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步子只要迈进腊月的门槛,浓浓的年味便溢满每一个角落。近日,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石沟沿村、大寨子村,当地群众敲锣鼓、剪窗花、炸馍馍,到处是一番热热闹闹迎新春的场景。
剪窗花
传承民俗迎新春
河湟年俗文化历史悠久,年节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在平安,部分地区的迎新春活动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人们也把这种忙碌称作忙“过年”。“碾麦仁”“宰年猪”“祭灶神”“扫房子”“炸油馍馍”等一系列的过年民俗在河湟农村广为盛行。
剪纸、贴窗花也是河湟大地上的一项传统节日习俗。春节将至,家住平安区沙沟乡石沟沿村的祁永香又像往年一样,开始忙碌了起来。
记者跨进祁永香家的门槛时,远远地就听见邻居们争先恐后让祁永香帮忙剪窗花、剪“囍”字的声音。
“家里姑娘要出嫁了,嫁妆上要贴好几个囍字,我就来找祁永香帮我剪几幅,剪出来的囍字样式多,比买的还好看,我们都很喜欢。”石沟沿村民星桂花对记者说。
据祁永香介绍,她的母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剪纸艺人,十里八乡都知道她剪纸和刺绣的手艺。每逢过年过节,当时还幼小的她总要依偎在身边看母亲剪窗花。看到一张张小纸片在母亲手中的剪刀下翻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感觉很神奇。心生好奇的祁永香也想学习剪纸手艺,但被母亲驳回了。生活物资贫乏的年代,红纸也成了稀罕物, 母亲舍不得她浪费了宝贵的红纸。物质条件的不允许并未阻挡祁永香学习剪纸手艺的梦想。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祁永香的手艺得到了母亲的认可。于是,她便随母亲学剪纸、学刺绣,甚至达到了迷恋的程度。
在祁永香的记忆中,母亲的手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生活中,无论从衣服上看到的纹样,还是包裹食品的包装袋,母亲经过琢磨后,总能照着样子剪出来。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雕花木窗已被玻璃窗所取代,农村的窗花等剪纸也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剪纸手艺逐渐断了传承,唯有祁永香谨记母亲的教导,将这一传统手艺坚持了下来。在她家桌上,满是一摞摞她收藏的夹着各式各样标本的“花样夹”。
“过年了,我剪的有十二生肖、牡丹花、囍字、窗花等等,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帮他们剪。今天还给孩子们剪了好多老鼠,当初剪纸只是因为喜欢,现在看到别人能用到我的剪纸更是一份快乐。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一直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
练社火
社火年年耍起来
春节将至,石沟沿村里处处洋溢着迎新春、过大年的气氛,全村社火表演已经开始排练了。
记者走进石沟沿村的文化广场,看到村民们不惧严寒,踩着鼓乐的节奏,挥舞着彩扇和彩带,如火如荼地排练着。社火队伍中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70多岁的老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排练提前了半个月。
“我们石沟沿的社火跳了十余年了,现在家家户户脱了贫,摘了穷帽子,日子越过越好,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我们社火队的设备也换新的了,大家热热闹闹跳社火,期待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排练广场舞的村民贾桂莲说。
虽然只是排练,但社火表演队队员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他们踏着欢乐喜庆的鼓点,热火朝天地扭着唱着,用优美的舞姿抒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参加社火队十几年了,今年腊月中旬我们就开始排练节目了,跳社火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我觉得很有意义。”舞蹈队赵秀文说。
据石沟沿村社火队会长李成元介绍,社火队有160余人,基本上是全村参与。节目有扭秧歌、旱船、舞狮等河湟特色社火节目。
“以前我们耍社火都是玩三年、停三年,现在生活越过越好了,我们是年年耍社火。”李成元说。
炸馍馍
油馍吃出幸福味
“腊月雪、满地落、嘎嘎冷、哈哈乐、杀年猪、办年货、春节到、炸馍馍……”这首民谣唱出了河湟农村十足的年味儿。
农历腊月二十二,记者走进沙沟乡曹永红家的厨房,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只见柴火灶上一口大锅冒着热腾腾的油气,一边三个人负责做馍坯、编麻花,手底下熟练地变换着各种馍馍花样——馓子、麻花、环环、翻跟头、油饼,另一边曹永红正忙着从油锅里捞麻花,将一盆盆刚出锅的麻花端到一侧晾放,油烟缭绕的厨房里有说有笑。
“过年了,多炸点,亲戚们来了给他们多拿点。”
“天刚亮,我们就拿着自己的围裙、袖套,早早聚在了曹永红家。大家轮流做,相互帮忙,你家做罢我家做,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发面放到炕上,面发得快。”
“要炸馓子、麻花、油饼,我们早晨8点就开始和面,等面醒好,就开始炸了,今天预计要炸到下午5点。”
“以前,物质条件跟不上,过年就盼着吃口油馍馍,而如今,在党的好政策下,吃喝不愁了,年夜饭桌上菜系齐全,天天就像过年啊!”
在曹永红家,油馍的香味儿和厨娘们的笑声混合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早已沉浸在新一年的喜悦里。
阅读:
详解藏传佛教唐卡的密意
一幅唐卡,多少虔诚在里面密宗、密宗,在不了解的人看来,就是谜宗,像谜一样的宗派,似乎充满了未解之谜。
盘绣架桥 拉面开道(脱贫故事)
核心阅读 海东市是青海省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脱贫之路,该怎样走?海东采取了各项举措:向产业要支撑,发展拉面产业,让村民挣了票子、闯了路子、换了脑子;向传统技艺要依托,盘绣做活了指尖生意,也带火了
香格里拉文博中心展出格萨尔千幅唐卡
香格里拉文博中心展出格萨尔千幅唐卡5月10日,由四川省甘孜州制作的北京奥运重点文化献礼项目格萨尔千幅
玛尼堆:天地间,每颗石子都凝结着祈愿与祝福!
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
今年,我选择自己在家置办年货——酥油花
金鼠新年 一个多了更多陪伴的藏历新年 虽然大家都准备好了过年期间 少出门、不聚会 但是在西藏人眼里 年的味道一点都没少 这个藏历新年 却因更大声地“祖国加油” 和更多时间与亲人相伴 使得坚强和爱的力量
“可爱的中国”之土族:这里的绣娘用巧手绣出了“彩虹故乡”的骄傲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这首在土族聚居区流传甚广的民歌,是土族服饰特点的真实写照。
彩虹之乡:绣出七彩幸福路
绣娘们在温暖的车间里高兴地聊着天工作着。 精美的盘绣产品。省商务厅供图 1月10日,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索卜沟村,漫天的飞雪洒满了田野,村里28名绣娘围坐在家门口的盘绣车间里,飞针走线,欢声笑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