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海拔2420--4933米,地势险要,是通往河西至青海的关隘要道,是历代屯兵牧马的要地,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马场。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已有三千多年的养马史。
史志典籍多有记载。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培育良骥骏马的天然牧场,据《资治通鉴·汉纪十一》载“(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过焉支山千余里”驱逐匈奴后,即在汉阳大草滩(即今大马营草滩——山丹马场)开始大量屯兵养马。这是中国官方设营养马的开始。
《五凉志沿革》载,汉阳大草滩东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南屏祁连,北据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马场正处祁连.胭脂两山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骑兵虽然是一个逝去的兵种,但是,骑兵纵横沙场铁血军事的史料我们不能忘记:
汉初在西北边郡设牧苑三十六所,养马三十万匹。
北魏曾把河西作为它的广大牧场,经常保持军马十万匹左右。以备京都军事警卫之需。
炀帝时,以山丹大马营为中,牧放官马十万匹。
唐朝初期,仅在河西一带养马就达七十余万匹。
明太祖洪武四年,征西将军冯胜攻占河西后,在大草滩修筑了马营堡,并以此为中心。重建多处烽墩。
清嘉庆六年,大马营草滩孳生马1.8万余匹。
万马奔腾场景即将开始。
中华民国日年,政府派人经营马场,并于次年定名为甘肃种马牧场。后因战事频繁,马场历经浮沉,民国1 9年沦为马步芳,马步青兄弟的私人牧场。
直至民国29年,才复归中央政府经营,几经周折,纽建为山丹军牧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和西北军政委员会奉令正式接管山丹军牧场,古老的大马营草滩成了人民军队的养马基地。
金庸的武侠书《天龙八部》里描写的那位“北乔峰南慕容”里的人物慕容复,念念不忘做皇帝,金庸笔下的这位慕容家的先人——大燕国皇帝历史上确有其人,一开始只是一位武将,他最擅长的就是重装骑兵,并以次立国。
隋朝一代的重装骑兵的装备量也是相当大的,宇文成都的骁果军就是一支重装骑兵,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
秦王李世民最擅长的打法就是两翼包抄,占据上风口突击,重装骑兵不适合这么做,但是往往被放在正面牵制和厮杀,这个时候他的地位就让位给了轻骑兵,把铠甲的重量换成了武器的重量,轻骑兵有更多的武器可以使用,这在战斗中也是很重要的。
清朝时期,八旗兵马里,正白旗和镶黄旗很大的比例是重装骑兵,其余的兵马以轻骑兵为主,重骑兵一般作为主力冲锋使用,轻骑兵在两翼保护,并在重骑兵的波浪冲锋的夹缝中突出释放冷箭,前导探阵虚实使用,这也是这两旗作为上三旗享受极其高政治地位的原因。
山丹马场从建场至今。山丹马场离不开“养马”这一重任。
千军万马在休息,我赶紧拍照。
马场场史馆博物馆楼前有三块纪念石,分别是以纪念北京知青1968年来到山丹马场的“知青石”、以纪念1949年以来的老一辈牧马人的“牧马人”和以纪念参加马场建设的现役、转业军人的“军牧魂”。
知青石
这是知青石,纪念北京知青。
这是牧马人石,以纪念老一辈的牧马人。
"军牧魂"是为纪念参加马场建设的现役、转业军人。军牧五十年,抒写了山丹军马场的辉煌。1949年起义官兵605人,1958年转业军官574人,各时期现役军人、复退军人近千人投身马场建设,奉献青春献子孙。可歌可泣,立石纪念。
骠骑将军霍去病当年所用的地图。
00”号山丹马的标本,有人说这或许是赵紫阳骑过的“紫阳马”标本,不管怎样,都代表着山丹马培育的最高成就,都是山丹马场最可炫耀的辉煌成就!
这是当年蒋介石军政部的任命书。
马场场史馆展示的不是文物、不是古董,更不是展示人们没见过的物品,它展示的是山丹马场的历史,是古人们给后代的礼物,让我们去慢慢体会那历史的味道吧。
当你游完了山丹马场秀美的风光,领略了“丝路绿宝石”之美称的美景,体会了骑马的乐趣,你的感觉、体会、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会不会对山丹军马场别有一种感悟呢?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