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纯手工30万绣娘巧手绣出新生活

30万绣娘巧手绣出新生活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0-12-15 09:34:59 来源:西北特产网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贵南藏绣、河湟刺绣、三川刺绣、土族盘绣、湟源皮绣……刺绣遍布青海各地,青绣作品不仅在一针一线间传递着大美青海的文化与底蕴,来自各地的刺绣民间艺人们更是用巧手绣出新生活。

12月13日,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素隆姑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盘绣扶贫车间内,160名绣娘拿到了今年的工资和奖金,有的绣娘眼眶里噙满了激动的泪花,有的高兴得合不拢嘴。如今,这些带有青海元素的作品也从民族服饰的装饰转变成了具有艺术价值的旅游商品,从事刺绣生产的绣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技法娴熟的绣娘们收入年年上涨。

青绣在传承千年技艺的同时,来自我省各地的刺绣艺人用一双双巧手,绣出了美好生活。多杰措来自贵南县沙沟乡,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到掌握精湛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多杰措在传承藏绣技艺的同时,也成了脱贫带头人。

多杰措说,贵南县沙沟乡是贵南藏绣的发源地,如今家家户户都在做藏绣,沙沟乡的藏绣作品色彩和谐艳丽、线条明快流畅,精美的作品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订单,绣娘们月收入在四五千元。

在全省各地绣娘们的巧手中,民族传统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件件民间技艺小产品成为脱贫致富大产业。互助县丹麻镇索卜滩村村民席金花从小就学习土族盘绣,2016年,她加入刺绣公司,成为专业的绣娘。以往学习刺绣是为了给衣服上缝制花纹,现在她靠着刺绣这门手艺赚钱,月平均收入在三千元左右。说起今年的收入,席金花笑着说:“要不是扶贫车间,哪知道我们的刺绣活儿也能赚钱?以前,除了围着锅台转,就是种地。现在在家门口学到了手艺,还挣上了钱,我们也算技术工人了!”

青海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来,我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民间刺绣艺术,推动民间手工艺品走向市场。全省通过设立刺绣扶贫就业工坊、家庭式作坊、“刺绣公司+农户”“刺绣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艺人”等多种形式,让刺绣成为青海农牧区妇女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艺,帮助贫困妇女真正实现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为了青绣品牌推广发扬,青海省文旅部门还以展览、展示、比赛等形式,展示青海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服饰、土族服饰、撒拉族服饰和省级非遗项目蒙古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成果。为拓宽青绣销售渠道,全省加强对刺绣传承人群培训,增强刺绣传承人群的传承和实践能力,使传承人群成为依托传统刺绣手工艺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目前,全省有刺绣类非遗项目12项,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刺绣企业、协会50余家,全省从事刺绣人数30余万人次,刺绣已成为与我省拉面经济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是我省广大农牧区妇女弘扬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