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佛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母珠、佛塔、子珠、节珠、记念或者计数器、络绳、弟子珠。
一、万法归一---母珠
这是指在一串念珠的终结部位有一个较大的有三个孔的珠子亦称“三通”,这三个孔成丁字形分布,在穿念珠的时候将线的两端由贯通的两个孔中间传入中间上方的孔中,这个形势在后来的说法上称为万法归一。
在最初的印度念珠上并没有这个三孔的母珠,而是直接以一颗两孔的大珠汇总,至于是何时开始有的这个母珠的形式现在还不得而知。
二、法身智慧---佛塔
这是指在母珠的上方安置的一个圆锥状的类似小塔形的物品,称为佛塔或者佛头。在最初的念珠上这个佛塔只是一颗比母珠和子珠较小一点的小珠子,而不是现在的塔形,其实这两种物品的意义是相同的。
这两者加上母珠都是代表阿弥陀佛的法身智慧。
三、子珠
这是指念珠上除了母珠以外的比较小的珠子,一般其材质相同,也有将不同的材质但是大小一致的珠子穿在一起的。其数量比较常见的一般的有十八、二十一、一百零八三种。
四、节珠
这是指在念珠上配置的将出去母珠以外的所有珠粒平均分开的几个比较大的珠子,以一百零八颗的长串念珠为例,就是每个二十七颗子珠就安置一颗节珠,将所有的子珠平均分成了四分。
一般节珠的材料与子珠不相同,如果母珠和佛塔的材料与子珠不相同则节珠的材料应当与母珠和佛塔相同,节珠一般也比子珠要稍大一点。
节珠的作用是方便计数,有些时候持佛号或者真言的时候一串珠子没有念完,时间又有限,就可以计数到节珠的地方,下一次从节珠的地方继续开始念诵。
五、记念或者计数器
这是指悬挂在念珠之上的两串小的珠子,一般有子珠的五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二大小,每一串十粒珠子,一般将这两串珠子称为记念,主要是用在长串的念珠上。
需要计数的人每念诵一句佛号或真言就拨动一颗子珠,108颗子珠被拨动一圈后记为108遍,可将记念珠子拨上或拨下一颗。
等到百位上的计数器十粒珠子都拨完,就有了1080遍,然后再将另一条计数器上的珠子拨动一颗记为1080,千位上的珠子都拨动一圈后一共就是念了10800遍。
万位的大数用卡子来计算,从第一颗佛珠旁开始,每念1万遍,把卡子往下移动一颗佛珠,这样一圈下来就念诵了一万一千六百六十四遍。
六、络绳
就是将所有珠子穿起来的绳子,汉地的念珠是用绳子时候要求比较松,各种各样的绳子只要自己喜欢能够穿得进去就可以了。
但是在藏地对于念珠所用的绳子要求就比较严格。一般用棉线制成,多用红颜色。以独股或者三股为绳而穿珠。也有用皮绳来穿珠的,但这是个例,一般不会这样做。
汉地行者的念珠一般穿得比较紧一些,而藏地的念珠穿得比较松一些,基本上是空出两到三厘米的空间。
这主要是在念诵一些长的祈祷文的时候或者做四加行的时候会比较方便计数,同时会使念诵更加清晰,计数更加准确。而络绳也有一种说法是代表圣观世音菩萨。
七、弟子珠
弟子珠和背云其实都是在佛教佛珠中为了佩戴保持平衡之用,很多佛珠下面没有弟子珠,只有背云和一些法器。
弟子珠的体积一般比子珠要小一些,多用六粒到十二粒不等的数目,平均排列为两例,一般起到装饰作用,也有一些没有安装计数器的佛珠,也可以用弟子珠计数,同样是十粒为一个计数单位,和算盘同理采用十进位,根据自身修行的持咒诵经遍数,也有不同的计数方法。
最常见的弟子珠一般以十颗为一小串,其寓意深刻,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小贴士:不同颗数的佛珠意义不同
一百零八颗: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百八烦恼。
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五十四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四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十四颗: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
一千零八十颗: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三十六颗与十八颗之意义,一般认为与一百零八颗相同,然为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为三十六,或六分为十八,而非别有深义。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