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一直被误读的“柴达木”

作者:柴达木旅行 时间:2019-05-17 00:00:00 浏览量:

溯源柴达木之浅析“柴达木”词义

作者:柴达木人

一直被误读的“柴达木”

中央大学地理学部民国1933年版《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一直被误读的“柴达木”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

——摘自百度百科

普查名称——柴旦 标准名称——柴达木 民族文字——此处暂略

汉语拼音——Qaidam 含义——1、盐泽2、平坦

——摘自1994年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名志》

一直被误读的“柴达木”柴达木风光之伊克柴达木湖处湿地处

关于柴达木盆地其实再无需多言,有关其详细的地理资料比比皆是,不知道各位朋友看到上面的一些资料后是否有一些疑惑不解呢?

早期接受的教育给我们的解释就是“柴达木”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盐泽”的意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是对这个解释不持任何怀疑态度,在学校教材以及很多书籍中,有关“柴达木”一词的解释似乎盖棺定论。

不过在数年前开始,由于我一直对人文、地理、历史和探险的兴趣随着年岁增长日趋浓厚,同时也做为柴达木生长的第二代柴达木人,逐步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柴达木地区很多未解以及未去之地中,但自己一直属于不喜欢简单地行走,喜欢研究自己所去之地的一些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有关资料,以便自己的旅行尤其是探险更具有意义。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去找寻相关的文献资料,早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受限于自己所处高原小镇的条件,是不容易接触到很多相关书籍资料,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特别是网络的逐步兴起,对我而言是打开了一扇窗,从此足不出户地认识很多朋友、接触到不少书籍资料,不但开拓了视野,也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渠道。

视野的开拓让我再不局限单一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现象,以往那些难以接触到的一些前人和专家学者们新的研究成果和历史文献也逐渐丰富着我的眼界。

疑问开始逐渐显露,在丝绸之路青海道的这个小镇上,我也开始了一次长久的“求经”之旅。

2008年,我们开始实地考察丝绸之路青海道(柴达木段),让我不得不、也不得不重视在史书中隐约可现的那些零散记录,而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就有关“柴达木”一词中的诸多不解之处;

按着现有的解释,“柴达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盐泽之意。我首先直观感觉此解释有些不妥,按这个解释的话,“盐泽”貌似不错,一些解释也似乎能说的过去,因为柴达木地区多盐湖,但为什么这么多的盐湖,独独地就两个盐湖(伊克柴达木湖、巴嘎柴达木湖)名称中有柴达木一词,而另有有关“盐”的蒙古语音译为“达布逊”;比如互动百科中亦有如此解释“…“达布逊”蒙古语意为“盐”,即“盐湖”。…” “东达布逊湖”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东面的盐湖”。海西州地名志中也有如此说明,这就更加深了我的疑问。

常理上来说,盐泽应为具体所指,不应该是泛指,柴达木盆地25万平方公里,区内不止盐湖、其它如戈壁、草原、山脉等等地貌比比皆是,而已有解释“达布逊”为蒙古语“盐”的意思,这个就令人有些不解。

既然有所疑问,自然要想办法去解疑答惑,遍访古今典籍、学术报告,终于在1994版《海西州志卷一》中看到有不同的介绍:

“柴达木”蒙古语,意为辽阔的地方。

“大柴旦”由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演化而来。“伊克”意为“大”,“柴达木”意为辽阔的地方,因临近伊克柴达木湖而得名。

茶卡盐湖:蒙古语称达布逊诺儿,意为盐湖;“茶卡”,藏语,意为盐湖。

——摘自1994版《海西州志卷一》

“柴达木”蒙古语,意为辽阔的地方。这个解释比较符合柴达木的地理地貌特征,如获珍宝,但一番搜寻后,发现采用有关这个解释寥寥,而有关这个解释的最终出处依旧难以寻觅。受限于自身的学识水平,深知此词必有出处,但身处西北高原内陆小镇,客观条件也受限,所以就把这个念头给平缓下去,慢慢寻找。

最近恰巧有些时间,继续在相关的资料中寻找,其实,也许对于很多有条件的朋友而言,这个应该不难,但对于我而言,身处柴达木的土地上的柴旦小镇之中,一无图书馆,二无共同研究者,踽踽而行,其感受也许只有身处这种情况下才能深刻感受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不断的寻觅中,追寻到了有关“柴达木”的相对官方的久远解答,终于揭开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深藏的疑问。

《西域同文志》卷十六:“蒙古语,柴达木,宽广之谓。滨河境,地宽敞,故名。”

既然出处在此,那《西域同文志》又是一本什么书呢?这个是一定有必要在此在说一下:

《西域同文志》是一部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托忒蒙古文等6种文字的人名、地名的对译辞书。全书按地区编排,依次为新疆地区、青海地区、西藏地区。内容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的地名、山水名及准噶尔部、回部等各部上层人物名的解释。本书词条横排,分为天、地、山、水、人5类,每一词条都用6种文字对照。首列满文,次列汉文,并详注词义(用汉文注释语源、含义、转音、地方、沿革、地理位置、人物世系和简历等内容),其次用汉文三合切音字标满文标准音,再依此排列蒙文、藏文、托忒蒙古文、维吾尔文等,各注译语、对音。

本书是清代统治者平定西域后为扫清语言障碍、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而编撰的,由乾隆皇帝亲自审定,是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工具书。

一直被误读的“柴达木”伊克柴达木

一直被误读的“柴达木”柴达木的光影

这个出处来源我是信服,虽然可以想象到有关柴达木这个词汇背后应该还有一些故事,比如为什么近现代把“柴达木”解释为“盐泽”?其实这个已经不重要了,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柴达木,宽广之谓。滨河境,地宽敞,故名。”这个解释,不但能令我信服,应该也是能得到在柴达木地区居住的每一个柴达木人的认可。希望能借助此文为“柴达木”正名,更希望更多的朋友去传播“柴达木,意为辽阔的地方。”改变许多人对柴达木的一隅之说。



一直被误读的“柴达木”

柴达木在中国的位置

欢迎关注柴达木旅行 关注世人遗落的大美之地

我们只做原创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