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作者:青海日报 时间:2019-12-25 12:18:11 浏览量:

公元842年,随着吐蕃赞普达玛被弑,青海河湟地区陷入分散的部落割据状态。公元1032年,唃厮啰定都青唐城(今西宁市),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占河湟地区,改鄯州为西宁州,是“西宁”见于历史之始。北宋灭亡后,金和西夏占据青海东部和黄河以南地区约一个世纪。公元1227年,青海东部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公元1370年,明军控制了青海东部地区,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清初,河湟地区由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控制。雍正初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清政府才正式实现了对青海河湟地区的统治。

自元朝之后,青海河湟地区呈现出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发展的格局。这一时期,茶马贸易兴起,青海的茶马古道成为连通中原与藏区茶马贸易的重要通道。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首领”铜印

西夏

高2.5厘米,宽5厘米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藏

橛钮,圆角长方形。印文为阴刻西夏文篆书“首领”二字,印纽顶部阴刻西夏文“上”字,印背用西夏文阴刻受印文名款和授印年月。首领为西夏族长领袖名称。此印全国发现较多,但在青海为首次发现,反映了该时期西夏与金国争夺河湟地区的复杂政治形势,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正德款香炉

明代

高11厘米,腹径12.7厘米

青海省博物馆藏

铜质,筒状,平底微圆,三条状矮足,足外侧镌刻云纹,炉身一周有三组葡萄纹图案,其内阳刻阿拉伯文,底部中央楷书“大明正德年制”。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花鸟纹菱花形铜镜

宋代

直径9.2厘米,厚0.5厘米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藏

八出菱花形,圆钮,镜背凸弦纹一周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花卉、飞鸟、鸭子等图案,外区饰花卉。铸工精细,装饰花鸟生动。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弓箭

元代

弓弦长90厘米,宽38.5厘米,箭长83.5-81厘米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农场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藏

由弓身和弦两大部分组成,木弓呈三折弯曲状,刷黄漆,握持处两边呈扁平状。箭囊中装有十一支铁镞竹箭,镞锋有矛形和铲形两种。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通津堡道路巡检之记 ”铜印

金代

高5.2厘米,长5厘米,宽5厘米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藏

橛钮,正方形。印文为九叠篆“通津堡道路巡检之记”九字,印背一侧镌刻楷书“内少府监造”,另一侧镌刻楷书“正隆五年六月”。该印是金代道路通关勘验的官方印符。北宋灭亡后,金、西夏争夺河湟地区,该印是金国一度据有该地的历史证据。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