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宴席曲回族宴席曲流行于门源回族自治县,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腹地,四面环山,相对封闭。距西宁155公里。总面积6902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由回、汉、藏、蒙古、土等22个民族组成,其中回族6万余人,占40.6%。海拔在5254.2-2388米间。雪山周围,浩门河中流,西部是旖旎的丘陵草原,盛产被誉为青海骢的浩门马,中部是肥沃的农田,种植着近40万亩油菜,有百里油菜花海之称,是全国之最。东部是林海峡谷,在青海省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现为仙米国家级森林公园。气候冷凉,是但降雨充富,有众多的冰川雪峰、高山湖泊,是甘肃和青海河西走廊中部的重要水源地。境内有227国道和省道民门公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项目简介)
回族宴席曲在婚礼宴席上演唱,并有动作相伴,同时它有宋代宫廷的《宴乐》(燕乐)这一名称转化而来,故也叫“宴席舞”、“菜曲”。宴席曲的表演形式活泼灵便,既歌又舞,有说有唱,很受群众欢迎。经初步调查,流行的在门源地区宴席曲的曲令有一百余种,一般一词一曲,曲调优雅婉转,曲曲感人;其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传统题材,也有现代题材,有固定的唱词,也有现场的即兴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讲,宴席曲是门源回族人沧桑风流历史的心声、文化、民俗的小百科全书。
[油菜花节展演]
到如今形成了回族、汉、藏、蒙古、土、撤拉为主体,共有22个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民族自治县。宴席曲就诞生在这样的土壤里,由于宴席曲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形式多样、舞姿优美,所以从音乐,舞蹈、文学、民俗诸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宴席曲不仅在婚礼上民间喜庆活动中广为流行,而且作为民族特色文化,已列入重要的艺术表演项目,直接为广大群众服务,既保持了传统艺术,又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
[开展培训]
[2008年油菜花节展演]
[参加非遗展演]
“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1.音乐价值
回族宴席曲,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形式多样,旋律既有忧郁的,又有明快的。
[出版的书籍及影像资料]
2.舞蹈价值
回族宴席曲中的舞蹈,具有浓厚的生活持征,有模仿鹰、马、鸟等动物的动作,也有体育方面的动作,还有劳动的动作,粗犷中透露着豪放,优美中蕴含着潇洒。
[非遗展演]
3.文学价值
回族宴席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保留了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既有固定唱词,也有即兴说唱素材;既有传统曲目,又有随着时代而创作的作品,宴席曲歌词朗朗上口,情节生动感人,曲调委婉悠长,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非遗进校园]
4.民俗价值
因是回族婚俗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回族宴席曲可以窥探到这个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思想道德、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艺术审美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表演队伍]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