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鲁峻:丹青再现百年前丹噶尔风情

作者: 时间:2023-03-16 12:31:07 浏览量:

鲁峻:丹青再现百年前丹噶尔风情

鲁峻:丹青再现百年前丹噶尔风情

绘图:鲁峻

出西宁西行约50公里,就到了丹噶尔古城。从古至今,丹噶尔有不少美誉——“环海商都”“小北京”“海藏通衢”“海藏咽喉”。自古以来,丹噶尔就位居中原地区通往青海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道,是农业区和牧业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汉文化和藏文化的过渡之地,也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要冲,更是青藏高原北部茶马古道上的商业重镇。

丹邑名士杨治平在《丹噶尔厅志》中这样记载丹噶尔当时的繁盛:“迄今商业发达,几成巨埠,彼欧西各邦,若英、若俄、若德、皆遣其华夥(伙),梯航远来,麕(麇 )集丹地,岁输入白金数十万,盛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他的《亚洲腹地旅行记》中,记述了一支从丹噶尔购买货物后返程的商队:“一道山谷几乎挤满了人和牲口……队伍里有1000匹马、300头骆驼,配有150杆长枪和300名骑士……整个队伍经过时,马蹄声声震得山谷隆隆作响。”

岁月流转,时光变迁。那些曾经货物云集、商贾辐辏的场景早已成为了历史的回响。唯有古城门、厅衙门、文庙、城隍庙、火祖阁等遗迹在寒来暑往中,默默诉说着古城的历史。

鲁峻,是一位青海本土画家。他自小学画,深谙版画、连环画、白描画、泼墨画的创作技巧,多年来成绩斐然。鲁峻也是一位文史学者,在考察和研究地方史的过程中,他产生了用画笔记录青海历史的想法。

多年来,鲁峻先后完成了三幅纸本白描长卷画——《西宁古城风韵图》《西宁城隍庙图》《西宁文庙图》,用白描技法展示了古城西宁、西宁城隍庙和西宁文庙的历史往事。其中,《西宁古城风韵图》被青海省博物馆收藏。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将一些历史通过绘画的方式流传给后人,让他们知道青海有着丰厚的文化历史。”鲁峻说。

2020年,鲁峻又有了为清末民初的丹噶尔古城“画像”的想法。对于湟源县丹噶尔古城,鲁峻有着很深的情感。鲁峻的父亲曾是西宁有名的老中医,在湟源行医多年,丹噶尔古城曾是鲁峻少时的乐园,他曾在古城中穿梭,听过往来商队穿行时的驼铃声声,探究过商客贸易时捏价的奥秘,好奇过洋人的长相,抚摸过城中古建筑的沧桑……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古城风貌,作画前,鲁峻数次前往湟源县考察,收集和拍摄了近千张湟源县古迹遗存的照片,他还请教了多位民俗专家,访问了数位古城中的老人……

2022年5月,鲁峻终于完成了他的新作——《海藏通衢茶马互市》。

《海藏通衢茶马互市》是一幅高35厘米,长20米的长卷,画作延续了鲁峻之前三幅纸本长卷画的风格,用白描技法真实还原了清末民初丹噶尔古城的商贸、古建、民俗、生态等风貌。

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之一,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用简练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轻轻展开《海藏通衢茶马互市》长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引首隶书“海藏通衢茶马互市”八个字,以及鲁峻篆刻钤盖的七方印章和题字。随后,长卷的主体慢慢展现在观者眼前——

西石峡口,一队满载货物的牦牛驼队慢慢穿过廊桥,向丹噶尔古城缓缓行进。高大的杨树、笔直的冷杉屹立在峡谷中。

在丰盛街,醋行、斗行、茶馆等林立街边,推车的、牵马的、骑驴的、聊天的、玩闹的、喝茶的、听曲儿的人不计其数。

进入迎春门,便到了丹噶尔古城的主街道——中山大街。街道上,挂着“人杰地灵”匾额的牌坊高大巍峨,穿行其间的驼队、牦牛队、马队络绎不绝。穿着长袍马褂的汉族百姓和穿着藏族、蒙古族、回族等传统民族服饰的人们穿行其间,或招揽顾客,或售卖商品,或街头闲逛,或喝茶听曲儿……丹噶尔仁吉洋行门口,一位身着西装的外国人似乎和顾客说着什么。也许正是放学时间,丹噶尔高等小学门口,一个个学生欢快地奔跑着,此时,一支骑马抬轿的迎亲队伍缓缓而来。镇海协营旁边,古老的排灯诉说着往事。

拱海门瓮城内人头攒动,各地商旅穿行其间,钉马掌的、锻石头的、打铁的、剃头的商贩都忙得不亦乐乎。歇家客栈中,长途而来的牦牛队和驼队正在休整,等待在歇家的帮助下交易货品。在当时,歇家是集货栈店主、商业经纪人、牙侩、翻译为一体,并领有“官照”的特殊居间商人,他们是丹噶尔古城贸易中特殊的存在。

巴燕峡口,不断有驼队、牦牛队缓缓而来,他们通过握桥,向着丹噶尔古城行进。

……

在长卷《海藏通衢茶马互市》中,观者几乎能看到一个全景式的、真实的丹噶尔古城。画作中有人物约两千位,他们的穿着打扮皆符合史书记载和老照片印证。画中的古建筑,现存的几乎是完整还原,已经消失的也是按照史书记载和老人回忆绘制。例如握桥,它最早是吐谷浑国所创的桥梁建筑形式,如今已极其罕见了。

清末民国时期,丹噶尔古城商贸繁荣、手工业发达,不仅洋行林立,而且形成了“八坊两院十四匠”,粉坊、醋坊、豆腐坊、挂面坊、酒坊、染坊、炉院、缸院、银匠、铁匠、石匠、木匠、靴匠、褐匠……遍布丹噶尔古城。在长卷中,人们几乎都能找到这些手工业者以及洋行门店。

除了商贸和古建筑外,《海藏通衢茶马互市》中还有许多展示丹噶尔古城民俗、生态、地理地貌的场景。例如丹噶尔地处高原,杨树和冷杉是当地主要的树种,时至今日,湟源县境内也多见这两种树种。画中的有些民俗,不少已经消失,如“驮轿”,不同于由人来抬轿,它是由马来驮着轿行走,故而得名。这种驮轿如今早已消失。

综观鲁峻所绘《海藏通衢茶马互市》长卷,宛如在看一部名为《丹噶尔古城》的老电影,里面情节丰富,鲁峻就像一位高明的导演,以画笔做镜头,用“一镜到底”的手法诉说着古城的历史。这种绘画特点,与他曾在北京电影学院深造,后又多年从事影视剧创作工作密不可分。他在构图中,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大胆地吸收了拍摄电视剧的技巧,从画面的细节出发,让每个人物和谐统一,层次分明,互相衬托,突出主题,组成一幅幅古城民俗民风的画面,引起观者感情上的共鸣和互动。

20米的长卷,凝结了鲁峻近千个日夜的心血。每一个人物,每一座建筑、每一个场景、每一棵树木……都承载了鲁峻浓浓的乡愁。他用黑白线条描画着赤诚的感情,也展示着丹噶尔独特的风情。

2022年4月,听闻鲁峻又添新作,不少好友纷纷祝贺。走出青海的文化名人,鲁峻的老友刘郎发来七绝诗一首以为贺:“莫问画卷几许长,无尽乡情尺难量。画家笔下河湟梦,留予后人话沧桑。”诗句虽短,却道尽了鲁峻以画作记史的初衷。以史作画,以画记史,鲁峻的画中栖息着历史,也沉淀着乡愁。

古城悠悠,长卷漫漫。鲁峻笔下丹噶尔古城的不少风物早已飘逝,而那些留存至今的遗迹,将继续见证这座古城如今的繁盛。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