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贡藏刀制刀工艺非遗传承人牛琼在制作藏刀。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铁花四溅,火光耀眼,牛琼手上长长的铁条此时已在炉子里烧得通红。
1966年出生的牛琼,是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的制刀人。
用三种不同质地的铁矿混合打制而成的铁条,放进模型中,用火淬炼,再将模型里烧红的铁拿到打铁的简易机器中,一头用手握紧,一头在机器里反复敲打,打成刀的雏形铁片。
牛琼干这一行已经有近40年的时间。他回忆,自己十三四岁时,便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制刀技艺。
烧铁的炉子是用土石砖垒砌而成的传统炉子,但所用燃料必须是松木炭,以便控制火候。需要耗费大量气力的打铁流程,已经由机器代替了手工抡大锤的作业。
牛琼在打造藏刀。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刀形铁片再经过粗石打磨,专用工具削平,打出刀锋,再将刀锋烧红,反复浸泡。
这样的制刀工艺,已在当地流传了近400年。牛琼是当地工匠中技艺最好的一位。
完成刀锋制作,进入最关键的环节——刀面打制。此段流程,要用去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其间,用红盐水反复浸泡刀,每次3至4个小时,同时反复磨制,最终刀面上会显现出自然的纹路。
这就是西藏易贡藏刀的打制过程。2007年,易贡藏刀被列入了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琼是第六代传承人。
易贡藏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刀面纹路的永不消退,与刀身一体。混合了三种不同质地的铁料造就了三种不同的纹路形状,将易贡藏刀分为彩虹刀、水纹刀和火焰刀。
牛琼在检查藏刀打造情况。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彩虹刀的打制是最普遍的。”牛琼说,制刀的三种铁源自当地的矿山,分别被称为“易贡妞日铁”“帕根森布铁”和“工布扎松铁”。
传说在旧时,一把易贡藏刀的价值可抵得上一百只羊的身价,便有了“鲁加玛”(藏语鲁为羊,加为百)之美名。如今,一把彩虹刀的价格也在几千元上下。
藏刀源自高原上藏族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生活必需品。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藏刀已演变成了一种颇受欢迎的工艺品。
话语不多的牛琼,制刀时更显孤独。因为目前没有徒弟,所有工序都需要他一个人完成,打制一把刀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的哥哥杨青多吉不懂这门技艺,所以只负责销售和外联。去年,他们的藏刀销售收入达到10多万元。
“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易贡藏刀长短刀兼有,还可根据客户需求接受定制。”杨青多吉说。
牛琼在展示他制作的藏刀。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兄弟俩已经注册了“易贡”“牛琼”等数个商标,意在发扬自家的祖传制刀技艺。牛琼说,只要有人愿意学,就一定教,“之前也带过不少徒弟”。
牛琼所说的徒弟,是指易贡乡江拉村的一批制刀艺人。江拉村与牛琼所在的地方仅隔几公里。这里的藏刀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闲季节有20多人一同打刀,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这门手艺也成了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史料记载,易贡所属波密县,历史上曾有过独霸一方的“波密王”,易贡藏刀便是王和王的军士所用的武器。
与西藏颇具名气的“拉孜藏刀”“恰嘎藏刀”相比,易贡藏刀刀把和刀鞘的制作稍显朴素简单,但这并不影响易贡藏刀由独特原料加工而成的锋利、细长、精美、大气。
易贡,藏语意为摄人心魄之美。易贡藏刀,更是有这样的魅力。
阅读:
愿“青绣”这朵山花 越开越艳
“青绣”是一朵鲜艳的山花,我们要为这一品牌的打造点赞鼓掌。其一,民间基础广泛。在青海民间,尤其是人口
唐卡传承千年民族文化
唐卡传承千年民族文化唐卡是一种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藏文化中独具
地毯清洗犯难了?对症下药,轻松洗地毯
地毯作为地面的好装饰品和实用家居,不少家庭都会选择地毯。 但是作为放在地面上的,总免不了有些污渍沾上去,地毯太大,用洗衣机不现实。 手洗全部又太麻烦,下面教你几招,清洗局部就可以了! 果汁:先用软布
玉树震后十年减贫故事:从“脑子活了”到“票子厚了”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刘望山报道】进出玉树市的必经之路上,一栋歪歪扭扭、摇摇欲坠的房屋格外扎眼,不远处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