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诗和远方,是柴达木(下)

作者: 时间:2021-07-19 15:11:34 浏览量:

诗和远方,是柴达木(下)

莽莽昆仑 王浩 摄

诗和远方,是柴达木(下)

巴音河 王浩 摄

从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蒙古人,骑着马或坐着马车,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赶着牛羊,定是一路朝南走来一路饮着马奶酒或青稞酒,将他们心中的诗意一再催化,酒的醇香,羊肉的膻味,混合在一起,氤氲整个胸膛。他们打着嗝,吐着来一个个形象而充满诗意的名字:巴音郭勒、可鲁克、阿拉腾德令哈、郭勒木德、都兰、乌兰、可可西里……

巴音河的水注入可鲁克湖,满溢后经南面的低洼处外泄。远道而来的蒙古人惊奇地发现,这个与可鲁克湖一衣带水心意相通的托素湖竟然是一个咸水湖。

托素,蒙古语译音,意为“酥油”。

人们说,可鲁克湖与托素湖是情人湖,民间甚至还流传着一个凄苦而又美丽的传说。

传说中,托素和可鲁克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两人准备举行婚礼时,根据习俗,得向部落头人祈求准婚。不料头人见可鲁克长得十分漂亮,便心生邪念,头人还假惺惺说,为了考验托素对可鲁克的爱情是否忠诚,叫托素去一个叫盐泽的地方背回来一袋盐。托素没有丝毫犹豫,便连夜赶往遥远的盐泽。托素背着盐,在回来的路上,因又累又渴,结果死在路上。一只大雁带回了托素的死讯,悲痛欲绝的可鲁克在看到托素尸体后,也因悲伤劳累倒在地上。临死前,可鲁克伸出手臂,牵住托素的手。后来,托素和可鲁克就化身为一咸一淡两个湖泊。

这一咸一淡两个湖泊,被一条银色的小河连接起来。人们说,这条小河就是可鲁克的手臂。而这两个水域相通紧密相连湖泊,因形似褡裢,又被人们称之为褡裢湖。

然而,这两个水域相通紧密相连的湖泊,其姿态与风貌却因一咸一淡而迥然不同。每到春季,可鲁克湖面的冰开始融化时,枯黄的芦苇丛中冒出嫩绿的叶尖,在风的鼓舞下,招引着成群的黑颈鹤、斑头雁、野鸭、鱼鸥等珍禽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在芦苇丛或草滩和沙丘上筑巢繁衍,成为鸟的天堂,一时间生机盎然。而托素湖中的水生和浮游动植物都很少,周围也全是茫茫戈壁滩和起伏不定的沙丘,但湖面开阔无遮无拦,也别有一番景致。大风起时,湖面波涛汹涌,卷起千堆雪,动人心魄。晴天时,湖面波光鳞鳞,水天一色,蔚为壮观。

站在远处,遥望着姿态与风貌迥然不同的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独具匠心的杰作。

我开始有点明白,从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蒙古人,跋山涉水经过无数美丽的草原,最终抵达这里,那是因为他们始终坚信,远方的远方,更有诗意。

抵达这条满溢着幸福的河流滋养着的金色世界,有一部分蒙古人留了下来,但还有一部分蒙古人继续前行。他们穿越戈壁沙漠,看到远方宽广平坦的大地上,镶嵌着一幅奇异的景象,蓝色的那一抹,蓝得眩目,白色的那一抹,白得扎眼。因为光照和视觉的原因,这奇异的景象还有些飘忽不定,像是浮在陆地上。走近时才发现,蓝色的是水面,白色的是盐滩。

于是,蒙古人给每一个盐湖起了新名字:霍鲁逊诺尔,意为“有竹子的湖”;给西边的湖起名为达布逊诺尔,意为“盐湖”;再往前,依然是白花花的盐湖,简直就是盐的世界盐的泽国,于是,他们把这称之为察尔汗。

察尔汗,蒙古语译音,意为“盐泽”。

当我许多次穿行于这片盐泽地时,感受这蓝白相间的世界,臆想着千百年前萌动的诗意,不得不折服于蒙古人对诗和远方的追求。

当年,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宽广的盐湖,应是死一般的沉寂,几乎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然而,在盐湖的浅滩边缘,却开满奇异的花朵,人们称之为盐花。

盐花其实是盐湖中盐的结晶体,却因盐的浓度及成分差异等原因,在卤水蒸发时形成形态各异甚至千奇百怪的结晶体,有的像尽情盛开的花朵,有的像节节拔高的蘑菇,有的像鳞次栉比的塔林,有的像精心雕琢的象牙,有的像肆意绽放的霜花,总之是无奇不有美不胜收。

也许,正是这丛丛簇簇的白色的如花绽放的盐晶体,让远道而来的蒙古人更加深信,如此飞鸟不及的盐泽上,都能盛开如此美丽的盐花,远方,将更有诗意。因此,他们并未退却,退回到曾经经过的巴音河流域,尽管那里水草丰美。

今天,我们看到的察尔汗大盐湖,是一片片方方正正的盐田和现代化的钾肥工业基地,还有那完全是用盐修筑而成的公路——万丈盐桥。站在采盐船上,迎着微咸的风,放眼望去,依然能感受到大盐湖的烟波浩渺。走进生产车间,亦能感受到中国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的壮观之美。如今,这里不仅留下了众多自驾游观光客的足迹,也留下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脚印。

远道而来的蒙古人没有犹豫也没有久留,穿过这大片的盐泽,抵达郭勒木德。

郭勒木德(今为格尔木市),蒙古语译音,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

这些密集的河流,大抵发源于昆仑山,滋养着山下以北辽阔的大草原,有的流向草原深处,有的注入盐湖。

在草原的西南边缘,远离故土跋涉数千里的蒙古人喜出望外,他们终于见到了一片熟悉的景物——托拉海。

托拉海,又名托勒海,蒙古语译音,意为“胡杨很多的地方”。

数百年后,当我站在托拉海西面的沙丘上,俯视这片胡杨林时,仿佛还能看到,沿着那条源出昆仑山后蜿蜒南去深入草原深处的河流,延绵数十里的胡杨林。

据考证,青藏高原上这片唯一幸存的胡杨林,已经在此繁衍八百余年。如此算来,远道而来的蒙古人抵达这里时,正值胡杨的旺盛生长期。

然而,时至今日,传说中“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正在逐渐老去,加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垦大军和八九十年代移民大军的肆意砍伐,胡杨林已经变得稀稀拉拉,却在戈壁沙漠中留下一串串足迹。那一截截粗大干枯及风化的树干,向每一位凭吊者诠释着托拉海的含义。

即便是到了这河流密集水草丰美和胡杨很多的地方,从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南下的蒙古人,仍是有人臆想着远方,往东,他们发现了“温暖的”都兰和“火红的”乌兰。

乌兰东部的茶卡,是柴达木的门户。在那高耸的雪山和广袤的草原之间,镶嵌着一面硕大无朋如同镜子的湖泊,那就是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茶卡盐湖,被旅行都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在她的东北方向一百余里的地方,便是青海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和中国最美五大湖之一。

茶卡,藏语译音,意为“盐池”;茶卡盐湖也叫达布逊诺尔,蒙古语译音,意为“盐湖”。

从翻越祁连山后特别是从德令哈到格尔木的路上,蒙古人应是感到十分惊奇,这片辽阔的土地,似乎到处都洒着盐,以至在这些盐湖起名的时候有些重复,好在她还有一个藏语名字——茶卡。

每次去茶卡盐湖,心境都是不一样的,总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好在茶卡大约只有两个季节,冬季与夏季。

在初夏冰雪消融或雨水丰沛的季节,茶卡盐湖的水位明显上升,加上盐湖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水的颜色也是变幻莫测的。水浅处有点浑黄,由浅及深,浑黄便渐渐变成淡绿,然后递次变浓,到最深处时,已经变成墨绿,像是一块硕大的碧绿宝玉。

这样的景致并不常见,因为盐湖的水汽蒸发量实在过大。更多时候,我们能看到的,还是一面镜子,曾经用来运盐的如今已废弃的斗车、新式的采盐船、窄窄的铁轨及运行的旅游小火车等景物,还有环绕的雪山与蓝天白云的倒影,都镶嵌在这面镜子里。镜子的边缘,是绿毯般延展的牧场,上面点缀着的羊群像洒落的珍珠。站在观景台上,眼前的一切,如诗如画如梦。走进盐湖,踩在厚厚的盐盖上,还能感受到盐盖的轻微晃动。如果用心体会,整个湖面都在荡漾。

自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蒙古人来到这里后,便用铁勺把盐捞取出来贩卖。数百年后,官方才开始有组织地对茶卡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而今,随着大美青海知名度的提升,蜂拥而来的游客一度挤爆茶卡盐湖,并成为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的“青海四大景”。

南来的蒙古人当中,还有人自格尔木溯流而上,继续寻找密集的河流的发源地。于是,他们进入莽莽昆仑山中,翻越昆仑山口。

至此,南下的蒙古人已经翻越天山、祁连山、昆仑山,趟过无数条河流,行程超过五千里。

我宁愿相信,蒙古人在抵达格尔木后继续南行的这次旅行,完全是一场意外之旅,而这次的地理大发现,也纯属意外,因为这一次的发现,实在是太惊人了

蒙古人看到眼前这片雪山环绕着的广袤草场,以及草场上精灵般的羚羊,还有成群的野驴和野牦牛,定是惊呆了。于是,他们又想到一个名字——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古语译音,意为“蓝色的脊梁”,也称之为“美丽的少女”。

十一

站在雪山之巅俯视,可可西里就像那美丽的少女,在风的鼓舞下,那色彩斑斓的衣裙,在这高高的青藏高原上,在天与地之间,尽情铺展。

穿行在犹如青藏高原伸出的昆仑山、阿尔金山这一双巨大的臂膀托举在天上的可可西里,我甚至想到,南下的蒙古人也许是翻越阿尔金山,然后穿越可可西里来到柴达木的,要不,在这广袤的可可西里腹地众多湖泊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湖泊名是蒙古语译音:位于可可西里的中心区域西金乌兰诺尔、位于可可西里核心区南部乌兰乌拉诺尔、位于可可西里核心区东部库赛诺尔……

除此以外的湖泊名,有一部分是汉语名,还有一部分是藏语名,甚至还有其他民族起的名。不难看出,在这片广袤的无人区里,曾经有多个民族的人涉足,他们的脚印早已不复存在,却都留下各自民族特有的印记。

如果从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蒙古人真的经过这里,在留下自己的足迹与本民族的印记后,或许也有过短暂的停留,但最终没有留在这里。我想,他们应是不想留下来打扰藏羚羊的栖息。远道而来的蒙古人相信,在这片美丽如少女的广袤草原上,栖息着的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至少,在自己一路南迁的途中,从未见过。

在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库赛湖之间这片广大的无人区内,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湖泊,那就是卓乃湖。也许,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一个源自于蒙古语译音的名字。

卓乃,藏族译音,意为“藏羚羊聚集的地方”。每年六七月间,雌藏羚羊都会迁徙至此集中产仔,故有“藏羚羊大产房”之称。

多年以前,这片无人区曾枪声四起,藏羚羊惨遭屠戮,一度濒临灭绝。经过多年来无数次大规模的反盗猎行动,特别是藏羚羊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后,对青藏高原特有精灵的保护才广为人知且深入人心。此后,可可西里再没有响起过枪声。

而今,安详如熟睡的婴儿,躺在这两条巨大臂膀和怀抱中的可可西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也是保存最完美的原生态自然保护区。今年七月,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十二

在柴达木,绝大多数地名都是沿用蒙古人起的这些名字。他们的这次南下之旅,完全就是一次行程数千里的地理大发现。而且,他们的心里,都栖居着诗意的灵魂,要不,每个名字都充满诗意,充满希望与祝福,而且还是那么的形象。

德令哈和格尔木的草原上,都定期举办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歌舞等传统节目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全羊席和青稞酒。

那达慕,蒙古语译音,意为娱乐和游戏。

这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通常是在七八月间牛羊肥壮的季节举行,以庆祝丰收。

在这几天里,每到傍晚时分,狂欢了一天的蒙古人燃起篝火,端来了精心烹制的羊肉和醇香的青稞酒。悠扬的琴声中,姑娘们唱起了祝酒歌:

金杯里斟满醇香的青稞美酒

贵宾们欢聚一堂尽情干一杯

在这几个夜晚,正如《鸿雁》所唱: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归。

蒙古男人的酒量与豪爽自然是令人折服,像我这种小身板小酒量的南方人,能躲就躲,却被几个蒙古女人给拦住,她们举着银色的酒杯,频频与我碰杯,然后脖子一仰,把酒倒进了喉咙,那酒量与快意,丝毫不逊于蒙古男人。

我被她们灌醉了。

我终于明白,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的蒙古人骑着马或坐着马车,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赶着牛羊,定是一路朝南走来一路饮着酒唱着歌儿。

这酒,有马奶酒,也有青稞酒,将他们心中的诗意一再催化,酒的味道,羊肉的膻味,混合在一起,氤氲整个胸膛。他们打着嗝,吐着来一个个形象而充满诗意的名字:党金果勒、巴音郭勒、可鲁克、德令哈、察尔汗、霍鲁逊、达布逊、郭勒木、都兰、乌兰、可可西里、西金乌兰、乌兰乌拉…… (2017年4月于西宁湟水之滨)

作者:肖子树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