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于1938年到1939年之间的一首作品。它是世界范围内传唱最广的华人歌曲之一,也是王洛宾所有创作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然而这首著名歌曲,在上世纪50年代末遭到了全面禁播。
难道这首描写西部浪漫爱情的歌曲,在当时火红的革命热潮中不合时宜?
1957年,中国著名导演凌子峰拍摄了一部电影《金银滩》,讲述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名叫金银滩的地方农奴翻身得解放的故事。但这部内容丝毫没有出轨的电影,却在公映半年后就遭到全面禁映。
《在那遥远的地方》,你还真找不到一位好姑娘,只有绝密的核工厂
这两部艺术作品被遭到严厉封杀,不是因为立意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都指向了一个地方——金银滩。而这里,正是当时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11基地(又称211厂)。
1957年底,中国准备建设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当时中国选定的四个备选地点,是甘肃张掖、陕西朔县、内蒙古大石滩、四川绵阳。但最后却是地广人稀、近似无人区的青海金银滩入选。金银滩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首先是金银滩原有居民的迁移。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1300户农牧民,6700多人全部撤出,很多都舍弃了家当,金银滩周边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变成了军事禁区。
然后就是彻底的“地名销毁”。在公开的所有书籍、地图、电影、杂志上,金银滩这一地名彻底消失了。这也就是上述歌曲、电影被禁的主要原因。而且为了虚虚实实的伪装欺骗,还把300户农牧民留在了基地。这些农牧民都经过了严格把关,层层调查,至少五代根正苗红,历史清白。
然后就是大规模的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命转业军人、7000名农民工和2000多名专业建筑工人顶风冒雪,在4年中就初步完成了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建设。211基地占地极为庞大,多达1170平方公里,地面建筑物面积56万平方米,共有18个厂区和生活区,一条长达75公里的公路蜿蜒其间,像银线将珍珠串联在一起。
211厂建设完成后,大批工人、大专院校毕业生开始从全国各地奔赴核武器制造基地。这些在经过严格政审的211厂工作的工人、技术人员在进厂的第一天,就接受极为严格的保密教育。
第一条:地名绝对保密。对外只能叫青海省矿区,掩护名称是“青海省综合机械厂”,或者称“青海矿区国营211厂”
第二条:211 基地的对外绝对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要把在基地看到的一切,永远烂在肚里。树立“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思想,把一切献给党。保密纪律还明确规定,禁止在个人档案中记载与 211厂有关的文字。这段历史是空白期。
211厂遗址
第三条:厂区内绝对禁止人员随意走动和打探消息。在基地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受过严格的保密教育,凡进入基地的人员,必须持有特别通行证,并接受三道检查站的身份检验。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人员之间都不得相互打探工作情况。就是上班、上工地,不同工程的人也要走不同的路线,不得进入别的厂区。有的人好奇,偷偷爬到山包那边,被巡逻的警卫战士发现,当场带走后,再也没有回到原单位。每个厂房、每个部门都有卫兵把守,没有特别通行证不得进出。围绕金银滩,还有大量的武装警察和全副武装的解放军,包括高炮部门,在外围担负保卫任务,防止敌人突然袭击。
第四条:和家属亲戚通信,要严格通过专门的保密信箱传递。所有人员的来往信件都要经过保密部门严格检查。如果发现在通信中有泄密行为,轻则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重则开除,劳动教育,甚至刑事处罚。所有官兵的信封不准封口,地址只能写青海省矿区×分队,经过检查后通过军邮渠道发出。探亲的家属不允许进入矿区,只能到达湟源县的家属基地,有关人员只能到家属基地与亲人相聚。
当初运送原子弹的火车
由于高度的保密要求和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得这里和普通工厂截然不同。在这里普通工人和干部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每天上班是,要到保密室领取自己的保密包,在确保铅封无损后拿到办公室才能打开,将一天的生产活动记在保密本上,没有事的时候就在办公室守着电话,如果有任务,没有人来通知,全都是电话解决,别人做什么,在哪里做全都不知道,也不会主动打听。
在211基地没有人提过原子弹三个字,除了极少数人,211基地没有人直到自己在生产原子弹。以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来,211厂的工人还在相互询问,这颗原子弹在哪生产的?然而正是这种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得中国在强敌环饲的形势下,完成了战略武器的研发工作。相比之下,伊朗核专家遇刺身亡,核工厂遭受病毒攻击,显示伊朗在保密方面确实比中国差的太远。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