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马进全讲解老照片。 郭曲太 摄
中新网西宁6月9日电 题:探访柴达木盆地希里沟民俗展览馆:解锁尘封记忆
作者 郭曲太 李淑娟 孙睿
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日报、60年代的洗脸盆、70年代的推土机、80年代的摩托车……这些老物件,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这些物品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不过,很多被马进全收集起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放进了希里沟民俗文化展览馆里供人参观,也成了柴达木盆地地区党员干部观摩学习的教育阵地。
马进全是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村村民,村里人把他称呼为“老马”,老马有个“癖好”,就是喜欢收集一些老物件,谁家有个老物件,老马总会第一时间赶去,想尽办法去“淘宝”,这一“淘”就是30年。
图为民俗展览馆里的老汽车和摩托车。 郭曲太 摄
盛夏时节,记者在乌兰县希里沟民俗展览馆看见了马进全,中等的身材,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上长满了茧,看上去精神饱满,在民俗馆展览里边打扫卫生,边整理老物件。
“这个院子和房子都是政府支持修建的,不仅不要房租,还送装修,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的2万多件‘宝贝’也没地方放,民俗馆也不可能建起来。”马进全一边整理老物件,一边向记者介绍,“这辆木头板车和这些报纸都是我父亲收藏的,现在都成了文物,如果不保存好就没有了……”
马进全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直对农村充满着深厚的情怀。多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周边好多村民都搬进了楼房,他发现村子周边的农民在拆迁房屋时有一些老物件被当作破烂丢掉或者当成废品卖了,从小“吃惯苦”的马进全感觉特别可惜,于是便将这些东西修好或收购后收集了起来。随着收集的物件越来越多,老马也对这些老物件产生了感情,甚至到全省各地去“淘宝”。
“就拿这张照片来说,它是我前后三次去西宁才买到手的,总共花了3000多元。每次‘淘’到一个老物件我都非常开心,因为在我眼里,它们都是‘宝贝’。”马进全说,一开始家人并不支持自己的这个爱好,因为这些东西已经被时代淘汰了,放在家里不仅占地方,还特别凌乱。但这些年他一直坚持,也不断跟家里人沟通交流,最终家人还是理解了他,还帮他收集老物件。
经营好民俗展览馆,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而且还需要花费很多金钱。
为了更好地经营民俗展览馆,马进全在青海省德令哈市经营起了一家二手车交易市场。“收集好点的老物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我用二手车交易市场挣到的钱全部投资到民俗展览馆,这样才能更好地购置老物件,经营好民俗展览馆。”马进全说。
在经营民俗展览馆的道路上,马进全也走过很多弯路,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在每次遇到困难和坎坷时,他总是想办法克服解决,多年来,马进全始终没有放弃经营好民俗展览馆的梦想。
图为马进全整理老物件。 郭曲太 摄
“我快50岁了,很多人劝我别再费心淘这些老物件了,但我觉得每一个老物件都藏着一段记忆,这些即将消失的民俗物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的见证。”马进全说,“近年来,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照耀下,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也挣了点钱、也有能力淘这些老物件了。我要让我的后代了解历史,这是很重要的。”
站在偌大的展览馆内,马进全心中满是欣喜与踏实,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百万元积蓄全部投入在展览馆里,没有丝毫的后悔,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一生的事业。(完)
(中国新闻网)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