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南,同仁。
同仁藏语俗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藏文化的源生地、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西部唯一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这里有着最美5处中国首批传统村落,这些辽阔山水间的魅力风光,你去过几个?
1 保安镇城内村
保安镇城内村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名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保安”地名的由来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朝历代驻守保安、屯垦戍边的营兵,为这片原以游牧为生的土地带来了农耕文明,形成了保安堡“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独特屯耕文化。
保安镇城内村现有的古城墙、都司衙门、城隍庙、明清营房、岁进士王化行府邸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 隆务镇吾屯下庄村
吾屯下庄村隶属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府及同仁县府驻地隆务镇,距隆务镇中心约7公里。
整个村落空间主要由古村堡,和寺院组成,以寺庙为核心,由于受防御以及便于建设的需要,古村堡以及吾屯下寺空间形态整体呈团状,整体形成“一村两团”,上寺下村的空间结构特征,良好的传统村落格局,为吾屯下庄村的文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落整体建筑群整体分为四部分:一是古堡建筑群、二是寺庙建筑群、三是民居建筑群、四是博物馆文化展示建筑。
吾屯古堡为建于明代的呈长方形古堡,墙体为黄土加沙夯筑,开东西二门,西门二层为碉楼式,堡内建筑历史悠久,历经风雨沧桑仍保存较为完好。古堡中的更登民居是当地以制作唐卡和泥塑而闻名的民间艺术大师住所。该民居建于1782年,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风格与当地藏族民居不同,采用中国传统筑形式,飞檐翘角、木质榫卯结构、传统木雕、阴阳瓦屋面、手工木制花格窗等,考究的木工工艺在同仁地区民居中极为罕见。
吾屯下寺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有600多年历史,有大经堂、弥勒殿、护法殿各一座,茶房一院,建筑占地约80亩。寺院门外塑有八尊白色佛塔,名为“解脱八尊佛塔”,全部由吾屯村民捐资兴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美术 “热贡艺术”的发祥地。“热贡艺术”包括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3 年都乎乡年都乎村
年都乎村是年都乎乡政府所在地,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县城以北一公里处,这里常有蓝天白云相伴,风光绮丽秀美。年都乎村是黄南藏乡的土族村落,是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发源地之一,素有“堆绣村”的美誉。
年都乎的历史历来众说纷纭,据部分史料记载,一开始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一个部落住在年都乎村。1321年忽必烈时期征战至此,派了两个大将驻扎在青海,一部分就住进了年都乎村,他们都是蒙古族人。在1399年甘肃干架大草原牧区蒙古族人汇合到年都乎村定居下来。那时候年都乎村归土司管。约在公元1664年修筑城墙之后,该村由年都乎古堡内逐步向城堡外扩大,现今已有400多户人家,其中65%以上的村民都是堆绣、唐卡画师,及泥塑、木雕、石雕等手工艺术匠人。他们世世代代为热贡艺术的发展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年都乎村的民居多为类似于四合院的矮小平房,家家户户基本摆设藏式家具,院落里种满花草树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村内始建于明朝的年都乎寺和历史悠久的古城墙、古堡。
年都乎寺,藏语称“年都乎噶尔扎西达吉林”,意为“年都乎吉祥兴旺洲”。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年都乎寺由丹智钦初建,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1740一1794)时期成为隆务寺属寺。寺院内存有三百多年前的壁画和明朝万历年间石碑,站在时光的这头回望过去,别有一番滋味。
4 年都乎乡郭麻日村
郭麻日城堡(李屯)位于同仁县北7公里的郭麻日村内,隆务河西岸台地上,依山傍水。
该堡建于明代,是当时屯垦戍边建堡御敌。古堡呈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80米,占地36000平方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基宽4米,残高10米,夯层为13-15cm,开东、西、南三门,每寨门为二层楼式,并建有嘛呢房。
堡内共居住189户,1478人,古堡村民均为土族。堡内除相互贯通的深深巷道外,内部空间用中原二层楼式土木结构,使古堡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每户古民宅房连房,互相来往,深深的巷道似蜘蛛网型的迷宫,整个古堡内部结构古朴典雅,独具特色。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5 曲库乎乡江什加村
江什加村因世代传承藏靴工艺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之为“藏戏之村”和“藏靴之乡”。
素有‘藏靴之乡”美誉的青海省曲库乎乡江什加村手工制靴历史悠久,已有600多年。是远近闻名的藏靴村。这里出产的传统藏靴具有轻便,保暖,防潮,结实耐用等特点,加之全程纯手工缝制而备受藏族人的喜爱。
此外,江什加村表演的藏戏在藏区颇具影响,并被冠以“江什加藏戏”的专属名称。
>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