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玉,是一个部落的名字,这个部落几经迁徙,如今驻牧于金银滩草原。人们都知道金银滩这个名字,但却不知道它的主人叫达玉。
达玉部落
金银滩
金银滩草原因为早期一部叫《金银滩》的电影取景于此而得名—这部电影后来因为涉及建于金银滩草原的核试验基地的某些场景而被禁映。著名导演郑君里在这里拍摄了一部叫《民族万岁》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在拍摄期间,情景再现部分还让当时在西宁的西部歌王王洛宾扮演了一个角色,而与他演对手戏的便是当时部落头人的女儿卓玛。这段经历后来被演绎成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如此,那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在这里诞生。这些曾经的过往就这样让金银滩这个名字盛名远扬,而其实,它只是达玉部落驻牧的其中一片草原。
西部歌王——王洛宾
金银滩
达玉金银滩
在历史记载中,达玉的名字也被写作达如玉,这是由于环青海湖地区藏语发音中,藏文前置字的发音比较突出,口型和辅音带出了一个稍纵即逝的音节,汉语谐音便将这个前置字的发音专门用一个“如”字表现的结果。如今从行政地名或地名研究学研究上,这个部落名称统一书写为达玉。
据《达玉部落历史文化研究》一书的资料,达玉部落的形成与其他藏族部落的形成基础十分相似,即按照一定的血缘关系组成氏族部落,随后,因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逐渐发展为部落。而达玉部落的形成与发展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点它是个由七个不同流源部落构成的藏族部落;二、它是一个在藏传佛教及其宗教领袖的关键作用形成的藏族部落。
达玉部落形成
达玉部落兴起于如今海南州的芒拉、巴雄、夏朵一带,这些地区共同供奉着同一座寺院—德钦寺,而这种部落与寺院之间形成供奉关系的部落、村寨,从寺院的角度,被称为“拉德”,可直译为“神庄”,也有人翻译为“香客庄那时,达玉这一部落名称尚不存在。19世纪中期,这个部落的部分民众从芒拉、巴雄、夏朵一带迁移到了青海湖地区驻牧,如此,这个部落便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如果把这个部落以现今的行政区域来划定,大致分布在青海湖以南的贵南、同德地区(也就是历史上的芒拉、巴雄、夏朵一带),以海晏县为主的青海湖以北地区及青海湖东部的湖东种羊场一带。其中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成为达玉部落主要的驻牧地,在惯常的理解中,往往将金银滩草原与达玉部落对等,藏族群众甚至把整个海晏县称为达玉。
达玉部落的属民,最早属于不同地区的藏族氏族群体,他们共同供奉着同一座寺院—德钦寺,而德钦寺又是拉茂夏茸尕布驻锡的寺院,作为这位活佛的共同追随者,这个部落的雏形由此形成。他们由于草场的原因,迁徙到青海湖环湖地区驻牧时,便成为“环湖八族”之一的游牧部落。
旅游景点
拉茂夏茸尕布
后起的达玉部落
达玉部落历经岁月变迁,几经迁徙、分散、融合,最终驻牧于海晏县境内。这个由于草场、宗教派别等原因而多次经历流离与漂泊的部落,在青海湖以北草原上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宁的岁月,他们在这里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迎来了新生活的开始。1958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他们再一次面临整个部族的迁徙—为了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建设和“两弹一星”研制的需要,达玉部落响应中央政府的要求,1700余户6700多牧民群众从他们驻牧的草原分批迁往刚察、祁连、大通、湟源等地,把自己丰美的草场让给了国家。
金银滩原子城
爆炸试验场
如今的达玉部落,一派生机。傍依青海湖岸畔,坐拥金银滩草原,沐浴白佛寺法雨,这样的区位优势使得这里的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充分落实,又使这里曾经的佛事活动、仪轨、民俗民风等得到了恢复和抢救。这其中,便有古老的转湖仪式。许多人把转湖开始的地方选在了达玉,这是因为这片草原上有白佛寺,这是拉茂夏茸尕布活佛的驻锡寺院,寺院有着完整规范的学佛、修行体系,在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环青海湖地区,有如此影响力的寺院也是绝无仅有。这是转湖的朝圣者把达玉部落作为转湖起点,从白佛寺开始转湖之旅的主要原因。
白佛寺
白佛寺
达玉形成旅游产业
中国国内目前最大的自行车骑行旅游基地。服务基地由一个骑行大本营和三个驿站组成,四大基地沿着360公里的青海湖沿岸基本平均间隔分布,可同时为1000名游客提供自行车租赁、教练、物资保障、住宿、餐饮、娱乐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如果来青海转湖,感受最美的风景,体验最纯的藏族转湖,最值得推荐骑单车,可以来达玉部落体验。
捷安特自行车
服务基地
为放风马而来,抱着不同愿望的人却纷纷忠于了自己的信仰,感受着音乐与自由的交织,怀揣着最真诚的祈愿,人们奋力将风马向天空抛撒,凝视着风马飘散的天空,语带幸福。盛夏已过去大半草原正是最美的时候请抓住夏天的尾巴趁着美景燥一把!最热闹的莫过于音乐节多得可绕地球几圈但是最具特色的那绝对是达玉音乐节!
pogo
音乐节现场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