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文创是文化创意的简称。百度词条中这样定义文创产业,它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广播影视、动漫、音像、工艺与设计、雕塑、服装设计等。简单来说文创产品就是文化的延伸、生活的艺术。
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胶带一问世,立马火遍海峡两岸,类似的文创产品成为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带货”清单上的必选项。
2018年年底,故宫博物院开发出“故宫口红”“故宫面膜”等1万余种文创产品,让600岁的故宫一下子年轻起来……
近年来,我省文创行业发展迅速,文创企业日益增多,文创产品也逐渐增多。这些文创产品总会吸引很多游客驻足。
3月15日上午,在青海省博物馆文物商店,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柜台中的文创产品。产品有手机壳、冰箱贴、丝巾、笔记本、保温杯、钥匙扣、书签等。这些文创产品都被烙上了青海印记,丝巾上是彩陶纹饰,和纸胶带上是车马出行图锦残片上的纹样,书签上是朱雀形象……
青海文创远销省外
2016年,青海省博物馆和柳湾彩陶博物馆成为了全国文创产品试点单位。青海省博物馆文创中心郭晓明副主任说:“经过几年的努力,青海省博物馆和朝霞文创等公司合作,研发了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仅2018年,设计的文创产品就有49项,主要包括文房学习类、书籍类、生活类、藏香类等。”
近几年,我省文创产品厚积薄发,取得了许多成绩。有些文创产品还在省内外获得了大奖。去年,由青海省博物馆和朝霞文创合作的朱雀形象竹骨雨伞就在海峡两岸交流会上获得了大奖。竹伞上的朱雀形象取材于我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出土的彩绘棺板画和热水大墓出土的金银器。
每年我省的旅游高峰期,也是文创产品销售的高峰期。青海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说:“来买文创产品的人,大多都是来青海旅游的人,以年轻人居多。价格在两三百元以内的文创产品,大家都可以接受。”
“去年,博物馆中文创产品销售的收入就有五六十万元。青海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主要还是实体店销售,网上‘青博文创店’也已上线。”郭晓明说。
青海博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我省历史文化学者、朝霞文创创始人李朝教授,是我省最早研发和生产文创产品的人之一。
李朝说:“文创是一个典型的情景化消费、体验式消费,因此,线下实体店应以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景点专卖、专柜专卖,线上销售最好通过专业网站销售。”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易,青海文创早已走出了省门。“一些颇具青海特色的钥匙扣、手机壳等小物件,在很多地区都非常受年轻人欢迎。”李朝说。
“如今,文创产品的消费市场十分乐观,前几年消费者容易接受100元以内的文创产品,现在500元以内的文创产品,很多人都愿意买。”李朝说。
文创产品开发的富矿区
3月13日,在李朝教授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博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文创产品展陈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六个“萌萌哒”的彩陶娃娃,这些娃娃小小的身体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脑袋是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彩陶,上面的纹饰也不尽相同,有四大圈圈纹、蛙纹、漩涡纹……这些纹饰都是马家窑时期典型的彩陶纹饰。
“文化创意不同于文物复制,它是将某种文化符号转换成商品,是生活美学反映在高质量生活需求上的新型文化消费。这组彩陶娃娃灵感来源于我省各地的彩陶文化。”李朝说。
在我省海西州曾出土过许多精美的丝绸,丝绸上的图案精美,花样繁复。这些精美的文物也被绘制在了和纸胶带上,有车马出行图锦、黄地对飞马饮水纹锦等,它们都是讲述“一带一路”青海故事最有说服力的文化名片。
“这些小物件上的内容,都是青海文化的典型代表。每一件文创产品都在讲述一段悠远的历史,一个美好的故事。”李朝说。
如今,这些之前只能在博物馆看到,承载着青海文化的文物,变成了圈粉无数的寻常物件,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在青海,发展文创产品,有着许多先天的优势。像彩陶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昆仑文化等,都是发展我省文创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青海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样态多样,为青海文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土壤。”李朝说。
李朝介绍,青海文化主要有六大块内容,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这些文化为创意开发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对于设计师来说,青海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青海还未被过分商业化,在这里不存在被传统艺术窄化、现代工业设计模式化的情况,这为青海创意文化研发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李朝说。
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增大,也是青海文创产业发展的最好契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注重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在提高自身的修养,审美趣味不断提升,人们对附着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来青旅游的消费者都希望可以购买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
思路创新和人才短缺是发展短板
青海发展文创产品的优势有很多,但是劣势也显而易见。最为突出的就是思想观念的落后以及跨界人才的缺失。
“非遗传承人,他们基于对文化的坚守,不愿意让文化和工艺走样,这是一种可贵的情结,但是他们缺乏对设计和市场的了解,唯有转变思想,开发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更好地将文化传承下去。”李朝说。
文创产品不仅要追求美学,还要有文化内涵和生活实用的统一。可是在青海,人们对文创产品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只有准确科学地认识文创,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创。”李朝说。
李朝介绍,在青海,有不少人还简单地将文物复制当成文创,将非遗工艺品当成文创,将工艺美术礼品当成文创,将土特产品当成文创,这些观念还都存在一定偏颇。
人才匮乏、人才不专也是制约青海文创产业发展的短板。要设计一件好的文创产品,不仅需要专业设计人才,还要求设计人才能够准确而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
“文创产业需要的是跨界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富有时代气息,更要有强烈的文化感知能力。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才十分稀缺。我曾面试数百位设计人员,只有十几位勉强符合要求。”李朝说。
我省文创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也是限制我省文创产品发展的一个原因。在我省,很多文创企业要么是从平面设计广告公司脱胎而来,要么是由工艺美术企业转换为文创企业。“这些企业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在10%至20%之间。这样的情况会使青海的文创产业做不到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做强、做大、做到省外。”李朝教授说。
助力宣传青海文化
文创产品代表着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旅游形象,它可以带给游客美好的回忆,也能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发展文创产品,是推动我省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抓手,它对促进我省全域旅游、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如今同质化、低端化旅游产品居多的情况下,文化创意先行的引领下,发展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低龄化、时尚化的新文创产品对促进青海旅游和青海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李朝说。
如何吸引现代年轻人的关注乃至喜爱,是当下传统文化传承的难题。文创产品与现代年轻人似乎特别有缘分,恰好可以为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从市场和消费取向大数据分析,二次元时代的年轻人是文创产品消费的主体,他们对文创产品的喜爱溢于言表。对于文化的传承,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载体。发展文创产业可以把年轻人吸引到传统文化上来,以文创为连接点,打通年轻人和传统文化对话的心灵管道,让他们更多地了解青海文化,宣传青海文化。”李朝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