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不断推进融合发展
1月,共和县黄河岸边,片片雪花从空中飘然而落,岸边绵延的山脉已被薄薄的白雪所覆盖,树木的枝干在风中轻轻摇摆,老李端着相机在寻找最佳的构图,小李支着画板一笔一笔勾勒着她的素描。家乡、美景、亲人,“人在景中,景在笔下”,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
此时作为旁观者,想着这应该是文化和旅游融合最美的风景!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不断推进融合发展。
青海文化和旅游在深化改革的劲风中不甘落后,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勇往直前。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表示,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将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文旅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贡献持续增强,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产业示范基地
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019年12月15日的同仁县年都乎村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於菟节。每年此时,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和不远万里的国内外游客都聚集在这里,观赏於菟舞,体验於菟节,感受当地特有的非遗民俗文化。
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产业示范基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特点在青海尤为突出。
目前,青海省培育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省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103家,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3家,省级旅游创客基地12家,黄南藏族自治州成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近年来,黄南州及同仁县大力推进热贡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目前热贡文化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园区内画院12家、非遗传承中心25座、民间投资兴建的画院也达到十余家,投资额近1亿元。园区内从事热贡艺术为主的企业近200家,有效带动了黄南州文化产业发展,也为更多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平台。
非遗扶贫工坊
推进脱贫添活力
青海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建成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家、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6家、省级非遗传承基地27家。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朱桂英表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青绣”品牌打造,推动青绣“八个一工程”实施,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6家企业为首批省级青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各工坊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拓宽农村妇女就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就业途径,实现了家庭年收入2.5万元以上的目标,为保护传承弘扬青海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居家就业,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
藏香也怕巷子深
俗语讲“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如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酒再香,巷子深了,味道也飘不出去,我们没办法对巷子做些什么,唯有把酒往外面放点,让香味飘出去。同理,做藏香产品也要把文化宣传普及做好,才
青海推出“文化迎春·艺术为民”系列活动
中国网12月31日讯 为进一步满足青海省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愿“青绣”这朵山花 越开越艳
“青绣”是一朵鲜艳的山花,我们要为这一品牌的打造点赞鼓掌。其一,民间基础广泛。在青海民间,尤其是人口
穿了这么多年的羊绒制品,你真正懂它吗?
正值隆冬,大家的衣橱里一定少不了羊绒和羊毛制品。那么穿了这么多年的羊绒羊毛制品,你真正懂它吗?这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