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中县历史上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地方。素有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镇和 “西藏咽喉”之称。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久负盛名的塔尔寺也坐落于此。但凡游览过塔尔寺的人都知晓寺内珍藏着“三宝”——栩栩如生的酥油、绚丽多彩的壁画,另外一项则是独具特色的堆绣。
堆绣是唐卡的一种,又叫剪贴、补花,是在布幔上用各色布块(绸缎)粘贴、堆砌的大小佛像和周围点缀的花卉图案。因出自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而得名——湟中堆绣。
湟中堆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绣品起源于唐朝,到了明朝有进一步发展。自明朝嘉靖年间塔尔寺建成,塔尔寺堆绣便由此产生,经寺院僧侣艺人代代沿袭传承,成为塔尔寺佛教艺术三绝之一。此后有湟中当地人入寺学习,从而把这种精湛的艺术传入民间。
堆绣题材是以表现佛的各种活动为主。单幅多为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密宗金刚、八瑞相、宝马、白象、喷焰摩尼等图案,联幅画面多为佛教故事和神话故事。
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依据佛经故事情节制作,配以各色衬景,造型生动、立体感强,做工有许多绝妙之处,故塔尔寺把堆绣佛像视为珍贵文物,加以保存。堆绣多悬挂在经堂内,给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以美的艺术享受。
塔尔寺大经堂中悬挂着“十六尊者(罗汉)显神通”和“八仙过海”两幅大型堆绣佳作。堆绣艺僧依照藏传佛教十六罗汉和八仙各自的神通,根据自己的丰富想象和审美经验,堆绣出个性鲜明、形态表情各异的十六罗汉及八仙形象。他们或降龙、或伏虎、或镇魔、或返老还童,其造型皆静中有动、生动传神、惟妙惟肖。
塔尔寺每年农历四月、六月两次大法会上所晒的“大佛”,也是艺僧们在巨幅锦幔上堆绣的大型佛像。大佛长十余丈,宽六七丈,从山顶一直展到山腰,气势壮观,供数万游客信徒瞻仰膜拜。
湟中堆绣有平面堆绣与立体堆绣之分。平面堆绣也叫“平堆”,是把剪好的绸缎块按要绣的物体,平贴拼合在底衬布料上,中间不填充羊毛或棉花,然后稍加修饰渲染,也产生立体效果。立体堆绣也叫“棱堆”。它是将刺绣与浮雕完美结合成一体,在所堆的布绸图案中间铺垫羊毛或棉花,使其成凸起状,富有强烈的真实感,立体视觉表现突出。
除了制作工艺的精细复杂,堆绣选料也极为讲究,质地薄而坚韧的绢,经过渲染后可做画面背景或底布;薄软光滑的绸多用来做花卉及人物服饰;质地既软又厚的缎,做花卉及人物服饰真;棉麻等,一般用来做底衬布;各种颜色的纯棉绣线,一般用来做叶脉、人物的五官、花蕊中的花丝等;羊毛或棉花,则用来做填充物,以突出作品浮雕效果和立体感。
塔尔寺堆秀艺人大多出自湟中本地,他们从小入寺,跟随艺人精心学艺,又将这种精湛的技艺带到民间,使之带动了当地的手工艺制作热,这一精湛的传统技艺不仅在寺院装饰上成为一绝,同时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民间的堆绣艺人和工艺品制作行业。
2008年6月7日,湟中堆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
万幅热贡唐卡集中亮相 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19日电(胡贵龙 李海麒 钟倩)7月19日上午,位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吾屯村的热贡艺术创研基地大厅内,热贡唐卡千名艺人万幅作品展布展工作正在进行中。 图为一名艺人正在布展
玉树震后十年减贫故事:从“脑子活了”到“票子厚了”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刘望山报道】进出玉树市的必经之路上,一栋歪歪扭扭、摇摇欲坠的房屋格外扎眼,不远处纪
推广藏香文化 西藏尼木县三家藏香合作社获300万元订单
中新网拉萨5月16日电 (江飞波)16日下午,三家西藏尼木县藏香专业合作社各获得100万元(人民币,
茶卡盐湖爆红背后:4个月300万游客,每天造12吨垃圾,盐雕变泥坑
景区保安王成林第五次看到那个男人。“至少五次。”他嘀咕说。第一次是在今年5月,茶卡盐湖景区重新开放不到两周。那个穿着黑色紧腿裤花色外套,举着自拍杆的男人一下子就引起了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