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百科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0-03-18 08:56:11 来源:西北特产网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本报记者 施翔

“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镇,“卡约文化”、“西羌文化”的摇篮,还有颇负盛名的塔尔寺,湟中自古以来不缺文化。

自“十二五”以来,湟中县以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目标,以建设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为抓手,切实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加快文化资源开发,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发展史】

近年来,湟中县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按照品牌化、集聚化的发展思路,纵向挖掘特色资源,横向延伸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由“量变”向“质变”转型。目前,全县文化企业达70余家,个体经营点800余家,从业人员2.3万人。2016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10.1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6.5%。

●“资源+引导”,厚植文化产业之“根”

将文化产业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注重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湟中县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文化旅游、民间工艺、演艺娱乐作为产业培育核心和主攻方向,在税收、土地、招商等方面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政府规划引导、各界广泛参与、资源合理配置、优势集聚放大的产业发展格局。

●“园区+项目”,强健文化产业之“躯”

持续放大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依托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按照“一园三区一轴”功能布局,集中建设陈家滩特色文化产业园,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坚持项目支撑带动,累计投资4.76亿元建成河湟文化博物馆、佛光路商业步行街、香巴林卡演艺厅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以佛光路为轴线的10公里文化产业发展廊道,产业聚集规模走在全省前列。

●“融合+创新”,丰硕文化产业之“果”

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各领域融合。

【文化联姻旅游】深入挖掘生态文化、青稞酒文化等特色资源,建成乡趣卡阳生态景区、慕家酩馏酒文化古寨等文化旅游实体,年接待游客240余万人次。

【文化嫁接工业】依托陈家滩特色文化产业园引进缘汇木雕、华坊工艺等8家文化企业,辐射带动300余家个体加工户,建成销售网点500余家,出产的云锦、银铜器等畅销全国,并远销尼泊尔、印度等国家。

【文化塑造品牌】精选堆绣、镶丝、铜银器等8种有代表性的非遗精髓,集中培育“八瓣莲花”特色文化品牌,投资8000万元建成“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八瓣莲花”成为全省首个文化类中国驰名商标。

【在路上】

下一步,湟中县将认真贯彻本次大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以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示范基地、河湟文化产业聚集区为目标,持续增投入、挖潜力、聚优势,加快建设集河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于一体的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促进文化产业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优化组织架构,理顺体制机制

高位谋划,组建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成立湟中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创意大厦,加快推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文体、旅游、广电等资源形成聚集,在文化产业规划、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形成组织架构优势。

●培育市场主体,拓宽供销渠道

组建文化产业创业孵化基地,支持文化企业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对特色鲜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延伸产业链条。对接“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与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加速融合,进一步拓宽特色文化产品销售渠道。

●优化招商环境,加快资源开发

强化项目带动,重点做好新华联文化旅游城、群加凤凰部落等文化项目,带动餐饮业、商业、物流业发展,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的局面。挖掘优质文化资源,吸引资金雄厚、理念先进的外来文化企业落户湟中,集中开发文化传媒、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特色产品。

●配强人才队伍,积蓄发展动能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化产业长久发展的根本,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与省内外职业技术学校定向委培合作力度,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资深工艺师到我县开展培训,培养或引进一批年轻化、专业化、创新型的行业人才。

八大工艺争相竞艳

●银铜器

湟中银铜器制作历史悠久,可分为银器和铜器两种加工工艺。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精细、图案丰富、造型逼真、表现手法独特。素以型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2012年12月何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堆绣

堆绣是中国著名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湟中堆绣将湟中汉、藏文化融合,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将中原丝绸、刺绣品等物带至吐蕃流传于民间,成型于明朝,湟中堆绣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乔应菊为公司艺术家。

●藏毯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自明朝传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加牙藏毯以织作毛席、褐衫、马褥毯为主,清乾隆年间塔尔寺扩建,开始织作大量卡垫,以满足寺院需要,为寺院制作经堂立柱大型龙纹包毯、卡垫,牧区用的马褥毯、大型炕毯等,加牙村杨氏祖上此技艺流传至杨永良已是第七代。加牙藏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民画

湟中农民画发展历史较为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众多民间艺人活跃于河湟谷地。经漫长的探索和发展,成型于上世纪70年代,形成了以汉、藏文化为主而独具艺术风格的现代民间绘画——湟中农民画,成为青藏高原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一朵美丽的奇葩,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雕刻

湟中雕刻主要指湟中木刻、砖雕、皮雕三种民间工艺。

湟中木雕主要以陈家滩延辉雕刻有限公司、佛光雕塑工艺有限公司和缘汇藏式家具厂等木雕企业为代表的民间木雕艺术;湟中皮影历史悠久,皮影制作工艺也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皮影雕刻制作包括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和雕刻技艺等方面。1981年,由青海省文化馆著名灯影艺人刘文泰带领红岭十几名灯影艺人去北京观摩学习灯影艺术,后传承并发展提高红岭灯影雕刻技艺。现今著名雕刻艺人有祁永昭、刘有才、景国成、罗生祥、张永全等。长期从事皮影雕刻艺术的张永全为湟中县最早知名皮影艺人张生华之子,2008年代表我省皮影艺人参加成都举办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砖雕以陈家滩砖雕为代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采用特制青砖为材料雕制而成,专门用在房屋码头、墙壁、屏障等以加强装饰、点缀,多数存在于古建筑和一些宗教寺庙的修缮及改建工程中。

这些都是青海乃至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宝贵遗产。

●镶丝

湟中镶丝(又叫掐丝)工艺巧妙借鉴了景泰蓝的镶嵌工艺,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称为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关键的装饰工序。 但独创的是以金属丝和天然彩石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独特的工艺,精心细致地做出各种风格、图案、颜色、规格的装饰画。其制作工艺程序为定稿、绘图、镶丝、点蓝、定型、装裱。其风格:画面清晰、新颖,色泽丰富、艳丽,立体感强。在底色的映衬下,主体图案更显突出。经过定型后长久不变色、不变形、不变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便于长期保存和收藏。

●壁画

湟中壁画历史悠久,因壁画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绘制在寺院、庙宇的殿堂、瞻廊、回廊墙壁上。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佛教陀菩萨、佛经仪规、佛经故事到民俗风情、民族历史,无所不有。

●泥塑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湟中泥塑是以知名民间泥塑艺人晋生旺(青海省一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师)、徐全煦(青海省一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师)、李宝洲(青海省二级民族民间美术师)、韩静蒲等制作的作品为代表的泥塑艺术。其作品主要分布在贵德玉皇阁、西宁北山寺、湟源北极山寺、城隍庙等。泥塑作品湟中泥塑艺术与壁画艺术相伴而行,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湟中泥塑因对艺人的美术知识、技法要求较高,故比壁画艺人较少,主要代表艺人有晋生旺(已故)、省一级工艺美术师李宝洲、徐全熙和艺人韩静蒲、巴马昂秀、杨如龙、赵占财、李发云等10余人。

五大企业引领湟中文化发展

★青海八瓣莲花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八瓣莲花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占地面积37.6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5亿元。中心汇聚了农民画、壁画、堆绣、泥塑、雕刻、镶丝、铜银器等特色传统手工艺及藏文化精粹。

中心分为四大功能区:A馆主要展示藏传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B馆主要由十六种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组成的十七个手工艺品展示、体验室构成;C馆由餐饮区及加牙手工地毯展示区;D馆主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电子商务线下体验区及文化旅游创客基地。

公司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坚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民族民间艺术为使命,依托塔尔寺大景区建设,通过八瓣莲花非遗传承体验中心的运营传播,使“八瓣莲花”品牌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县文化旅游业的一张“金名片”,享誉省内外。

★湟中县佛光工艺雕塑有限责任公司

湟中县佛光工艺雕塑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铜铸、藏式家具、木雕、精雕、油漆绘画等七条生产线,已具备集铜铸、木雕、精雕、浮雕、石雕为一体的藏传文化系列产品研发、设计及综合加工能力,年可加工各类藏传文化工艺品10000件以上,特别对大型藏传文化工艺品的铸造、雕刻工艺有独到的研发制造能力。产品已销往四川、西藏、内蒙、山西、甘肃、北京、青海、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同时销往美国、外蒙古、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在全国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并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藏传文化工艺品研发及加工企业。2009年2月被青海省文化厅命名为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12月被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认定为民族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青海香巴林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香巴林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巴林卡)成立于2003年9月。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香巴林卡始终坚持投资文化旅游的产业方向,从一个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民营企业,成长为青海省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青海藏文化馆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0,000平米,分1号馆和2号馆。1号馆两层,一层展现藏民族的历史进程,二层展示佛与神灵,以及面具、唐卡、文字与史诗、服饰与歌舞、塔尔寺艺术三绝、藏戏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2号馆集中展现藏传佛教独特的宇宙观和生死观。

在青海藏文化馆建成开馆的同时,“香巴林卡”即着手创建青海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先后投资建设了香巴林卡文化主题酒店、香巴林卡民族歌舞演艺中心、香巴林卡高原艺术创作基地、香巴林卡高原户外活动营地、青海唐卡原创基地、金铜雕塑艺术研究所,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青海藏文化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青海华坊工艺有限公司简介

青海华坊工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型民族文化经营企业。从2000年开始从事经营挂毯、云锦、刺绣、缂丝漳缎的编制,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国外。

公司自创办以来,本着弘扬和发展民族手工纺织艺术,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以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艺术生产为中心,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带动了周边人员就业,并且促进了社会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提高了文化艺术工艺品类尤其是传统民族手工纺织艺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青海缘汇木雕工艺有限公司简介

青海缘汇木雕工艺有限公司,位于湟中县陈家滩文化产业园及甘河滩上营村,是一家以藏传佛教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为依托,以传统木雕工艺及榫卯工艺为基础,集藏式家具、佛教用品及其他民族用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格桑花”牌系列藏式家具,产品主要有佛龛、法座、沙发、茶几等。2012年公司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省藏式家具行业首家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产品销售到成都、云南、内蒙、北京、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台湾等各地,并成功出口到蒙古国、美国等国。

公司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村企联建,采取“公司带动型”扶贫开发模式,以公司带动贫困户发展为手段,大力发展加工业,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逐步实现贫困群众脱贫。2015年公司扶持4个村,总扶持贫困户455户,总金额266万元,2016年扶持43个村,扶贫总户数1100户,总金额1200万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