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地图:
青藏高原边缘,甘肃南部保存着24座明代关隘
一张清代光绪年间的地图显示,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甘肃南部的临夏(古河州)和甘南之间保存着24座明代关隘。它就是人们曾经在史书记载,留下过只言片语的明代河州二十四关。曾经是千军万马的征战之地,曾经是无数商队马帮来往丝绸古道,也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
地理单元不同,必定留下,众多隘口;千军万马往来,必定修建一座座关城,马帮商队往来,兴建哨所关卡也在必然中,在这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交错地域,明代人们兴建了河州二十四关。
明代河州二十四关,是明政府收复河州,设立河州卫后,而修建的一批关隘,人们以河州二十四关称之。河州二十四关的修建由来已久,有些关隘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到了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御使大夫邓愈统率诸将,攻克洮州、岷州和河州后,为加强对这块地域的防卫,或整修,或新建,或将旧隘口升格,最终形成一个围绕着白石山——小积石山脉的防卫体系,众多的关隘沿着山脉,由东而西,由西而北,或在山巅、或在谷口、或在高阜,它们扼守险要,控制交通,维护一方平安,保护马帮商队贸易。
依据《河州志》记载,二十四关是积石关、老鸦关、癿藏关、土门关、红崖关、西儿关、樊家峡关、五台关、莫泥关、船板岭关、槐树关、石咀关、朵只巴关、乔家岔关、沙马关、崔家峡关、宁河关、思巴思关、陡石关、大马家滩关、小马家滩关、麻山关、俺陇关、大峡口关。实际上,在明代真正能称得上关的有九座,它们是积石、老鸦、癿藏、土门、槐树、沙马、宁河、陡石、俺陇关,其他的都称之为山口。到了清代,这些关隘从渐渐称为关。
在清代光绪年间,人们出于军事和商贸的需要,绘制了一张《河州二十四关图》。这张地图虽然是清末绘制的,但是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河州二十四关分布的位置,及防区的划分。据资料显示,这张地图高55厘米,宽54.2厘米,用毛笔绘制而成。在绘制中受到了西方制图方法的影响,其显示的方位、标示基本接近现代地图。在地图的中间是手工描绘的地图,周围的则是图例及说明。其中的地名及边界等说明文字字体均为楷书,娟秀工整。这还是一份官方出版或者秘藏的地图,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地图的上方处盖有河州府衙的标记:“河州之印”。
这张图其实属于清代舆图的一部分。据考这是河州(今临夏)官府绘制的最早的一张临夏原始地图。按照当时的惯例,这张地图有应该有多份,要给大清兵部职方司、陕甘总督衙门上报。可惜,清代兵部职方司的不少舆图,被运到了台湾,藏在台北故宫。前一段时间,遭受损毁的兰州黄河浮桥图,就是这个类型。人们比较清代河州府衙的几代印鉴图后,认为这是这应该是光绪年间的。当时,河州府衙的印鉴为7.3厘米正方形,汉、满、蒙三种文字合壁、内容为“河州之印”。而到宣统年间,河州府衙之印鉴则为“河州正堂”。
关隘是古人留在大地上的最深刻的印记。它们不仅承载了战争,也承载了无数故事和传说。如今关隘逐渐废弃了,但那些依附关隘而产生的习俗故事,却在一方大地上落地生根了。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