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沙岛景区关停后,周边多个小湖泊的水量明显增加,沙岛附近的绿色植被有了新的生机。绿染沙丘、湿地面积扩大,吸引了黑颈鹤等旗舰物种经常在沙岛附近现身。图为游人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游玩。
游客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拍照留念。
沙岛绿意盎然。
水鸟翱翔。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观测水鸟。
牧民转场。
绿染沙岛
眼前是一条东西 长 约 一 千 米 的 湖泊,湖水湛蓝,蓝天白云映衬在湖面上,清风吹拂,让参观者有了真正与大自然接触的感觉。
这是一个咸水湖,名为月亮湖,距离青海湖约一千米。湖的后面是一片平坦的草场,牦牛、马群在啃食绿草,它们的身后,一条条绿色的林带爬上沙丘,爬到了半山腰上。
最 吸 引 人 的 ,还 是 青 海 湖 早 已 关 闭的沙岛景区东边的金沙湾附近,站立在沙 丘 之 上 的 四 五 株 三 四 米 高 的 树 木 ,尽显生命的张力。记者不时惊叹树木生命力之顽强,更惊叹青海湖生态系统中竟有这样的植物奇迹。
金沙湾,两年前还是青海湖沙岛景区附近最火爆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曾经有大大小小 32 处景点。如今,上涨的湖水已经冲到了水泥路的尽头,景点早已被拆除,沙滩也被湖水淹没。
沿着金沙湾附近的浅滩往前走,有两个黑影在丛林间来回移动。
“是黑颈鹤!”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说,这两只黑颈鹤从今年 5 月来到青海湖沙岛附近后,一直在月亮湖、太阳湖、金沙湾等方圆四五公里的范围内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
几分钟后,两只黑颈鹤先展开翅膀,之后伸长脖子,走到一起,仰天长鸣。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说,2017 年 8 月青海湖沙岛景区关停后,这里的旅游栈道被拆除,旅游活动越来越少,原本工作人员担心的沙丘治理问题慢慢出现了转机。从 2017 年开始,随着青海湖水位上升,青海湖周边多个小湖泊的水量明显增加,这一变化让 沙 岛 附 近的 绿 色 植 被有 了 新 的 生机 ,很 多 植 被开始从沙岛附近 向 沙 丘 周 边蔓 延 ,原 本 枯 萎的沙丘植被开始生根 发 芽 ,向 上 成 长 。不少沙丘上还奇迹般地长出了绿色植被,绿染沙丘、湿地面积扩大,吸引了黑颈鹤等旗舰物种经常在沙岛附近现身。
旗舰物种数量回升
从沙岛向北,是青海湖东岸水草丰美的广阔草场,这里就是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的主要栖息地。
牧 草 没 过 了 膝 盖 ,羊 群 在 牧 场上 缓 慢 移 动 。 今 年 5 月 ,西 海 都 市报记者在这里与 100 多只普氏原羚相遇,它们时而在湖边的草地上奔跑跳跃,时而沿着湖边河床上下游来回移动。
140 多年前,普氏原羚曾是一种广泛生活在我国西北及北方地区的高原野生物种,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一带都有分布。如今,青海湖畔成为它唯一的栖息地。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工作人员一边带领媒体记者了解沙岛治理情况,一边介绍青海湖生态保护及恢复情况。
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 8 月 2 日至12 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青海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共同开展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完成了 2019 年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在16 个监测样区近 600 平方千米的观测区域内,共记录到普氏原羚 3000 余只,为开展普氏原羚监测以来历史最高值。
记者梳理近年青海湖普氏原羚监测数据发现,1999 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约为 130 只;2010 年该种群数量恢复到 500 只左右;至 2017 年,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与大熊猫数量持平,达到 2010 只;2018 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再创新高,达到 2793 只。
生态安全作用显现
青海湖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是水禽的集中栖息地和繁殖育雏场所,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也是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研究高原动物食物链、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在今年8月的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中,调查人员还对鸟类做了详细观测。调查人员在24个水鸟观测样地30个观测样点共观测记录到水鸟42种、3.8万余只,其中青海湖四种主要集群繁殖水鸟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1.6万余只,非集群繁殖水鸟38种、2.2万余只,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颈鹤82只,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大天鹅12只。较去年同期相比,水鸟的种群数量增加1.2万余只。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通过强有力的依法抓建、依法治理,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主要表现为“三增三减一不变”。
三增表现在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累计增加1.35万公顷;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增大,累计增大21.33公顷,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三减表现为,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累计减少3960公顷。
一不变,即保护区内保护功能性用地14年来保持不变。
青海湖保护利用管理局实现了“三个增量、两项稳定”的目标。表现为,青海湖独有的极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由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今年的3000多只,黑颈鹤由原有30余只增长到现有130余只;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多样性实现增量,由原有69种增加到现有95种;湿地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实现增量,由原有两千余吨增长到现有的八万余吨。与此同时,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整体种群数量多年保持稳定,年累计为30余万只左右,整体水环境重要指标多年来保持稳定。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经过我省多年的努力,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的生态安全作用更加凸显。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