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语地区广为流传的藏语史诗《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全书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翻译成汉字有2000多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内容最浩瀚的“活”史诗,在西藏和中亚地区已流传了一千余年。
格萨尔王画像
《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的雪域高原,天灾人祸不断,妖魔鬼怪横行。三界诸神为了拯救黎民于水火,决定派神子闻喜(推巴噶瓦)下界降妖伏魔,闻喜下凡后降生为一个龙女的儿子叫做觉如。
觉如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孩提时期的觉如因为行为过于激进,母子二人被放逐到黄河上游地区,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当觉如12岁时,回到岭国参加了一场决定王位继承权的赛马,赢得王位,被尊称为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罗布扎堆(“罗布扎堆”藏语意为“制敌法宝”),并和珠牡结婚。
格萨尔称王以后,首先杀死了北方吃人的黑魔鲁赞。他的妻子被霍尔国的白帐王抢走,格萨尔王又杀死白帐王,夺回妻子。尔后他又征服云南的姜国(云南)和喜马拉雅山麓的门国。此外他又建立18个功劳(有的版本说是40个),征服了塔吉克和中亚。格萨尔王到80岁时,到地狱救出自己的妻子和母亲,最终离开地上王国,和妻子一起回到了天上。
《格萨尔王传》是雪域高原的民间艺术家集体创作的结晶,创作时间长达数个世纪。通过讴歌格萨尔王一生不畏强暴和艰险,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力降妖伏魔、除暴安良、维护公理、消除苦难、造福百姓的英雄业绩,表达了高原民众渴望正义和和平的心声。
格萨尔王的原型有很多种说法,而后吐蕃时代的唃厮啰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
唃厮啰 [gū sī luō],本名欺南凌温(996~1065年),出生于高昌磨榆国(今新疆吐鲁番),是吐蕃王朝诸王中亚陇觉阿王的后裔。唃厮啰为吐蕃语,汉意为“佛子”。
九世纪中叶,由于吐蕃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奴隶起义,曾经雄踞在青藏高原两百余年的吐蕃政权土崩瓦解,分裂为若干不相统属的部落,各部落间开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混战。一直到凉州六谷联盟形成后,混战的状况才有所消减。混战期间为了避难,许多吐蕃王室的后代不得不远走他乡,唃厮啰的先辈很可能就是在那个时代流落到高昌。
11世纪前叶,居住在吐蕃东北地区的党项族在领袖李继迁及其子李德明的领导下,击垮了以潘罗支为首的河陇地区的六谷联盟,吐蕃再一次失去了其统一的领袖,大有被西夏军队吞食的危险,形势十分紧迫。
北宋时期吐蕃疆域图
在吐蕃的风俗中,极为看重贵族血统。唃厮啰是吐蕃末代赞普(吐蕃之王称赞普)达磨赞普的后裔,因此12岁时被河州羌族商人何郎业贤从高昌接到河州,又被河州大姓耸昌厮均移居移公城(今甘肃夏河县),尊为唃厮啰。不久后又被宗哥(今西宁东南)僧人李立遵与邈川(今青海乐都县)大酋长温逋奇挟持到廓州(今青海尖扎北),立为赞普。但12岁的唃厮啰名义上虽然是吐蕃至高无上的赞普,但实际上却是河湟地区(黄河与湟水的三角地带,又称河湟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宗教领袖和地方豪强手中的傀儡,被两大势力相互利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唃厮啰逐渐成熟,他再也无法忍受任人摆布的局面。为了摆脱论逋(即宰相)李立遵的控制,1016年,时年21岁的唃厮啰趁李立遵兵败于北宋名将曹玮之时,带领部族来到邈川,并起用温逋奇代替李立遵为论逋。温逋奇虽为论逋,却一直觊觎唃厮啰的赞普之位,最终于1032年发动叛乱,将唃厮啰囚禁于深井之中。唃厮啰被守兵救出后,迅速集结拥护自己的部族,诛杀了温逋奇,平息了叛乱,随后将国都从邈川(青海尖扎)迁到青唐城(青海西宁)。从此,河湟地区的吐蕃政权才真正掌握在唃厮啰的手中。
唃厮啰雕像
唃厮啰亲政以后,首先改变了李立遵和温逋奇时代“联夏抗宋”的外交政策,主张“联宋抗夏”,得到了北宋王朝的大力支持,北宋王朝多次为唃厮啰封官进爵,并给了唃厮啰政权许多物资上的援助。
但唃厮啰的亲宋政策,引起了西夏政权的不安。河湟地区处于西夏国土的肘腋之间,再加上唃厮啰拥有一支六七万精兵的军队,对于正在开疆拓土的西夏政权来说,无疑是其后方的一大隐患。1035年,西夏王李元昊率军亲征河湟,攻破宗哥、带星岭等处城寨,并围攻青唐城。但此时的唃厮啰不仅在政治上已经成熟,而且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明白西夏军队勇猛善战,刚到河湟,士气正旺,不宜贸然与之交战。于是他下令部将安子罗坚守青唐城,避免直接与敌军交战,消耗对方的供给,用时间来拖垮西夏军队。
李元昊率军苦攻二百余日,始终无法攻破青唐城,无奈只好渡宗哥河(湟水)往回撤军。唃厮啰得知西夏军队渡宗哥河时,插旗帜表示水浅,他就派人暗中将旗帜移到宗哥河的最深处。在西夏兵开始渡河时,唃厮啰军队趁机发起了进攻,仓惶失措的西夏军队溺死十之八九。宗哥河之役将所向无敌的李元昊打得威风扫地,之后又“数以奇计破元昊”,使这位骄纵无比的西夏开国皇帝再也不敢觊觎唃厮啰的疆土。唃厮啰不仅捍卫了自己国家的领土,也有力牵制了西夏对宋朝边境的侵犯。
联宋抗夏政策的成功,使唃厮啰在吐蕃地区一时威名大振,吐蕃的其他部落纷纷集合到唃厮啰的旗下,甚至一些被西夏打散的回鹘部族也都依附到唃厮啰麾下。唃厮啰的疆域得以迅速扩大,号称三千余里,直接与北宋、西夏、回鹘(今新疆吐鲁番附近)、于阗(今新疆南部)、卢甘(今青海省东南部)等国相连,人口达到一百多万户,形成了较第一次六谷联盟时期更为强盛的第二次东吐蕃联盟。整个河湟地区部落繁衍、牲畜滋息,农牧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吐蕃分裂后的最盛状况。
吐蕃从公元840年内乱开始一直到13世纪蒙元征服西藏,在这漫长的三百余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黑暗的分裂时期,内乱不断,民不聊生。但是,唃厮啰对河湟地区三十多年的统治却是这段黑暗时期中的一个最为闪光的阶段。
在唃厮啰治理河湟的几十年中,他还恢复和保护了中西商路,促进了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河湟地区正是中西交通之“吐谷浑道”(“青海道”)的必经之地。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多个势力所割据,吐谷浑道曾经十分繁荣,隋唐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河西走廊通道的恢复而渐趋衰落。西夏崛起后占据河西走廊,对古丝路上贡使、商人的盘查十分苛刻,还要抽取货物的十分之一进行盘剥,使商旅们苦不堪言。
青海道
在这种情况下,唃厮啰政权主动担负起恢复和保护中西商路的重任,“吐谷浑道”得以重新开辟。唃厮啰在青唐、邈川、临谷等城设立了交易市场,并在沿途设置了许多驿站接待过往的使团和商团,要求国民与过往商团和谐相处,鼓励和扶植他们开设货栈,并要求食宿价格不能太过分。同时,大宗货物和大型商团过境时,国家还会派兵保护,使他们能够顺利抵达北宋境内。于是“吐谷浑道”取代了河西走廊成为西域通往中原的主要线路,当时的青唐城(今西宁)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贸易城市,无数贡使和商团纷纷改道于此,并从这里直趋宋朝当时的都城——汴京。
青唐城原为唐朝时的鄯州之地,安史之乱后被吐蕃所占据,并改名为青唐。唃厮啰于1032年迁都青唐后,开始大规模兴建青唐城。而作为“吐谷浑道”的枢纽城市,青唐城也成了当时的一座国际性都市,城内“胡商簇拥,宝货山积”,城内殿宇嵯峨,梵宫林立;金冶佛像,金碧辉煌。
青唐城遗址公园
青唐城示意图
据北宋人李远的《青唐录》记载唃厮啰政权后期的青唐城:“(青唐)城枕湟水之南,广二十里,旁开八门,中有隔城,伪主(指唃厮啰国主)居。城门设谯机二重,谯楼后设中门,后设仪门。门之东,契丹公主所居也;西为绝及夏国公主所居也。过仪门二百步为大殿,北楹柱绘黄,朝基高八尺,去坐丈余,碧琉璃砖环之,羌呼“禁围”。凡首领什殿白事,立琉璃砖外,犯者杀之。傍设金冶佛像,高数十尺,饰以真珠 ,覆以羽盖。国相厅事处其西,国王亲属厅事处其东。直南大衢之西,有坛三级,纵广百亩,每三岁冕祭天于其上。西域(城)无虑数千家,东城惟陷羌人及陷人之子孙、夏国降于阑、往来贾贩之人数百家……吐蕃重僧,有大事必集僧决之, 僧丽法无不免者。城中之屋,佛舍居半。维国主殿及佛舍以瓦,余虽主之宫室,亦土覆之。”
唃厮啰去世后,其子孙继承人董毡、阿里骨、瞎征、陇拶、溪赊罗撒等,仍以唃厮啰为国号,世代受北宋封诰。1072年,王安石为宋相后,一改联合唃厮啰国对抗西夏的方针,转而希望通过征服唃厮啰国作为跳板进攻西夏,唃厮啰国与北宋的蜜月期宣告结束。1099年宋军攻破青唐城后改名鄯州,不久后又被唃厮啰人夺回。1104年青唐城被宋军再次收复,并最终结束了唃厮啰国祚,同年又将鄯州更名为西宁州,西宁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唃厮啰亡国之后,青唐城一直是宋、金、西夏和元代的西宁州城址,也是西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原青唐城北半部改筑西宁卫城后,青唐城遂被废弃。
现在的青唐城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中心地带,毗邻昆仑中路。遗址仅剩南城墙的一部分,总长约330米,残高约5-8米,均为夯土所筑,现已建成青唐城遗址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南城墙遗址
南城墙遗址
南城墙遗址
往事悠悠,这座历经了九百余年风霜雨雪的古城,承载了唃厮啰和吐蕃人民曾经的苦难与辉煌,现在以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屹立在河湟谷地之上,继续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光荣与梦想。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