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果洛藏族姑娘卓玛吉是当地手工编制技艺的传承人,今年已经来了好几次上海。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的摊位前,一身藏族传统服饰的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推销”起手工制作的牦牛绒毛毡包,“全都是与设计师合作开发的新款,这次是第一次亮相。”
当工业制成品充斥日常生活,手造或手作,作为一种生活美学重新兴起。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五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拉开帷幕,刺绣、编织、布艺、造纸、竹艺等80余项国内外非遗手工技艺设摊展示,让种种手工艺重回大众视野。
手造作为一种生活美学兴起
“手造的兴起,与时代的反差有关。一方面,科技进入生活,以便捷替代人工劳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愈加成为人的价值需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说,“手造之所以受热捧,因为它满足了人从手工创作中重寻价值的需求。”
手造作为一种慢生活,逐渐回归都市人的视野,步入第五届的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是其缩影。展会不仅迎来12000平方米的更大展区,展商数量也从第一届78家跃升至300余家。展会仅3天,光体验课就超过千场,包含皮影彩绘、冰皮月饼、模戳印花、古法造纸、新疆皮雕、布依族蜡等。“手造重视体验、参与,展会现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手工行业博览会。”主办方之一、上海手造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新说,2015年首届手造博览会邀请国际展商和国际品牌相对困难,“它们只是把中国作为手工产品生产的区域,害怕被拷贝;到了今年,用蜂拥而至来形容并不为过,国际展商把全部家当亮了出来,因为看到了国内手造的迅速发展。”
创立500年的德国缝纫工具巨擘PRYM,创立160年的德国创意颜料巨擘MARABU,创立50年的美国创意黏土厂商POLYFORM,法国创意彩绘和手账领军品牌ALADINE等都把最好的手造专业材料带到博览会。
日本知名手造老师长谷川宗佳首次应邀参加,带来“水引瑞穗”体验课。“瑞穗是日本传统的装饰品,用一种特殊的金属丝制作而成。”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个工艺是唐朝时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我希望把纯正的瑞穗工艺带给中国的手造爱好者。”
手造中的“非遗扶贫”实践
对卓玛吉来说,手造不止于生活美学,更大的意义在于带动当地脱贫致富。最近几届手造博览会都设有“非遗扶贫”板块,数十位来自新疆、青海、云南、四川、贵州等上海对口帮扶的省市自治区的非遗传承人,通过手工艺品的展演、销售、体验等,推动当地非遗产品的市场化。
卓玛吉来自青海果洛,此番带来的所有牦牛绒制品都是她来沪参加高校非遗研培计划后,与设计师共同开发、制作的新产品。“以前藏族的帽子都是用羊绒做的,下雨、下雪,一沾水就很重,相比之下,牛绒不太沾水,轻得很。”牦牛绒是牦牛身上最纤细的、在头颈附近的绒毛,采集过程中需要在其自然脱落的过程中用手一点一点去扒。过往,受限于牦牛绒处理的技术,她们在果洛很少做牛绒产品,“参加研培计划后,我学习了澳大利亚的湿毡工艺,上海的老师、设计师与我们一起开发了牦牛绒的包袋、毛毡、挂件,带来很多新的想法、新的设计。”在当地,卓玛吉一面与家乡的20多户牧民组成合作社,共同制作牦牛绒产品;一面通过上海举办的设计周、博览会等平台,为产品寻找销路。“上海的设计师也会通过自己的渠道,为我们拓宽销路。”
在汪大伟看来,扶贫的方式已经从资金扶贫转化为教育扶贫,“挖掘本民族传统工艺,并与当代设计结合,真正让非遗生活化了。有了创新设计后,再通过手造博览会的平台把产品宣传出来,吸引市场上的投资商。这是一个相对完整、成熟的扶贫模式。”同时,他也看到,经由高校介入,许多传统手工艺被开发成面向儿童、成人的手工课程,渗透到少儿美术教育,“既推广了原先集中在民间手艺人手中的传统工艺,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儿童美育。”
阅读:
贵南县将藏绣开发作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将贵南藏绣的开发作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采取“公司+农户”的模
热贡唐卡作品在京展出
娘本《千手观音》本报电(记者李贞)4月14日至5月5日,“梵韵丹青——娘本唐卡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
“唐失河湟,警及京都”:唐宋时期河湟地区为何如此重要?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这句诗是杜甫在描写河湟地区沦陷后,人民虽然被少数民族所统治,但是仍是一片忠心向着唐朝的景象。河湟最早出现在《汉书》,自古就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界区域,不但如此,河湟
中国—尼泊尔唐卡绘画技艺及作品展在加德满都举办
中新社加德满都11月1日电 (记者 张晨翼)中国—尼泊尔唐卡绘画技艺及作品展1日下午在尼泊尔学院举办。 11月1日,中国—尼泊尔唐卡绘画技艺及作品展在尼泊尔学院举办。图为参观者观看展品。 张晨翼 摄
“可爱的中国”之土族:这里的绣娘用巧手绣出了“彩虹故乡”的骄傲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这首在土族聚居区流传甚广的民歌,是土族服饰特点的真实写照。
塔尔寺艺术三绝之“堆绣”,见者增福的立体唐卡
塔尔寺艺术三绝之“堆绣”,见者增福的立体唐卡唐卡,是藏语音译,最初写为“唐噶”,后来转译为“唐卡”。对唐卡一词,有不同的解释,其中“卷轴画”的说法曾广为流传。近年来,相关
【劳模风采】身残志坚的仁欠吉
仁欠吉,藏族,196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残疾人藏毯加工厂厂长。2013年12月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9月,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