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百科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

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7-17 10:53:42 来源:西北特产网

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

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

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

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

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

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

拉坯、捏塑、晾干、修坯、上釉……黏土在美术老师和孩子们手里敲打着,揉搓着,旋转着,再经由1280度高温电窑烧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捏塑摆件、花瓶、茶具就诞生了。

在西宁市劳动路小学的陶艺室里,这群十岁出头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面对可塑性良好的泥塑专用泥,表现出极强的创作欲望:徒手捏制,静心修胚,独自雕塑……他们神情愉悦,专注创作。劳动路小学陶艺工作室负责人贾煜蹲在孩子们旁边,悉心指导。他和孩子们一起,或敲打,或揉搓,或拉团,创作陶艺作品。

西宁市劳动路小学校长王海明介绍,“陶艺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师生互动协作进取的动手能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做出最纯净的作品

2002年,美术专业毕业的贾煜进入劳动路小学工作,受大学同学的启发,让泥塑进入美术课堂, “美术和泥塑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在美术课上,我就尝试着给孩子们讲了一些,没想到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但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现成的泥用来制作”贾煜说。

后来贾煜发现学校背靠的南山就有制作陶艺的原材料——红胶泥,当贾老师和孩子说起这件事,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课余时间贾煜带领学生去南山上挖泥土。王海明知道后,也特别的支持,并且把红胶泥换成了教学专用泥。就这样,西宁市劳动路小学开始增加了泥塑课。

“当时学校也挺支持的,也有了办特色教育的想法。后来,学校为孩子们腾出了一间美术教室,孩子们有了专门“玩”泥巴的场地。这让孩子们兴奋、着迷,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做出的作品也好,有些做得特别精致。”贾煜说。

2010年,学校有了开设“泥巴课程”的探索,结合地域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和美术老师的特长,学校确定了开发“泥塑”这一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特别有感触,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做出来的作品也很有特色,但是很多好的作品容易裂缝,甚至不能碰,一碰就坏,所以在和王校长沟通后,我们就购买了烧窑设备,把泥塑课变成了陶艺课。”贾老师介绍。

贾煜之所以担任学校陶艺老师一职,这纯粹是个人爱好,他大学主修的也是美术专业,对这个专业他始终保持一种挚爱。“想和孩子们一起做出最纯净的作品,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奋斗的目标。我非常喜欢孩子的作品,也想通过陶艺课,给孩子们一个特别的童年。”贾老师说。

感受陶艺的魅力

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为使学校的陶艺课程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经过沟通协调,2016年9月劳动小学与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合作,建立了全省第一个青少年历史文化彩陶教育基地。开设陶艺课程,创建了“贾煜陶艺工作室”,编写陶艺教材《少儿陶艺》,特聘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长王进先和区教研室老师杜延平为学术顾问。

柳湾彩陶博物馆为学校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柳湾彩陶复制品近10件,各类型的彩陶图案30余种,由专职的美术教师从柳湾彩陶器型中选取代表彩陶较为辉煌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精美陶器图案进行创作和烧制。

学校利用每周社团活动时间,为各年级喜爱陶艺的学生开办陶艺教学班。为了让孩子们稚嫩的作品更加灵动和传神,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柳湾彩陶博物馆,找到自己感受深刻的器型,查找资料了解该器型,回到学校陶艺工作室后尝试自己制作该器型,并彩绘烧制。彩陶文化知识的普及推广教育,对学生传统文化的艺术修养和弘扬中华文化都有深远的意义。

学校彩陶特色课程主要分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主要用彩泥学习基本泥塑方法,三、四年级是彩泥到陶艺的过渡阶段,五、六年级主要学习陶艺制作。通过开展课程,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对孩子们来说,每周的陶艺课程,让他们充满期待。“一块泥巴,经过老师的手如魔术般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感觉太不可思议了。”五年级的刘雨溪说:“同学们上陶艺课的热情都很高,在动手实践中发挥着自己的奇思妙想,都想制作出特别的陶艺作品。”

小颖非常喜欢陶艺课程,她和小伙伴们在制作中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这种感觉有点像小时候捏橡皮泥,但是比那个复杂很多,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学习陶艺。”小颖说。

“柳湾彩陶是远古时期青海人的创造,太伟大了,制作彩陶时,我感受到了祖先的生命气息。”小颖的同学也讲起了制作陶艺的感受。

一位家长说:“陶艺走进校园,让孩子能够在陶艺制作中感知家乡文化的魅力,对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及了解地方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地加深,陶艺课程具有自主性,在课程中老师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孩子们的审美角度,融入现代生活元素,烧制出孩子们喜爱的陶艺作品。学校与柳湾彩陶博物馆联合举办童趣绘制彩陶活动,对进一步宣传青海地区彩陶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一道亮丽风景线

走进劳动路小学,学校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作品”,楼道、走廊、教室、甚至连卫生间的标识都是孩子们的陶艺杰作。

2017年劳动路小学设立以专业教学课题“柳湾彩陶艺术进校园”,并在教育局、教研室、柳湾彩陶博物馆支持下申请到2018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年初,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学校的落户,又让全校师生为之振奋。这是我省中小学唯一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为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彰显新时代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基金作用,发扬和传承陶艺这一传统文化,分别在省文化馆、南山西社区、山陕会馆、海南州博物馆等地,举行11次陶艺作品巡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青海柳湾彩陶,知道了劳动路小学特色课程“陶艺”,国家艺术基金中期汇报中相关专家对学校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劳动路小学在全面完成国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携手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开设陶艺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立了青海省第一个青少年历史文化彩陶教育基地。通过努力,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彩陶制作基础造型技巧,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陶艺校本课程的开设,成了劳动路小学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这为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为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目前,劳动路小学的陶艺教育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我们深信,秉持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和踏实的行动,‘陶艺’这朵古老的奇葩一定会在这片土壤里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王海明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