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美青海五谷丰登。9月26日上午,800名来自全省各地、各民族的绣娘齐聚古城西宁,在“传承文化根脉·锦绣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省第三届“民族团结进步”“青绣”大赛上一展身手。
绣场上,绣娘们代表全省30万各族绣娘用七彩丝线绣出美好明天,用一针一线编织美好愿景。 “青绣”历史悠久、手法独特、品类丰富、绚丽多彩,是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丰富生活、团结合作、守望相助、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指尖上的青绣”已成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的亮丽名片,为“大美青海”增光添彩。
绣娘们手中那一条条色彩斑斓的丝线,像极了对幸福美好日子的情丝与寄托,越来越多的各族妇女通过培训,加入到绣娘队伍中来,用一双双勤劳的巧手传承着文化,也增加了收入,改变着命运。因此,今年大赛报名人数更多、社会关注更热、影响力更强。
青绣绣娘申宏英说:“今天我带来的这幅和谐家园作品,是我们湟源县的丹噶尔皮绣,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在青海这片热土上汉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藏族同胞们紧密团结,守望相助的情怀。”
绣场上绣娘们穿针引线,彩线飞扬,谈笑间一件件绣品从指尖上流淌而出。绣一朵花的鲜艳,把含苞待放的美丽瞬间留住;绣出彩蝶纷纷,代表着对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绣一幅山水,那是饱含着青海各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植心间的文化自信。他们手上、脸上、眼角有多少条细纹,脑海中就有多少个青绣图样。大家只有一个相同相通的追求,那就是把青绣传承下去,把大美青海用一幅幅绣品宣传出去。
比赛现场,省级河湟刺绣传承人王志桃是一位90后绣娘。她这次带来的长2.6米,宽1.2米的刺绣“柳湾彩陶”,用河湟刺绣和贴布绣两种手法,大量使用了散套针、轮廓绣针法,表现出了高超的手法针艺。 “脚下的土地”“脸上的笑容”……不同风格的作品在争奇斗艳。参加比赛的既有年轻的姑娘,也有古稀之年的师傅;既有女“绣娘”,也有男“绣哥”,大家比技艺,比境界,比美好心情。通过“青绣”,绣出新时代,绣出各族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阅读:
2020年马尔康市品牌藏织藏绣培训班开班
12月25日至26日,2020年马尔康市品牌藏织藏绣培训班分别在梭磨乡木尔溪村和马尔康镇西索村顺利开
工艺美术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附报告目录)
工艺美术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附报告目录) 1工艺美术行业 得益于我国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艺美术品的重视程度和审美能力逐步提高,我国工艺美术品行业保持着加速增长的态势。2018年我国
青海特色民族文化产业扬帆起航我省组团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综述
青海新闻网讯 层次分明的绒毛画极富立体感,色彩淡雅柔和的笔绘唐卡无声地讲述着古老的宗教传说…… 10
《魅力中国城》第三季玉树专场录制圆满完成[强][强][强]
关注|魅力中国城第三季玉树专场录制圆满完成[强][强][强]2019/11/22旅行者 《魅力中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