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郁夏|海子:你来人间一趟,看尽世间悲凉

作者:郁夏天空 时间:2021-03-27 12:29:09 浏览量:


郁夏|海子:你来人间一趟,看尽世间悲凉

我忘记了是在1996年冬还是1997年春,我从上海闵行转乘公交车到弟弟打工和生活的地方,他在虹口区江杨南路。我需要转好几趟车。


天色已经有点晚了。我转车需要走一段路。要经过复旦大学门口。我忘了那条路叫什么路了。总之路边看到一个书店,我就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那时我对诗歌有种神圣的热爱。进去了就开始找诗集看。于是我找到了一本《蔚蓝色天空下的黄金——当代中国60年代出生代表性作家展示(诗歌卷)》。我翻开看着里面的作品,被里面很多的作品惊呆了。尤其是海子的。我赶紧把它买了下来。


我从店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路灯昏黄,我的心中充满着悲凉。我被海子戈麦的诗歌深深感染,又被他们的死带入无限的悲伤之中。他们不仅仅分别在25、24岁这样的最好的年华里绝然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的诗歌也总是弥漫着死亡的气息。不同的是,一个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语言如刀砍斧削,直撄人心。一个则是如旁观者,静静地看着这个悲凉的世界,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只是个冷静的记录者。在我看来,二者并无多大区别,只是海子的诗歌更容易被世人接受,朗朗上口,意义指向较为明确,更容易被大众记住,且被感染。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傍晚。那个傍晚路灯昏黄。那段时光仿佛黯淡无光。那时我23岁左右。已经快到他们离开人世间的年龄。从那个时候到现在,转眼又过去了24年,又过去了足以度过戈麦一生的时光。我比他们活得久多了。我快要成为一个老人了。虽然我和他们一样热爱着诗歌,但我从未把诗歌视同生命,后来也不再把诗歌当成多么神圣的事物。我为生活奔忙,但总是一无所获。我总是两手空空。我和他们一样,看尽了世间悲凉。但我依然活着,顽固地活着,并不愿意轻易地弃绝人间。

而那本书,早已找不到了。


今天是海子的生日。他出生在57年前的3月24日。他的祭日则是两天后。而我的生日则是三天后。也就是说,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时候,刚满25周岁。他整整比我大十岁。戈麦比他小三岁,在海子死后的第三年秋天,戈麦在北京郊区万泉河沉河自尽。


他们都是天才诗人,而我不是,这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早夭而我还健在的原因。

海子是神童,是天才,不仅仅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他从小就很聪明。在学习上也充分展现了他的天赋。所以尽管他家里很穷,但他异常优异的成绩,使他根本不用担心上不了大学。他是接连跳级的神童,15岁就被北京大学录取。念大学时他在班上肯定是年龄最小的学生。他的同学至少比他大个三四岁,我不知道他在这样的一个氛围环境中感受如何,有没有对他后来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海子19岁毕业后做了大学老师。他的学生和他一样大,甚至可能比他还大。据说海子上课还是挺好玩的。学生也喜欢上海子的课。但这并不能改变海子现实生活的窘迫。


海子家里很穷。他出来工作后,肯定比以前好点,但相比他所处的环境,他的同事,他身边的朋友,他还是很穷的。而他执著于诗歌创作,当然也就增加了穷酸感。我不知道戈麦是不是这样。但我是一样一样的。又穷又酸。关键是人家是诗歌天才,而我却啥也不是。


可是我总感觉到我们所感受到的悲凉是一样的。

很多很多年前,我有一次和郑小琼在网上聊天,我谈到海子的诗歌,郑小琼显得对海子的诗并不感冒。我也就没再将海子和他的诗聊下去。我并没有问郑小琼不感冒的原因。尽管郑小琼和海子戈麦一样,都是我极为敬重的当代诗人,但她与后者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描述的对象和表达的诉求都截然不同。


郑小琼身处打工底层,她敏锐的触角,使她不仅仅描写自己作为一名打工人的生活和感受,更在诗歌中对整个打工群体的境遇进行描写和思考,进而对整个社会进行鞭鞑和反思,现实感极强,无论是着眼点是眼前的打工生活,还是宏观的社会场景。


而海子不一样。尽管他也很穷,但他处在一个稳定而狭小的圈子里,他仿佛感受不到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变迁,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论是爱情,还是诗歌。仿佛爱情和诗歌就是他的全部。他年轻的生命在爱情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但他并不因此冷静驻足。他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诗歌王国,自己做了这个王国中的王,单纯而骄傲,却处处飘荡着死亡的气息。


所以他的诗歌基本上是自己情绪的表达和再现。你能感受到他在放飞自己的情绪,但很难看到他对现实的描写和反思。他在面对现实时思想变得极其幼稚。看他的诗歌,很想想象他是政法大学的老师。在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力度上几近于零。而他在对爱情的处理上,也显得极为不理智。又或者说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吧。25岁,我对爱情几乎没什么幻想。都不知道拿什么活着,还奢想什么爱情呢!而郑小琼,我就压根儿没见过她写过自己的爱情。——也许后来写过,但我没有看到了。毕竟我和她又有五六年没有联系了。



但是,你看,我们感受的悲凉,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海子的悲凉显得抽象一点,我们的悲凉显得现实而具体一点。海子的悲凉源于爱情对他的无情打击,以及现实与诗歌幻境的强烈反差。而我们的悲凉来源于这个人世间所有的不公和罪恶,还有无奈的世事无常。


我并不打算细细描述海子的爱情经历和他走向死亡的心灵历程和最后惨烈的那一幕。甚至我都不愿意再一次分析他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尽管大部分依然把它当成幸福温暖的意象来进行引用,但我知道海子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中是无限悲凉。诗歌描写的那些幸福而温暖的场景仿佛触手可及,而于海子,却是永远无法企及的,也是他永远握不住的。他在写完这首诗不久,就毅然决然地投向了死神的怀抱。他放下了他所有的痛苦,也放下了所有的思考。他来不及顾及家人的感受,友人的感受。


我不知道他们那时到底是处于一种怎样的心态。海子和戈麦。而戈麦,竟然显得比海子还要冷静得多。他临死前焚毁了自己大部分的诗稿,所以他留下的诗歌不多,数量上无法和海子相比,事实上,他的创作量,应该远远大于海子。我想。


他们都已经远去。而我还活着。海子去过一趟西藏,留下了几首诗歌,成为绝唱,成为很多到拉萨来的文艺青年吟诵不绝的经典。


西 藏


作者|海子


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

没有任何国王使我变成王座


1988.8


这首诗题目是《西藏》,起首也是西藏二字,其实整首诗的内容和西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当时他在西藏,可能是西藏路上的荒凉景象让他触景生情而已。但如果把西藏二字改成其他能让人感觉荒凉的地名,比如青海,比如敦煌,比如那曲,比如阿里,也并不违和。诗人描写的压根儿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啊,无论是孤独的石头,还是夜晚或黎明,还是泪水和国王,和题目有什么相干?


他只是想做自己诗歌王国中孤独的国王而已。那块石头就是他自己啊!那个既想醒来又想睡去的人也是他自己啊!那个满脸泪水的国王,更是他自己。



而在去西藏的路上,在《西藏》之前,他写下了《日记》。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无限悲凉。


日 记


作者|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8.7.25火车经过德令哈


你看,整首诗,除了倾诉对象“姐姐”,剩下的全是一片荒凉的事物。诗人用它们反复来呈现自己内心的悲凉。最后还要来一句: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说实话,我从海子所有的诗歌中,也从未看到过他真正关心过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又或者说他的关心只停留在意象上,而并没有从现实上去关心。甚至包括他的家乡和他的亲人。他在诗歌中只有诗意的回忆和诗意的描述,现实中的苦难和艰辛在他的诗歌中是找不到痕迹的。在诗歌中,他永远只活在自己和爱情的世界里。


说到底,我和海子终究不是一样的。尽管我很喜欢他的诗歌。


郑小琼和他更是不一样的。郑小琼用诗歌毫不留情地批判着这个世界。她拿着刀剑,捅破了这个现实世界中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泡沫谎言。而海子拿着斧子,在自己构建的诗歌精神王国里,不停地劈削着自己。直至将自己送入死神的怀抱。


我现在在四川泸州的一个朋友家里,正准备和朋友一起自驾出发进藏。这当然并不是我第一次去西藏。我已经两次骑自行车从云南进藏,一次从四川骑自行车出藏,中间还在拉萨呆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和海子不一样。我早已看遍了人世间的悲凉,但我还是要细细欣赏这人世间的美丽和美好。我要关心所有的人类,我也要细细欣赏川藏南线路上的美好风光……


2021.3.24日泸州白节镇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