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鱼,也有可能被人吃光!
长江有长江江豚,黄河有黄河鲤鱼,青海湖有青海湖裸鲤,古人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一点在自然界也一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发现青海湖裸鲤不仅无毒,而且吃起来还十分鲜美,然后就变成周围人的捕捞对象。
后来,我们知道了青海湖裸鲤的价值还不小,虽然含脂量达到了12%,但蛋白质的占比竟高达16.14%。很明显,青海湖周围的人吃不了几千吨青海湖裸鲤,所以,就开始将打捞起来的大量青海湖裸鲤都制作成鱼干,然后通过货运卖到其他地方。
不过,正如长江禁渔10年计划实施以前,长江渔业资源急剧下降,甚至达到“无鱼”状态,连续好几年没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很多年没有再看到白暨豚的踪迹,长江白鲟更是被宣布灭绝。
至少我们无法否认一点,人类活动的确对生态造成明显影响,而江河湖泊里面的鱼类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往往就和人为过度捕捞脱不了关系,包括青海湖的青海湖裸鲤也是一样。
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竟然已高达到10.85万吨!全是四度封湖育鱼的功劳吗?
的确,青海湖也曾4次封湖育鱼:
第一次是1982年的时候,主要是限制产量不能超过4000吨,这次封湖育鱼的时间是2年。
1986年,青海省又对青海湖进行第二次封湖育鱼,产量进一步限制到不超过2000吨,时间是3年。
1994年到2000年,青海湖又进行了第三次封湖育鱼,限产不超过700吨。看到这里,是不是连你也觉得青海湖裸鲤种群的数量一定会大幅上升?但事实并非如我们所愿,当时的调查数据显示青海湖裸鲤资源每平方千米,大概已经缩减到1.74吨左右,前三次的封湖育鱼措施效果并不明显,青海湖裸鲤不仅数量还在持续衰退,就连种群结构都已经发生变异。
2001年1月1日,青海湖进行了第四次封湖育鱼,这一次不仅把封湖时间提高到10年,并且在此期间还坚持零捕捞原则,就为了让青海湖裸鲤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护。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青海湖裸鲤的资源蕴藏量已经达到10.85万吨,这就比1995年预估的7500吨高出十多倍,相当于保护初期的42倍,即便是与2017年相比,实际上也大幅增加了33.6%!
从时间上来看,青海湖裸鲤变多,一看四次封湖育鱼的时间对不上,明显是近十年来,一定有其他原因的存在,比如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治理和陆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的实施,让青海湖生态变好,所以才会让青海湖裸鲤变得这么多,但不可否认,倘若没有前面的及时“补救”措施,可能后面也没机发生这样的转折性变化。
青海湖裸鲤和水鸟数量大幅增加,会不会泛滥成灾让青海湖的水质变坏?沙地变成湿地,水体面积多出34个西湖!
实际上,除了青海湖裸鲤之外,在青海湖栖息的水鸟数量也增加了不少,截至2022年已有57.1万只,这个数据如果也和2017年的时候进行对比,那它的增加幅度比青海湖裸鲤还要大,达到了69.9%,也是自2007年进行监测以来的最大值。另外,普氏原羚的数量也超过2800只,增加幅度高达120.5%,相当于保护初期的11倍!
也就是说,依托青海湖和周围环境生存的动物,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如果一直持续下去,会不会出现泛滥成灾让青海湖水质变坏的情况?
首先,动物的数量增幅大,对比的是已经减少之后的年份,并不是说就超出了青海湖的承受能力。要知道国外泛滥成灾的小龙虾,到了我们这儿都能被吃得供不应求,又何况是价值更高的青海湖裸鲤?
其次,我们不要只看到动物们变多了,还要注意到青海湖的面积其实也在变大,近十年时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增加了220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34个西湖,总面积达到4625.6平方公里。
另外,这里的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和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了60%和69%,珍惜濒危物种保护率,更是高达90%以上,至于部分人担心的水质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水质为优的比例是100%。
也就是说,不管是青海湖的动物种群数量,还是自然环境和水体状况,实际上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年多出来的鱼、鸟和普氏原羚,并没有给青海湖造成生态负担,反而是变得越来越好。
而且,大自然本来就有自己的“调节”系统,有“食物链”的制约存在,如果人为没有过度干预,一个物种难以在短时间内暴增、或者是骤减,既然青海湖能养活那么多鱼,说明湖里也有足够的食物和活动空间,不然它们是很难存活下来的。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