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牦牛酸奶。 安源 摄
中新网阿坝6月19日电 题:四川阿坝:牦牛奶制品花样翻新 拓宽脱贫致富之路
作者 单鹏 安源
每每走过厂里的牦牛奶加工线,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红原乳业)党支部书记彭措扎西都忍不住看一看那套高40多米、通体锃亮的设备。“这套设备来自瑞典,是利乐公司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巴氏奶生产设备,设备调试完毕后会第一时间投产。”
在四川阿坝,牦牛奶的味道是许多人共同的回忆。抿上一小口,浓郁的“膻味”顺着舌头直上心头。“那不是‘膻味’,是‘花香味’。”彭措扎西笑着说,牦牛住风景区,饮矿泉水,吃“中草药”,产出的奶怎会没有大草原的味道?
图为牦牛奶加工设备。 安源 摄
半个多世纪以来,红原乳业的招牌一直是常温奶和奶粉。如今,红原乳业正尝试在产品种类上花样翻新。“巴氏奶,又称低温奶,也是人们常说的鲜牛奶,一般保质期只有7天,但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红原乳业副总经理杨勇表示。
“牦牛奶还能制成化妆品,例如面膜、手霜、眼霜、洗面奶。”在红原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简称更攀合作社),化妆品生产车间设备齐整。更攀合作社总经理罗布让介绍,“牦牛奶变化妆品”的配方诞生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实验室,更攀合作社以合作形式参与生产。“目前审批流程已走到最后一步,生产许可证一下来,工厂就会开足马力生产。”
罗布让的另一个身份是更攀合作社的生产负责人。早在成立初期,罗布让脑海里就绘制了一张有关产品的蓝图。“下一个重点产品是牦牛奶冰淇淋,样品已经出来了,口感非常好。”罗布让信心十足。
图为红原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社。 安源 摄
罗布让的信心是有依据的。此前,更攀合作社生产的牦牛酸奶,已悄悄进入阿坝州13个县的超市和商店。如今,这条牦牛酸奶生产线还在以每两天近7千杯的产量运转。“待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产量还会增加。”
对于阿坝,牦牛奶不仅是伴随人们长大的味道;它还是阿坝牧民脱贫致富的引擎。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预示着更大的市场需求,这将为牧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高原,每年6月至10月是收鲜奶的季节。凌晨3、4时,就有牧民摸黑起床,拎着容积30公斤的不锈钢桶走进牛圈,开启一天的劳作。10时以前,牧民就要把挤好的奶送到几公里外的移动采奶站。在以前,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但随着收入增加,腰包鼓了的牧民就驾驶摩托车或小汽车前来送奶。
据彭措扎西介绍,红原乳业的移动收奶站几乎遍布阿坝州。每年,红原乳业的移动收奶站能带动当地2.3万余户牧民增收7亿元,户均增收3万元。近年来,3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牦牛奶走出贫困。
与此同时,作为牧民自己的企业,更攀合作社带动11个乡镇、7000余户农牧民致富的方式是入股和创造就业岗位。例如,更攀合作社吸纳政府扶贫资金、产业扶持资金,让贫困户成为股东,每年户均增收650元;同时还解决了近1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对于推动脱贫致富,企业的成长意义深远。罗布让透露,这款牦牛酸奶即将打入成都市场。但他还有更大的目标——借助红原机场,让牦牛酸奶成为飞机餐的一部分。“这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但至少让它先‘飞’起来。”(完)
阅读:
“青海花儿”说馍馍:烟熏火燎的一后晌,阿妈把焜锅儿做上...
对于青海花儿的邂逅,是从我省民俗专家井石先生的长篇小说《麻尼台》开始的,当我看到了小说当中的“花儿”
这就是迭部!承载家乡记忆的美食不可辜负~
对于家的记忆被写在劳作的农田,微凉的秋风,灿烂的烟花里也写在一道道食物当中它像手掌纹一样被我们紧握日
这个米饭我爱吃,营养健康又低糖,多吃也不会胖,最近天天煮!
最近在减肥,但又做不到断食,饭还是要继续做、继续吃,想一想也挺愁人的。所以我就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把饭菜做的清淡减脂。有小伙伴告诉我减肥不要吃米饭、
瓠山才子诗词:「采桑子」甜醅
甜醅掺水终非酒,热也甜醅,冷也甜醅。小碗尝尝莫干杯。莫言能醉皆为酒,鸠食桑颓,鸠醉桑颓,笑杀杜康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