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图读西藏文化

作者:环球网 时间:2019-08-06 10:04:48 浏览量:

2016年3月5日至15日,由西藏唐卡艺术与文化协会主办的\"西藏圣境\"壁画与摄影艺术展在北京举行,展出西藏摄影爱好者高志勇先生摄影作品90幅。作品涵盖了西藏文化与乡村生活的西藏壁画石刻摄影、创意摄影、纪实摄影等多个领域,用多种表现形式为观众提供了认识和解读西藏文化的视角。

这次展出的西藏壁画摄影作品,是从近千幅西藏珍贵壁画摄影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代表了11世纪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通过这些壁画艺术,记录了藏传佛教的发展轨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西藏社会发展进程,是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和宗教的珍贵资料。这些展品拍摄精度高,色彩还原准确,细节丰富,全景式地展现了西藏绘画艺术,让人身临其境。

在石刻摄影作品中,作者一改壁画摄影中追求尽可能完美还原被摄对象的做法,放弃了传统摄影的呈现方式,将石刻摄影作品处理成介于彩墨和拓片之间的表现形式,让冰冷的石头有了情感和信仰的温度。

图读西藏文化

创意石刻——蝙蝠头快乐女神

图读西藏文化

创意石刻——大殊胜嘿如嘎

图读西藏文化

创意石刻——郭日玛女神

展览的创意摄影部分,作者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摄影和绘画相结合,通过西藏文化符号与当代景观的融合,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精神信仰与物质追求、现实与幻境之间的冲突。从隐忍的画面中传递出冲突与和谐之间的相互妥协。用他的语言表述,就是“所有看似偶然的因缘际会,造就必然的结局,那是灵魂与命运相互妥协的结果。”

展览的纪实摄影部分来源于作者在西藏巴定村驻村期间的生活体验,通过对一个小村生活的记录,还原了西藏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驻村期间,高志勇先生同乡亲们朝夕相处,一同生活和劳作,对西藏农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驻村工作之余,他用相机记录了村里人们生活的片段,这是西藏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透过高志勇先生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当今西藏农村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平和、友善,以及人们内心的宁静,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的西藏乡村故事。作品全部使用西藏特有的手工藏纸制作,形式古朴而厚重。

图读西藏文化

(2014年1月13日,天已经黑了,58岁的西洛和一起去朝佛的伙伴们依然兴致勃勃地让我给她们拍照片,她们中有的老人家已经微醉,在慢速快门中恍惚着。这时,村里的孩子们也纷纷过来凑热闹,10岁的次央今天跟着奶奶一起朝佛去了,鲜艳的藏式皮袄在画面中十分突出 )

图读西藏文化

(2014年2月7日黄昏,米玛家新年聚会)

图读西藏文化

(2014年1月12日,普布家5岁的女儿米玛普次和牧民家的儿子、13岁巴桑一起在村里玩耍。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寒风中孩子们的脸蛋已皴裂,但阳光的表情依然写在天真快乐的笑容里)

在高志勇先生30多年的业余摄影生涯中,他走遍了西藏各地,拍摄了大量的纪实摄影作品。为了收集整理西藏传统壁画艺术作品,他用10余年时间拍摄西藏边远地区具有较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壁画数千平米,原始照片近12万张。他利用业余时间拼接整理拍摄的壁画,初步建立了西藏壁画图库,使这些壁画得以数字化保存。

图读西藏文化

(哺育了佛主,哺育了无数圣贤,哺育了无数生灵,地球之巅的江河,流淌着大地的精神,那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圣水)

图读西藏文化

(回望茫茫来生之路,多少恩怨在轮回中消弭,今夜,有多少往生的果报在生长?)

图读西藏文化

(目光的触觉遍布虚空,祈祷由当下弥漫在过去和未来)

许多关于西藏题材的绘画、摄影作品,特别容易抓住人的心灵和眼球。很多人对此的总结是因为西藏在世人心中的神秘感、藏民族虔诚的佛教信仰、西藏高原的明媚阳光和蓝天白云,甚至有人认为高原缺氧也是导致艺术创作超常发挥的原因之一。我们研究艺术作品时不应忽略了艺术表现主体—人。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