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西宁。黎晓刚 摄
湟水河宛如圣洁灵动的哈达穿城而过,九曲潆洄、风景如画,滋润孕育出灿烂悠久的河湟文化;
北山烟雨、凤台留云、文峰叠翠等西宁古八景与西山春早、莲峰塔影等西宁新八景交相辉映,让城市融入自然,让碧水蓝天日日得见,让绿地公园开门即是,见证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塔尔寺、老爷山、丹噶尔古城等景区文化厚重、熠熠生辉,与青藏高原国家级湿地公园带、乡村旅游示范带共同描绘出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自然风景长卷,成为广大游客心神向往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每年7月,“夏都西宁”都格外热闹。当国内的大多数城市迎来高温酷暑,这座高原古城以夏季平均20℃的舒适温度,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理想的天然避暑胜地。
2023年7月,锚定建设国际一流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努力当好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西宁再次发出“清爽之约”。
相约7月,“夏都西宁”邀你游生态美景、品河湟美食、纳清凉之福,共赴星辰大海、共享诗与远方;相约7月,西宁邀你深情追寻河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基因,触摸感知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砥砺前行的铿锵步履。
穿越时空品文化
在位于城北区生物园区的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馆藏618米的长卷彩绘大观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个由400多位汉、藏、蒙古、土族顶尖工艺美术师耗时4年,精心创作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唐卡作品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汇集高原民族文化精髓,成为人们了解藏族文化、民俗等的百科全书。
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冰跟着导游仔细聆听讲解,不停驻足观赏,时而拍照。“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个宝藏博物馆!”走出藏文化博物馆,李冰兴奋地说。
西宁,是进藏达疆、入川通滇的重要枢纽,被称为“海藏咽喉”。在这里,赵充国屯过田,南凉迁过都,青唐建过城,明朝移过民,山陕会馆更是西宁对外贸易的见证和缩影。西宁在2100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河湟文化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充分挖掘自身文化潜力,西宁加速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成塔尔寺大景区、藏医药博物馆、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等文旅融合特色项目,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湟文化景区景点。同时,重点发展文艺创作表演、文物非遗保护、优秀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和特色中小文化企业,“几何书店”作为本土文化品牌更是落地国内多个城市。大力发掘推出具有河湟印记、文化涵养、乡土风情的优质产品,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实力”。
去丹噶尔古城触碰历史的痕迹,到博物馆追寻历史的足印;在藏毯的经纬间感受艺术的魅力,在银铜器的敲击声中感受非遗的传承;在舞剧《河湟》的舞蹈语汇中感悟河湟大地的历史变迁,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在“花儿”的韵律中感受西北独特的魅力,开启追寻历史、穿越时空的夏都文化之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西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坚持积极打造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大力培育河湟文化创新创意产业,文旅实现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避暑休闲享夏都
一面面写着当下年轻人时兴口号的露营标语悬挂在松林间,一顶顶露营天幕搭在山林间,脚下松软的草地绿意正浓,一眼望不到头的云杉林将视线延伸到远方,耳边传来阵阵婉转的鸟鸣……这里就是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距离西宁城区仅53公里的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
鹞子沟景区是距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景区,海拔2700米到3400米,森林覆盖率达82.9%,多以云杉为主,沙棘、白桦也会成片的肆意生长。根据地势风貌,景区划分为松海探幽、尕寺沟、鹞子沟、南天园等观赏区。在这个高原天然氧吧内露营,对很多游客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初次来青海旅游的郑楠在当地朋友的邀请下来到这里,来了一场徒步之旅。“一下车就被原始森林的‘颜值’吸引了。穿行在浓密的林间,人与自然的交流就像一次身心的放电和充电,徜徉在这座天然氧吧,得到了彻底放松。尤其是在低矮的沙棘林里,还能看到成群的牛点缀其间,宛如一幅画卷。轻徒步的体量也适合大众参与,没想到初次高原徒步就给了我偌大的惊喜。”郑楠回忆起难忘的鹞子沟之旅,心中满是喜悦。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三大结合部,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地理风貌和生态禀赋。近年来,西宁市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着力构筑“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先后建成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湿地三大公园,成功培育出“第三极看海洋”“高原观熊猫”等特色文旅产品,先后荣获世界旅游名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殊荣,蝉联三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宁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持续放大,越来越成为八方游客寻找和向往的“诗与远方”。
休闲农场(牧场)、露营(自驾)营地、户外运动拓展营地(基地)、乡村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体验点……在西宁,可体验的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游客们尽情与“世界凉爽城市”“撞个满怀”,尽情享受炎炎夏热里的凉爽,体验西宁努力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带来的避暑休闲、发现美景的舒心之旅。
绿水青山看高原
七月,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西宁迎来最美季节。
在湟中区共和镇葱湾村,盘道花田如约绽放。粉色、红色、白色……以芝樱花海为特色的“盘道花田”,五颜六色、争奇斗艳,与绿树相伴,与蓝天相映,点缀山间,格外惊艳。游客在这里白天看田园风光,夜晚遥望漫天繁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原汁原味儿的惬意悠闲时光。
同样令人惊叹的,还有景区内的“奇思妙想”。景区内住宿有哆咪屋景观房和休闲木屋两种,建筑墙面内外手工彩绘卡通图案,清新浪漫又不失童趣。正在读小学的张芯宁选择了一间卡通主题景观房,她拉着妹妹的手说:“住在这里,就像住在童话世界一样梦幻!”一旁的妹妹笑出声:“妈妈说这附近还有水库呢,我们可以去玩!”
从西宁出发到共和镇苏尔吉村再到共和镇西北部葱湾村盘道花田和盘道水库,这是西宁市精心打造的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山水共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牢记“三个最大”,胸怀“国之大者”,西宁坚决贯彻落实打造“高地”建设“四地”重大要求,目前,有A级景区40家。近年来打造的新华联国际旅游城、野生动物园熊猫馆、夏都博汇温泉水乐园,作为城市旅游文化新地标,为游客提供了特色旅游产品;慕容古寨、云谷川印象小镇、边麻沟花海、千紫缘太空植物博览园、乡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区等特色乡村游,成为短途自驾的必然选择。
拓展空间,西宁加速打造生态旅游线路,立足大美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兰西城市群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圈,打造甘青大环线自驾游线路,被誉为国内最美自驾线路之一;“唐蕃古道”“大美青海”线路入围“中国西部行十大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串联城市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出15条城市“微旅游”精品线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出游选择。
唇齿留香再相约
大通县东峡镇衙门庄村村民陈华经营着一个度假村,正值旅游旺季,度假村内的客人络绎不绝。
“提到青海小吃首先想到的就数‘酿皮’,其最讲究的就是所用的调料。循化的辣子、湟源的陈醋,黄澄澄的酿皮,白嫩嫩的面筋,红艳艳的辣油,再加上绿油油的韭菜汁,看上去就十分美味可口。您再尝尝,味道香辣爽口,绝对吃一口就忘不了!”他热情地向外地游客介绍着特色餐饮,尤其是青海特色美食。他说:“很多游客专门来乡村,就是为了品尝最地道的青海美食。像狗浇尿、焪洋芋、酿皮、炒青稞等小吃,都十分受欢迎。”
西宁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人文的多样性、文化的包容性、地域的特殊性、交通的便捷性融为一体,成就了这个城市别具一格又富有特色的美食文化。河湟传统老八盘历久弥新,撒拉族面点制作考究,回族厨艺色香味俱全,藏式风味醇香浓郁,它们与大街小巷的川渝火锅、京味涮肉、淮扬饭菜、新疆烤串等杂糅并济,交相辉映,既遵循古风乡俗,又蕴含边塞风情,还兼具南北口味,带给人们无法抗拒的味蕾诱惑。
6月25日晚,以“畅游夏都西宁·共享生态文明”为主题的2023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暨第五届西宁美食季活动在城西区唐道637盛大启幕,全市33条美食街区同步开街,西宁夜经济瞬间燃爆。
摊位前,从事青海特色烤肉10余年的虎世荣手法娴熟,将羊肉串来回翻转,撒上调味料后,肥瘦相间的肉串在炭火上滋滋地冒着油,等候在旁的市民眼里满是期待。
发展“夜间经济”消费,西宁不断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夜间文化旅游经济产业,唐道637、力盟商业步行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西宁蓬勃发展的‘夜经济’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经营方式,也让更多游客可以‘一站式’品尝到咱们青海的特色美食。”虎世荣高兴地说。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