市不远的隆宝滩自然保护区偌大的办公楼曾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管理和科研科普的场所,玛多县自然也可全盘复制。这样,就不仅是资源好,还能完成资源—产品—商品的升级,让更多的人看见并懂得,大美青海美在那里、为什么这么美?未来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会更美。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