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海,怎能不提青海湖。除了青海湖壮丽的景观之外,它还是一个“浑身是宝”的盐水湖。
2009年,经我国三江源科考队考证,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卡日曲为黄河的源头,输送占黄河总水量49%;沱沱河为长江的源头,输送占长江总水量25%;扎曲为澜沧江的源头,输送占澜沧江总水量15%。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另外,青海湖的石油储备十分丰富,不过,想要找到石油,就必须要先找到这些“油砂”。
一张图描述了青藏高原捕猎关系。
这条蛇骨骼标本,远远望去,会不会有些像另一种生物呢?
青藏高原上的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
秘鲁的国蝶。这种蝴蝶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在蝴蝶标本展馆,由于青藏高原地区蝴蝶不多,因此这里的蝴蝶品种包含着全世界各式各样的。
这张图很有意思。科研团队分别从黄河各个阶段进行水质采样河水的浑浊程度从西向东越来越明显。
这张图是为了督促大家引起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左边这边是生机盎然,蓝天白云。可是如果不对环境保护加以重视,最终将变成右侧的黄沙一片。
在青藏高原地貌图的前面,直播小组留下了自己的照片。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由科普活动与学术报告厅、地质地貌厅、影像厅和餐饮休闲厅、植物厅和动物厅等组成。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既是展示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地理地貌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台,也是传播科学知识、推进科普教育的平台。该博物馆建成后,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全方位介绍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内容博物馆的空白,并将成为推介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藏族服饰之所以如此贵重是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来看看藏族人民的服饰和我们其他民族有什么不同和特色呢?走,继续跟着记者镜头去看看藏族服饰厅!
说这么多,那古时候的藏民家中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直播西宁小编也算是长了见识!如下图
来看看它的细节部分
\"彩绘大观展馆\"它全长618米,宽2.5米,共绘制唐卡图案700多幅,上下两边不同的堆绣图案达3000多种,整幅画卷有1500多平方米,重量达1000多公斤。这些数量和规模远远超过了世界上迄今为止任何绘画巨作的记录,也使它于1999年12月当之无愧地被收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沙盘画的制作工艺也十分复杂,制作时,艺人们将不同质地的材料碾成细沙,用多个大小不等、形似漏斗的工具细细堆砌、勾勒,而且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稍有不慎,就要前功尽弃。这幅时轮金刚坛城,4名艺人加班加点耗时3个多月才告完成。
在热贡艺术馆的一间展厅里,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历代名师绘制的唐卡,展厅的中间就陈列着这幅方形的、用玻璃罩完全封闭的沙盘画。粗略估算,沙盘画的面积当在12平方米左右,主要有白、红、黄、蓝等色彩。
你懂古时候人们是如何占卜的吗?一张图给你解答!
唐东杰布是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保存已久的采药工具原件,从图片上看来当时的医术已经发展的很高级了。
继续跟随记者去探究古代藏文化。图示为青海喇家遗址,中间的图片是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面条”,距今大概4000年历史!小编听后瞬间惊呆。
此图描绘的是藏族人民与动物之间融洽的生活关系,你能看出这里面的意义吗?
这个是古时候藏民采药用的工具,如此简陋却能开挖出来各种名贵药材。可见藏民同胞的智慧。
拉萨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里面供有蓝宝石的药王佛像,故汉人称为药王庙,又叫药王山。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成于2006年,建筑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也是青海省对外开放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范例。
中午,我们品尝了一下寺内僧侣们平时的主食之一,肉包子。吃饱喝足之后,下一站,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出发!
塔尔寺内收藏有大量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板藏经、法器、灵首塔、御赐匾额、壁画、堆绣等文物。其中壁画与堆绣、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三绝。壁画多以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堆绣是用各色绸缎、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绣成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花卉、鸟兽等图案。
塔尔寺酥油花,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 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后提出的黄白色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洁,可塑性极强。酥油花是藏民族独有的雕塑艺术,用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制成,造型精妙,丽彩柔嫩,花色品种层出不穷,充满吉祥喜庆的视效。(资料图片)
直播小组在塔尔寺内的合影。
小金瓦寺又名为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
塔尔寺有大金瓦殿和小金瓦寺两个特色建筑。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 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
导游告诉我们,藏族人全民信教,有一些虔诚的每年要来磕长头达10万次。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目前塔尔寺有僧侣800多人,他们在寺内进行日常学习,各种技艺都有涉猎。另外,与汉地不同,藏传佛教的僧侣们是可以食肉。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塔尔寺屋子外面覆盖了一层植物,既可以保暖,又可以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
塔尔寺广场内矗立有整齐美观成一线的八座如来宝塔,以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建于1776年(清乾隆41年)。这八个塔从东到西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槃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涅槃,不生不灭)。如来八塔每个塔底周长九点四米,底座面积五点七平方米。
塔尔寺的门口的洋芋喷香扑鼻。
直播小组在山上合影留念。下面就跟着我们一起去塔尔寺瞅瞅吧!
在山上,也受塔尔寺藏文化影响,挂满了用藏文祈求平安祥和的字条。
远处看去,塔尔寺依山而建,整体错落有致,仿佛是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庄。
来到塔尔寺,我们首先来到了对面的山上,来一睹塔尔寺的全貌。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皇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皇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西宁城区不大,各个景点距离市中心都不算太远。
“重走丝路 直播中国”一带一路11城市融媒体行·青报新媒今天开始了第三站的行程。首先,我们的第一站就是西宁著名的AAAAA级景区,塔尔寺。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