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简家承出生于台湾宜兰县五结乡,现任青海皇家(国际)文创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当和记者谈起绒毛制画时,简家承颇有感慨地告诉记者:“是绒毛制画打开了我对青海的认知大门,我与绒毛制画有着用言语无法言表的情愫。”
简家承对绒毛制画的钻研和收藏可所谓是如痴如醉。2017年,简家承收藏的绒毛制画首次登上青洽会“舞台”,一经亮相就惊艳全场,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收藏爱好者。毛绒制画这项失传已久的民间工艺,也由此为世界打开了“另一只眼睛”。
据简家承介绍,绒毛画是以羊毛、兔毛、驼毛等动物绒毛混纺而成,作品生动丰满,立体感强。绒毛画的制作过程复杂,从绒毛的染色、撕理,再到粘贴完成,每一道工序都依赖于手工。一幅一平方米的绒毛画作品需要一位手艺人耗费一周多的时间,而且制作成本比较高,是一个费时费力,不得马虎的细活。在上世纪70年代,青海工艺品绒毛工艺画,就是一种极致细腻、高档的手工艺精品。曾行销省内外,并多次作为青海特色工艺品,赠送给外国友人。
简家承第一次被绒毛制画作吸引是在10多年前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时,见到了产自青海工艺美术厂的绒毛画《昆仑松》,画面的逼真感和立体感给他带来极大冲击。在他心里,青海的毛绒制画能够悬挂在毛主席纪念堂是一件无比珍贵、光荣的事情。由于对艺术品的极度痴迷,简家承开始寻找隐藏在青海各地的各种绒毛制画。
经过几年的摸索,简家承已经收藏了70多幅作品,主要以三江源、青海湖等青海特色风景和雪豹、牦牛等高原动物题材为主,每一幅他都视为珍宝。说起绒毛制画,很多本土青海人并不知道,在民间也很少有人在创作,这是一项正在慢慢消失的民间艺术。为了延续青海绒毛制画,简家承开始了他多年的寻画之旅。为了能够找到民间制画师,简家承托付了身边所有的亲戚和朋友,在各大网站都留下了帖子。只要一有消息,就不顾一切赶过去。他认为这项民间艺术不能消逝,要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周折,简家承终于找到了青海绒毛画制作师和传承人朱军,两人一拍即合,由简家承出资支持朱军创作绒毛画事业。
之后,经过两人几年的研究和努力,简家承创立了青海皇家(国际)文创有限责任公司,这项民间艺术也由此得到了传承,也被更多国内外人士熟知。下一步简家承计划将和省残联合作,帮助那些聋哑人掌握这门技艺,让青海的绒毛画制作得到传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