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银器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银器品种繁多,大多出自湟中银匠之手。佛教寺院里的盏盏银灯、酒宴上的银筷、银杯、银酒壶,牧民家中的银碗,无不焕发湟中银器的光彩。
青海民间铜器、银器颇为流行,尤其湟中塔尔寺。一到塔尔寺,走入任何一个铺面,看到的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铜器、银器。铜器、银器加工是塔尔寺的传统工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铜匠、银匠艺人。
铜器有佛像、灯、净水碗等寺院和宗教用品,有火壶、火盆、香炉(底部常有“大明宣德”字样,铸者自认其水平达到宣德炉水平了)、香筒(放香用)、蜡台、灯儿、手炉儿等宗教、民用品。
银器有银制的茶壶、茶盖、茶托、银木碗等日用器皿,辫饰、耳环、项链、手镯等各种佩饰,还有寺院的供器、小转经轮、净水壶、供水壶等法器,唢呐、镶翅法螺等乐器都离不开金银他们制造的器具图案新颖活泼,作工精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由于受佛教文化影响,艺人们常用“八吉祥徽”(金鱼、宝瓶、胜利幢、法轮、吉祥结、右旋海螺、妙莲)和曼陀罗、妙翅鸟、龙、凤、雄狮、怪兽、祥云、宝焰等作为装饰图案。
在湟中除塔尔寺附近有加工银、铜器店铺外,大源乡拉尔干村,西堡乡西北园村等地也大规模进行铜、银器加工,销往全国各地。
阅读:
祝贺中国土族第二届“巴依儿”艺术节隆重举行
2020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十九,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由海东市民和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海东市民和县第二届“青海年・醉海东・民和民乐闹新春”活动官亭分会场启动仪式暨土族第二届“巴依儿”艺术节在喇家遗址广场
市民为青海文化旅游节点赞
本报实习记者 刘蕊山川壮丽、历史悠久、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无不在向世人展
浅谈青海藏戏面具艺术
在青海民间藏戏面具的多维起源中,藏传佛教文化始终是一股奔腾不息的动源,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文化内容,成为民间藏戏面具艺术内涵的主要构成部分
藏族人生活必备--藏刀
藏刀是青藏高原牧业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藏族牧民的欢迎。在牧民生活中,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