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89°35′——103°04′
北纬31°36′——39°19′
这里是青海
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
这里有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
这里有华夏最美的山峰
这里有中国最美的湖泊
这里是三江之水的真正源头
这里是地球的最后净土……
青海
处处有景、各美其美
匠心文化、交相辉映
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意境
今天
我们带您了解一下大美青海的
【 艺术瑰宝】
阳光青海
特此整理了一份
大美青海丨艺术之美
民间艺术瑰宝
大放异彩
大美青海·艺术之美
湟源排灯
湟源排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湟源城内商家为在夜间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十分醒目。每逢元宵佳节便进行展出,成为湟源县城的一大文化亮点,也成为古城一道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景线。2006年,湟源排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酥油花
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它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展出时,由民族管乐器为主组成的花架乐队演奏出节奏缓稳、庄严肃穆的花架音乐乐曲,来烘托宗教气氛,并随着灯光的闪动;在含蓄典雅的音乐中,展示出酥油花雕塑的群体千姿百态。塔尔寺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
农民画
农民画是我国绘画艺术长廊里一支鲜艳的民间艺术奇葩。从那绚丽的画面上,感受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体察今日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现农民的审美情趣……这些令人感动的生活画卷,包含了农民们一年四季的劳动场景以及对新生活的努力追求和对未来的梦想。而成长于青海河湟谷地的湟中农民画,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了,就是绽放在黄土地上的绚丽山花。1988年文化部授予湟中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画乡”。
皮绣
皮绣是一种在各类皮张上进行刺绣的民间手工艺术。丹噶尔皮绣是湟源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含,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绣品构图严谨,色彩鲜明,针法千变万化,内容丰富多彩。欣赏把玩皮绣艺术品,令人心旷神怡,妙不可言。居家装饰也以皮绣体现品位和个性,给人一种富贵、高雅、脱俗的感受。可以说,丹噶尔皮绣是青藏高原民间艺术的一绝,为湟源乃至全国所独有。
绚丽唐卡
唐卡系藏文音译, 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意为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经百年的岁月,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海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黄河石画
黄河石画是用黄河里的石头制作的画“ 碎石为墨,黄河石画”。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撒拉族群众对黄河石加以利用,创造出精致的黄河石画,涵盖撒拉族风俗、花鸟、山水、人物故事近80多种题材。石画以未经任何加工的黄河石粘贴而成,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感,成为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
尖扎五谷画
尖扎五谷画是尖扎县特有的艺术品,也是热贡唐卡的一种,所以也可称为“五谷唐卡”。一颗颗粒大饱满的粮食种子,小米、江米、黑米、各式菜籽……这些农家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五谷杂粮,经过精心排列组合,摇身一变成为精致的艺术品,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
麦秆画
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盘绣
土族盘绣,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盘绣是中国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是土族妇女一生的必修课。盘绣是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在青海高原的东部山区,勤劳、朴实的土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传统的民族刺绣艺术,她们的刺绣技艺精湛,做工精细,巧夺天工。
堆绣
堆绣是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其工序有图案设计、剪裁、堆贴、绣制,个别图案部分上色等。以堆贴为主,绣制为辅,其粗犷中显细腻,点滴中见绝妙,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它采用浮雕与刺绣巧妙相结合的手法,体现出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藏黑陶
藏黑陶流传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黑陶制造工艺已有4000多年历史。相传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远嫁松赞干布时途经玉树,将独特的制陶技艺传授给当地的藏族群众,使当地原始的制陶工艺更加完善,成为藏汉文化融合的结晶。 原始的手工制作工艺,过程非常复杂。原材料选用当地纯净细腻的红黏土和黏土石,经手工捣碎成末,然后经过筛选、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纹等环节,再采用独特的"封罐熏烟渗碳"方法,经十余天烧制才能完成,成品具有"黑如碳、硬如瓷"的特点。每一件陶器器型差异与变化的掌控,全凭制陶艺人的感觉与经验。
领略艺术美 传承民族魂
— END—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