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特点剪窗花 练社火 炸馍馍,古驿平安年味浓

剪窗花 练社火 炸馍馍,古驿平安年味浓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0-12-18 09:57:58 来源:西北特产网

乡村的步子只要迈进腊月的门槛,浓浓的年味便溢满每一个角落。近日,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石沟沿村、大寨子村,当地群众敲锣鼓、剪窗花、炸馍馍,到处是一番热热闹闹迎新春的场景。

传承民俗迎新春

河湟年俗文化历史悠久,年节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在平安,部分地区的迎新春活动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人们也把这种忙碌称作忙“过年”。“碾麦仁”“宰年猪”“祭灶神”“扫房子”“炸油馍馍”等一系列的过年民俗在河湟农村广为盛行。

剪纸、贴窗花也是河湟大地上的一项传统节日习俗。春节将至,家住平安区沙沟乡石沟沿村的祁永香又像往年一样,开始忙碌了起来。

剪窗花 练社火 炸馍馍,古驿平安年味浓

记者跨进祁永香家的门槛时,远远地就听见邻居们争先恐后让祁永香帮忙剪窗花、剪“囍”字的声音。

“家里姑娘要出嫁了,嫁妆上要贴好几个囍字,我就来找祁永香帮我剪几幅,剪出来的囍字样式多,比买的还好看,我们都很喜欢。”石沟沿村民星桂花对记者说。

据祁永香介绍,她的母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剪纸艺人,十里八乡都知道她剪纸和刺绣的手艺。每逢过年过节,当时还幼小的她总要依偎在身边看母亲剪窗花。看到一张张小纸片在母亲手中的剪刀下翻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感觉很神奇。心生好奇的祁永香也想学习剪纸手艺,但被母亲驳回了。生活物资贫乏的年代,红纸也成了稀罕物, 母亲舍不得她浪费了宝贵的红纸。物质条件的不允许并未阻挡祁永香学习剪纸手艺的梦想。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祁永香的手艺得到了母亲的认可。于是,她便随母亲学剪纸、学刺绣,甚至达到了迷恋的程度。

在祁永香的记忆中,母亲的手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生活中,无论从衣服上看到的纹样,还是包裹食品的包装袋,母亲经过琢磨后,总能照着样子剪出来。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雕花木窗已被玻璃窗所取代,农村的窗花等剪纸也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剪纸手艺逐渐断了传承,唯有祁永香谨记母亲的教导,将这一传统手艺坚持了下来。在她家桌上,满是一摞摞她收藏的夹着各式各样标本的“花样夹”。

“过年了,我剪的有十二生肖、牡丹花、囍字、窗花等等,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帮他们剪。今天还给孩子们剪了好多老鼠,当初剪纸只是因为喜欢,现在看到别人能用到我的剪纸更是一份快乐。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一直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

社火年年耍起来

春节将至,石沟沿村里处处洋溢着迎新春、过大年的气氛,全村社火表演已经开始排练了。

记者走进石沟沿村的文化广场,看到村民们不惧严寒,踩着鼓乐的节奏,挥舞着彩扇和彩带,如火如荼地排练着。社火队伍中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70多岁的老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排练提前了半个月。

“我们石沟沿的社火跳了十余年了,现在家家户户脱了贫,摘了穷帽子,日子越过越好,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我们社火队的设备也换新的了,大家热热闹闹跳社火,期待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排练广场舞的村民贾桂莲说。

剪窗花 练社火 炸馍馍,古驿平安年味浓

虽然只是排练,但社火表演队队员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他们踏着欢乐喜庆的鼓点,热火朝天地扭着唱着,用优美的舞姿抒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参加社火队十几年了,今年腊月中旬我们就开始排练节目了,跳社火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我觉得很有意义。”舞蹈队赵秀文说。

剪窗花 练社火 炸馍馍,古驿平安年味浓

据石沟沿村社火队会长李成元介绍,社火队有160余人,基本上是全村参与。节目有扭秧歌、旱船、舞狮等河湟特色社火节目。

“以前我们耍社火都是玩三年、停三年,现在生活越过越好了,我们是年年耍社火。”李成元说。

油馍吃出幸福味

“腊月雪、满地落、嘎嘎冷、哈哈乐、杀年猪、办年货、春节到、炸馍馍……”这首民谣唱出了河湟农村十足的年味儿。

农历腊月二十二,记者走进沙沟乡曹永红家的厨房,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只见柴火灶上一口大锅冒着热腾腾的油气,一边三个人负责做馍坯、编麻花,手底下熟练地变换着各种馍馍花样——馓子、麻花、环环、翻跟头、油饼,另一边曹永红正忙着从油锅里捞麻花,将一盆盆刚出锅的麻花端到一侧晾放,油烟缭绕的厨房里有说有笑。

“过年了,多炸点,亲戚们来了给他们多拿点。”

“天刚亮,我们就拿着自己的围裙、袖套,早早聚在了曹永红家。大家轮流做,相互帮忙,你家做罢我家做,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剪窗花 练社火 炸馍馍,古驿平安年味浓

“发面放到炕上,面发得快。”

“要炸馓子、麻花、油饼,我们早晨8点就开始和面,等面醒好,就开始炸了,今天预计要炸到下午5点。”

“以前,物质条件跟不上,过年就盼着吃口油馍馍,而如今,在党的好政策下,吃喝不愁了,年夜饭桌上菜系齐全,天天就像过年啊!”

在曹永红家,油馍的香味儿和厨娘们的笑声混合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早已沉浸在新一年的喜悦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