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玉树,灵魂归属之所。
走出机场,一路不见几年前由大地震撕裂开的大地创口。夏季的巴塘草原,风轻云淡,绿意盎然,从这片草尖仿佛都在滴露的高大陆走过,内心竟袅袅娜娜升腾起一股祥云,是那般洁净轻盈,又是那般润泽吉祥……
有人说:如果灾难对人类有意义,便是使人类领悟到救赎的意义。其本质,并不在神的慈悲饶恕,而是使人类学会彼此靠近,相互取暖。
就近年曾先后四次赴玉树各地走访所见,灵魂有归属的地方,可见人心之象——悲悯。丰盈。宁静。高贵。
初到玉树的头三天,每日里艳阳高照,祥云相伴,第四天要远行去草原腹地的治多与曲麻莱,老天爷却下起了绵绵夏雨,淅淅沥沥到清晨,至我们出发时,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出发前做功课,有玉树朋友向我介绍:治多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女国地,唐、宋时为吐蕃属地……其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民俗风情包括祭山、赛马会、大型结婚仪式等,内容形式颇为丰富独特。
越过七月飞雪的红土山垭口,我们于正午时分抵达治多。午后,安歇在县城东部的江雍草原,在一阵突如其来的疾风中,拉布东周、达杰、青梅然丁这三位当地格萨尔神授艺人为我们吟唱起古老的的英雄史诗。眼前景象,顿时令人心醉神迷,我半跪在格萨尔大王迎娶珠牡的下马台上不停地按动快门,那一刻,江雍草原风起云涌,我镜头里的世界,也因一场极度华丽的邂逅而微微颤抖……
玉树学者文扎先生介绍说,治多是《格萨尔·嘉洛婚礼》婚俗的模板地。史诗中,描写了格萨尔赛马夺冠后,前往嘉洛家迎娶珠牡的壮阔场面,这场名震雪域的巨型婚礼,实际上是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藏族婚俗的大融合,从而形成了治多地区丰富而独特的婚俗文化。
江源文化,何其华丽!
格萨尔神授艺人,被称为“流动的音符”。有关他们的说唱技能,我曾在一篇学术性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说法:他们的技能,绝非“从天而降”,而是源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源于虔诚并热情地传诵《格萨尔》故事的广大群众及他们中的佼佼者——前代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如果定要说是“神授”,那真正的神正是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民族记忆。
由此,心中谜团逐渐明朗——格萨尔神授艺人真正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方,是掩藏在他们神授面纱下的惊人记忆力,而这,正是他们身处独特的文化背景并切实付出艰辛努力的最终结果。
而在治多县域的贡萨寺,我们竟有幸聆听到最美妙的佛音……
贡萨寺,意即“新寺”。文扎先生在《摩挲江源大地》一文中说,所谓新寺,是相对于吐蕃松赞干布时期修建的江壤寺而言。但“新寺”不新,已有八百余年沧桑历史。
贡萨寺位于治多县西部9公里处,寺院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其背靠诺布旺杰山,足踏通天大河,三面环山,柏树成荫,在千山万壑的重重包围中静静面对匆匆而逝的岁月……
最快意的是,我们在贡萨寺巧遇了玉树地区一年一度的辩经大会,当我们听到寺管会副主任洛松求金的介绍,激动的心儿几乎要迸出胸膛!
行至寺院半山腰,一种松涛般的低鸣忽然翻卷着扑进耳膜,隐隐地令人亢奋,急速登上十几级台阶,一转弯,眼前登时一亮:一座偌大的临时搭建的棚子下,是铺天盖地活动着的绛红色的人潮——原来,来自玉树地区的500余名僧人正在此地进行着激越的宗教哲学的探讨……我们几人心怀虔诚,端着相机游走在这红色阵营的边缘,恨不得把每一幅画面装进镜头,带回家去。
洛松原为寺院画师,前两年他被推选为寺管会副主任。他介绍起铜像、壁画、灵塔等,如数家珍。在一幅仿如坛城的壁画前,我驻足讨教,洛松副主任说,画中所绘内容即“香巴拉”——极乐世界。那一刻,望着慈眉善目的大佛,听着洛松的温暖讲述,内心深处一种感觉仿佛正在被唤醒, 那一刻,流云疏朗,清风淡然……
尕朵觉悟, 藏语又称“觉悟夏尕”,意为“白圣客”,被称为最神秘的神山。
这座神山位于称多县境内,它与西藏冈仁波切、云南梅里雪山、青海阿尼玛卿山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据资料,整个尕朵觉悟是由一系列千姿百态的山峰组成的群山体,主峰海拔5470米,平均海拔4900米。其主峰雄伟险峻,其他山峰则十分象形,奇特的山形似鬼斧神工,造就了一系列美丽的传说。
下午4时许,由曲麻莱县城出发,转山绕水两小时后,尕朵觉悟神山便猛地在远处通透的天光下横陈,看到远方巍峨险峻的雪山,困倦的人顿时兴奋异常,一时间,手机相机齐上阵,“咔嚓咔嚓”拍了个够。
原本还沮丧在曲麻莱时没有采访到可意的康巴文化,又因我们的“坐骑”问题,与神驰多年的长江源头失之交臂,此时尕朵觉悟神山的出现,陡然使人一扫疲倦,我暗忖: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上天的馈赠总是公平的。
到了囊谦,不去看看黑陶和“卓根玛”,就等于没来过囊谦。
在历史长河中,囊谦黑陶渗透在藏族人的文化与宗教生活中,并在明清时演化出了康区藏式黑陶———藏黑陶。
目前,囊谦地区最活跃的黑陶艺人当属白玛群加。在黑陶生产基地,扎着小辫的白玛群加说,他在2001年拜黑陶艺人扎旺老人为师,潜心学习古老的黑陶手工技艺,并一直在家乡制作黑陶手工艺品。
在参观黑陶展厅时我们了解到,囊谦藏传黑陶以玉树康巴藏族人文习俗、文化符号、宗教图腾等为素材,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经古法烧制后呈现“黑如漆”的天然成色。在白玛群加的众多作品中,将军壶无疑是他最得意的作品。
而囊谦的“卓根玛”,更以其古老悠远、神韵独具而成为玉树卓舞的代表。据当地人介绍,“卓根玛”最早是贵族家庭在宗教活动或节日中进行的一种舞蹈表演,后来流传到民间,带着历史的烙印,走进了文明祥和的新生活,感动和温暖着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
抵囊谦翌日,我们来到当地学者尕玛东周家,就“卓根玛”的历史渊源、动作种类、传承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向他讨教。
听到我们的来意,儒雅的学者顿时笑意盈盈,说起有关“卓根玛”的一切,这位网名为“尕老爷”的康巴汉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兴味浓时,辅以双手比划。他说,“卓根玛”主要以歌颂加舞蹈的形式来表现,以肢体语言来反映生产、生活、民俗、宗教,说唱内容包括“颂山”“颂神”“颂天”“颂地”“颂五谷丰登”“颂六畜兴旺”,以及颂扬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
“我们小时候经常跳!”说至动情处,尕玛东周双手在空中游走,一副神采飞扬的姿态。在我们一再请求下,“尕老爷”腼腆起身,表演了一段模拟游牧生活中的鸟舞。他说,“卓根玛”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动作严谨,其舞蹈特点是男女舞者围成一圈后进行的,以慢拍起步,逐渐变速,舞姿庄重灵活,唱腔悠扬清亮,主要以牛角胡琴伴奏,声音深沉悠远,美妙非凡。
俗话说:长袖善舞。从囊谦“卓根玛”舞者身上,我深深体悟到这个成语最初的美意。
多年来行走青海大地,以为白塔当为藏区最主要的标志之一,每每于牧野田园望见远处耸立的座座白塔,心底总会升腾一股同宗相遇的温暖亲近。晨雾里,我们的越野车沿着囊谦香达镇陡峭的山路攀援而上,于半山腰一处山坳里,却意外看到一座新建的红塔在远处巍然耸立,红座金顶的风格,透出一番异域风情。拍摄间,早已是冷风飕飕,双手冰凉,我匆匆摸上车,未作多余的盘问,有关对这座红塔的疑问,姑且留存在大脑的某个回路中吧,因为我相信:但凡有缘,总会相见。
是啊,我们接受生命里许多东西甚至所有,终归会相遇,终归会消逝,就如眼前这涅槃的高地——损毁的被重建,新的取代了旧的,笑声取代了泪水……
夕阳下,当我们驻足于经幡猎猎的澜沧江左岸,大江安详,大地静默,那一刻,我微笑的双眸渗出了清泪……
阅读:
青海省多项艺术产品和农产品亮相北京 展示三江源独特魅力
现场展示的青海特色农产品 靳丹妮摄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靳丹妮):9月4日,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
天冷了,羊毛和羊绒到底有什么区别?盘点二者的十大差别
各位,双十一过去,双十二即将到来,又是一波薅羊毛的时候啊!这个时候,为了给过冬做准备,羊绒大衣、羊毛
“唐失河湟,警及京都”:唐宋时期河湟地区为何如此重要?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这句诗是杜甫在描写河湟地区沦陷后,人民虽然被少数民族所统治,但是仍是一片忠心向着唐朝的景象。河湟最早出现在《汉书》,自古就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界区域,不但如此,河湟
唐卡中传承的历史事件
唐卡中传承的历史事件【吐蕃王朝的建立】约公元前9世纪蕃域进入雅隆恶朴王统制时期。产生了第一代吐蕃王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