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上午游览了西宁宗家沟玻璃桥及周边景点。下午来到了丹噶尔古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
我们由古城东面进城,两边依次可看到镇海协营属、文庙、丹噶尔厅属、仁记商行、关帝牌坊、城隍庙等古建筑。
丹噶尔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内主街道共约8000米长,建筑结合了汉与藏风格,别具一番风味。有众多的商铺、院落和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
自西汉以来,丹噶尔便成为商贸要地。唐王朝与土蕃在此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贸之地,商贾云集,贸易兴隆。
唐蕃古道与丝绸南线在这里穿过、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等美称。
城中的镇海协营系清朝年羹尧曾经在此驻守的地方,运筹帷幄平定了准格尔的叛乱。
还有孔庙,里面矗立着老夫子雕像。隔壁就是一所已经延绵一百余年的小学。里面介绍了为创立这所小学而呕心沥血的文人与乡绅。
我们进入了丹噶尔厅署,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大堂及六房,后院有议事堂等。
我击鼓了三下,里面马上进行了升堂审案表演,穿着清朝服装的艺人,在审一个案子,由于是说湟源本地话,不知所云。后来在导游的解说下明白是为了财产,兄弟阋墙的故事。
丹噶尔厅署对面便是英国人办的仁记洋行旧址,现在成为昔日外商在湟源经商的历史见证。
想起了上海也有仁记洋行,1908年当时英国的仁记洋行在滇池路建了一排房子,这条马路曾经叫做仁记路。
洋行遗址里面摆设了旧时洋行的模样。墙上贴着那时洋行的不少照片,尤其是穿着当时华人服装的老少洋人,说明了入乡随俗的重要。
里面还陈列着不少当时的旧物件,稍有遗憾的是楼上展示的收音机,应该是后来北京无线电厂仿造苏联的红星牌胶木收音机,而且两个旋钮不是原配的(我有此收音机),而非所谓的俄罗斯收音机。
而且楼上有陈列的两辆自行车,也不是泊来货,而是上海永久牌自行车(我是不是有些吹毛求疵?)。
沿着街道到了拱海门附近的城隍庙,是西北地区保护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此时有围栏围着,据说正在修缮。
拱海门为丹噶尔西城门,旧时每到祭海的日子,政府官员都是责无旁贷的承担着迎送来祭海的官员西去青海湖畔,都要出这座西城门。
拱是“作揖”,海是“祭海”,都表示恭敬之意,去见西海神,则自然更要恭敬。
日暮西山时分我们出了拱海门,驾车回到了西宁。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