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谁筑华厦茫拉河-“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二

作者: 时间:2023-08-10 12:41:25 浏览量:

水是文明的缔造者,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从古都长安出发,出渭水,过黄河,一路与水为伴,缔造了太多与水有关的传奇。当这条古道翻越日月山,穿过环湖草原,折向西南后,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又一次领受了水的恩泽。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河和沙沟河等多条黄河上游的支流,为这条古道赋予了前行的生机和活力。

沙洲,青海境内一个消失已久的古地名。史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年),西秦因吐谷浑占据的河南地区有黄沙而置沙洲,并以吐谷浑王视连为沙洲牧;北魏文帝正平二年(452年),亦以吐谷浑王拾寅为沙洲刺史;南朝宋、齐、梁朝则正式称吐谷浑为“河南王国”。

沙洲究竟在哪里?历代学家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沙洲的大体位置,在今天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河畔的木格滩一带。

2017年9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开始寻找沙洲的考古调查活动,这次调查活动,也是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最重要的组成。

“我们之所以将考古调查的地点重点选择在海南州,是因为就地理位置而言,这一地区正处于河湟谷地和青藏高原腹地的交界地带,有关南亚廊道的遗迹众多。”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蔡林海先生这样说。

谁筑华厦茫拉河-“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二

相遇茫拉河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贵南几乎是一处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圣地。上世纪70年代,贵南县尕马台遗址中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镜,为青铜时代青海便是中西方文明交流廊道的论断,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沙沟河畔拉乙亥古人类遗址,还原了数千年前,古人类的生活情态。岁月悠悠,过往不在,可是文明的延续在这一地区从未中断。

杜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的参与者。“贵南县海拔相对比较低,气候温润,是海南州乃至青藏高原上少有的适合农业生产的区域。”杜玮说。

在这里,人类文明与茫拉河的涛声,交响出了最动人的乐章。

谁筑华厦茫拉河-“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二

宋元遗影残砖中

考古队员在森多镇茫拉河畔的一个台地上停下了脚步。已是深秋时节,草原上牧草萋萋。

杜玮说:“根据史料记载,这里就是沙洲故地。”

考古队员们将目光聚焦于台地上一片广袤的农田深处,早些时候,当地村民在这块农田开挖灌溉渠时,曾在这里发掘出了大量的残砖断瓦,考古队员们怀疑,这些曾经被黄土深埋的建筑构件,就是他们期盼已久的沙洲旧物。

考古队员在这片农田及其周围地带展开搜寻。散落的建筑构件随处可见,经过测量,这里是一个核心区域长宽约200米的建筑遗址,考古队员们将之命名为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

这是一个残缺的瓦筒,筒面上依稀可见风雨侵蚀的痕迹。

还有许多曾经用于某个建筑物上的青砖。青砖坚硬,制作精良。在数量众多的考古发现中,一块滴水的出现,让考古队员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滴水是一种典型的汉式建筑构件,它与瓦当的结合使用,不仅构成了汉族独有的建筑样式,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利于排水的实用功能,这是我们祖先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一个兽面铸造在滴水近乎三角形的装饰面上,兽面毛发清晰,怒目圆睁,威严中透着几分祥和。考古队员说,这个兽面滴水在该区发现的类似建筑构件中属于精品。

杜玮说:“河湟地区出现烧制建筑构件的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汉朝,我在民和胡李家村就曾发掘出汉朝的砖瓦窑。”杜玮根据综合因素断定,它可能是在本地生产的。

“虽然目前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地面散落的文物来看,至少在宋元时期,遗址还在使用。”蔡林海说。

宋元时期的贵南县属于唃厮啰政权,据相关史料记载,因为生产力的落后,当时修建在青唐城内的唃厮啰王宫都未使用砖瓦,离青唐城数百里之遥的茫拉河畔却发现了大量同时代的砖瓦,其中有着怎样的玄机?

杜玮说:“砖瓦在青海出现本身是文化交流的结果,大量砖瓦在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发现说明,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文化交流的频繁。”同时,“如此高等级的砖瓦,通常使用在等级比较高的建筑上,这些建筑有可能属于宗教,也有可能是宫殿。”

谁筑华厦茫拉河-“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二

鲜卑语的遗迹

与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隔茫拉河相望的是木格沙漠,青海省师范大学有关专家认定,早在唐朝以前,木格沙漠就已经形成,这是一个重大的古环境研究成果。这说明,古人们依据木格沙漠将吐谷浑的领地命名为沙洲的可能性极大。

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木格本就是鲜卑语,它的意思就是“王者之地”。

在茫拉河两岸,有关木格沙漠的传说有很多,当地牧民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游牧民曾在木格沙漠中发现过古墓,当地人深信,穆桂英征西时曾在这里练兵打仗。是也,非也?这些传说无论真假,都将我们思考的轨迹牵引到了同一个方向——贵南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上重要的一个文化交流地。

“有关宋元时期,日月山以西广大区域的史料流传下来的很少,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的发现,对我们研究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提供了启示,指明了方向。”蔡林海说。

杜玮说,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是一条漫长的文化交流之路,虽然时光荏苒,虽然政权更迭,可是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文化交流活动从未中断,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森多农业很发达

谁是森多的主人?又是谁在茫拉河边建造起了令人惊艳的华厦?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真的是吐谷浑沙洲故地吗?因为考古发掘工作还没有开始,我们仅凭散落在遗址表层的砖瓦,尚无法勾勒出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的前世今生,可是借助这些文物反映出的有限信息,考古队员们还是为我们复原出了森多人当年的生活场景。

除了砖瓦,考古队员们还在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上寻找到了数量可观的石磨和一个犁铧尖,石磨大体是由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花岗岩雕琢而成,磨面呈凹陷状,有很明显的使用痕迹。

“早期石磨是和石棒配合使用的,这是一种农业文明的产物,石磨在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出现,说明当年森多人农业生产已经十分发达。”杜玮说。

除了石磨,骨器也是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的重要发现。

一只动物的腿骨上,雕刻着装饰性很强的环状花纹,这是森多人的无心之作,还是别有深意,还有待考证,可是花纹在兽骨上的出现,至少说明森多人对美已经有了强烈的追求。

另一枚骨器显得扑朔迷离,骨器的一段被磨尖,它是发簪还是骨锥?

蔡林海说:“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文明的传承是一种不断延续的现象,宋元时期,正好是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很多学者都认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是后弘期的重要通道,森多桥以西古建遗址的发现,或许会给这一论断提供实物证据。”

原本想寻找沙洲故地的考古队员们,有了意外的收获。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