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百科藏绣:“青绣”中的一朵艳丽奇葩

藏绣:“青绣”中的一朵艳丽奇葩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8-15 12:28:32 来源:西北特产网

“‘青绣’不仅仅是指尖功夫,更是顶尖技艺,要做强做大‘青绣’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全省30万绣娘捧着艺术的金饭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今年8月5日,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时如此强调。如今,“青绣”产业已成为青海与“拉面经济”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是我省广大农牧区妇女弘扬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艺和财富来源。

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的藏绣,是“青绣”中的一朵艳丽奇葩。藏绣以其夸张的造型、庄重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简练的构图、粗犷的线条,展现出豪放的高原气质。

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符号

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流传至今据说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

在我省,藏绣、土族堆绣、撒拉族刺绣、蒙古族刺绣等传统民族手工艺文化创意产业被统称为“青绣”。

省文化和旅游厅工艺美术专家组专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冶存荣先生在《青海刺绣 民间奇葩》一文中指出,青海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随着丝绸之路南路的开通,唐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路过青海和弘化公主嫁给青海吐谷浑王,中原丝绸源源涌入,人们开始用刺绣装饰自己,美化生活,传递友谊,寄托感情,使得这种民间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代相传,不断发展。

1987年,冶存荣带领他的团队,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青海民间刺绣艺术,从而使青海刺绣这一藏在深闺的民间艺术登上了首都的大舞台。展览中,艳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无数观众。原国务院总理田纪云同志看了展览高兴地说:“展览很好,很有特色,希望我们的民间艺术不断发扬光大。”李先念主席的夫人林佳楣同志说:“青海能保留这么丰富的民间刺绣很不容易,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青海,了解青海各族人民和民间艺术。”

“青绣”手法独特,风格古朴,品类丰富,色彩艳丽,应用广泛,是青海各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青绣”发展到今天,门类众多,制作精细,用途广泛,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土族盘绣、湟中堆绣、贵南藏绣、河湟刺绣、蒙古族刺绣等先后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作为“青绣”的重要一部分,藏绣与唐卡、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已成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符号。藏绣吸收唐卡的构图手法,又学习汉族刺绣的技艺,绣品讲究观赏价值,追求浅浮雕和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藏绣装饰性极强,许多图案巧妙地组合成互相缠绕、互相纽套的和谐布局,反映出团结友爱、互不分离的民族特色。

机绣让传统藏绣再获新生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扶贫产业园的一条步行街上,记者一行进入一家名为格拉夏的店内。吉祥八宝、背水的藏家女孩、威猛的藏獒、悠闲的牦牛、如珍珠一样的羊群……一幅幅形象逼真的藏地风情被定格,不是在摄影师的镜头里,而是在一幅幅由千针万线绘织而成的刺绣制品中。

靛青、明黄、翠绿、绛紫、赤红……色泽鲜艳、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各类藏式刺绣制品集中在这家店里。

记者在这里见到一个名为叶西措的藏家女子。健康的小麦色皮肤,明亮的眼睛,高挑的身形,叶西措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与热诚。上身穿衬衣马甲的她看起来格外干练。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藏地人特有的热情大方,使叶西措很快和大家熟起来,介绍完产品之后,带大家到机房参观。

在二楼的电脑绣花机前,叶西措告诉记者,每一机型都有机头多少、机针多少、绷架形式以及线迹形式问题,将这些进行组合排列、细化分类,绣花机型式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而它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要求的客户需要。

传统藏绣多为手工制作,高成本导致高价格。而传统的堆绣刺绣制品时间一长容易膨胀起泡,有时还会掉落,不易清洗。传统手工刺绣往往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只能制作一幅,还不够精细,对绣工的眼睛和双手是个极为严峻的挑战。

机绣克服了这些难题,机械使传统的手工绣花得到高速度、高效率的实现,并且还能实现手工绣花无法达到的“多层次、多功能、统一性和完美性”的要求。

电脑绣花机具备液晶显示功能,操作起来非常的简单,还可以对各种花样进行储存,具备花样的旋转和缩放功能,可以对花样进行编辑和组合,可以进行反复的绣作,电脑绣花机的这些优点也是它发展的坚实基础,对刺绣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刺绣的效果和准确性。

几年前,叶西措开始开发流水线生产,通过机器生产扩大产量。

助力绣娘“绘织”美好新生活

叶西措大学毕业后从事过保险,承包过草山,然后以机器藏绣首开先河,产品卖到甘肃、西藏、四川等地,还在尼泊尔开设了分公司……

2008年7月,叶西措从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因为很多同学来自内地,经常让叶西措给他们带一些民族特色工艺品,尤其是对藏绣制品需求不少。

“我每次去买的时候藏绣价格非常高,一般人都接受不了。而且藏绣工艺品制作工期长、产量少、价格高。”叶西措告诉记者,那时起她就决心要开发藏绣系列产品,带动家乡人民共同致富。

叶西措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藏毯、藏服鞋帽、服饰、哈达的制造及销售;藏式家纺、家饰;刺绣唐卡及旅游工艺品设计制造;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针织品、传统纺织手工艺品的设计制造等。

在“青绣”产业的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凸显农牧区妇女的地位和价值,为早日实现“一优两高”战略奠定扎实基础,许多人在努力,叶西措就是其中的一员。早在2017年7月12日,叶西措就带着她的绣品参加青海省第三届创业大赛,在决赛中获得第三名。

兴海县唐乃亥乡加吾村的项毛措今年38岁,是一个普通的藏家留守妇女,育有一儿一女。项毛措已经在叶西措这里做了三年,是这里做得最好的一个绣娘,心细,手快。2018年,项毛措靠加工藏绣产品收入达4万多元。可以足不出户挣到这么多的钱,对她来说仿佛是神话一般。而神话变为现实,正是借助了叶西措的公司。

作为领头羊,叶西措决心把自己的品牌在世界各地做起来。这个80后女孩的雄心壮志让人心生敬意。有了前期坚实的基础,有了后期的不懈努力与精心与规划,我们有理由对用奋斗赢得明天的叶西措充满期待。祝愿精心于绘织的她,诸事顺遂,前程锦绣!(本文图片由叶西措提供 记者 雪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