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陵湖,黄河源区是如此的清澈
【编者按】
青海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源源不断来自这一地区。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
2016年8月1日,中国首个国家公园条例《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正式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正式启动。2017年7月7日,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申遗成功,一时吸引全球目光。
2017年8月下旬,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华西都市报等近50家媒体,参与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国媒体行”采访活动,10天里,先后探访了玛多、玉树、杂多、治多、曲麻莱、可可西里等地,最后到达格尔木,全程3000公里。
玉树州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区
【黄河源区】
鄂陵湖扎陵湖的清澈黄河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汹涌澎湃、波涛滚滚的江河,源头都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四五千米的青海省腹地。
世界上很难再找出这样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也很难找出两条同样的大河,它们的源头和四川的江河是如此之近,血脉相连。
提起黄河,每个人总会想到它气势恢宏下的混浊不清,颜色酱黄。
但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源区,我看到的黄河却意想不到的清冽透明,闪烁着绿宝石般的荧光。
那天早上,我们从海拔4200米的玛多县城驱车向西,行约40公里,看到一弯浩茫的淡水湖缓缓流淌。这,便是黄河源区之一的鄂陵湖。
八月秋高,高原刺骨的冷风吹得人直摇晃。我裹紧冲锋衣,放眼看去,鄂陵湖水面极宽,看不到头,清亮透明。
当地生态管护员索索说,鄂陵湖长32公里,湖面面积6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阳光灿烂的日子,蓝天白云和青翠山岭投映到鄂陵湖中,显得通透碧绿。如果站在高处鸟瞰,你会发现,鄂陵湖的色彩还有些差异,西边是青绿色,东边是乳白色。”这位黝黑、精壮的汉子乐呵呵地说。
鄂陵湖在它的东段一道出口无声流出,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黄河。
稍作逗留,沿鄂陵湖向西走了七八公里,翻过巴颜朗马山,我们惊喜地看到更大的淡水湖——扎陵湖。
藏语中,扎陵湖意为白色的湖,它与鄂陵湖被称为“姊妹湖”,一同构成黄河之源。
扎陵湖畔,位于4610米的山顶,竖立一座3米多高的牛头形纪念碑,静静守护着我们母亲河的源头。
藏语中,“玛”是黄河的意思,“多”是源头的意思,玛多便是黄河之源。黄河正源,从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北麓涓涓滴滴,由西向东流入鄂陵湖和扎陵湖,再“一江清水向东流”。
玛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随处可见冰川雪山、湿地沼泽、草原草甸,具有极高的水源涵养功能。仅扎陵湖、鄂陵湖的蓄水量就达16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28%。
嗖嗖冷风吹开我阵阵联想。以往,人们心目中的黄河,穿高山、绕平原、飞峡谷、跃丘陵,拥抱众多支流,没想到,它竟是由脚下这两个淡水湖发力构成的。
眼前这位生态管护员索索,是玛多县1684名管护员中的一人。索索家原有近万亩草场,放牧四十多头牛羊。如今,他和大多数牧民一道已搬到城里去居住了,把高山草场留给了黄河和野生动物。去年开始,国家新一轮草原奖补资金、禁牧区标准由每亩3元提高到4.1元,草畜平衡奖励由每亩1.5元提高到2.5元,这样,索索家每年可领到4万多的补偿。他现在搞生态管护,月薪1800元,上班22天,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索索和当地牧民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建设中很有当家做主的感觉。
玛多曾是青海唯一的无电县,1988年4月,县里修建了黄河源水电站,两台机组装机容量2500千瓦,2016年玛多县被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后,县里二话不说拆除了这座水电站。考虑到他们的损失,去年10月,国家电网接入玛多。
【澜沧江源区】
昂赛乡:救助受伤雪豹的故事
站在昂赛乡澜沧江大峡谷,猎猎峡风呜呜吹在我脸上。这里,山形水势,一路险峻。苍黄的江水滚滚滔滔一路奔来,浪花打在礁石上,发出阵阵怒吼。
杂多县昂赛乡,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的核心区域,澜沧江水穿乡而过。这里植被茂密,灌丛广布,沼泽遍地。
杂多县,素有“中国雪豹之乡”等美誉。早在1972年,雪豹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1989年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昂赛乡,流传着一个救助受伤雪豹的故事。
2016年1月6日,生态管护员巴丁和次丁在巡山时发现了一只小雪豹。雪豹的头上和四肢都有血迹,双眼弱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两人小心翼翼把它送到乡派出所。林业局工作人员赶来查看,这是只一岁半大小的雪豹,之前它可能和其他动物厮打受伤,身体极度虚弱。
大伙决定救治小雪豹。乡干部俄索家有个五米长的大狗笼,雪豹就在他家落户了。俄索开始把羊肉放在雪豹的旁边,发现它根本看不见,又放到它嘴边,块儿太大,雪豹咬不动。他只好把肉剁烂,一点点喂食。六天后,雪豹明显精神好起来。俄索又想去抱,被豹爪抓了一下。此时,雪豹表露出攻击的野性。俄索和家人只好远远把肉投过去。十多天后,雪豹每天要吃四次约20斤肉,眼睛慢慢也能看见了。两周后,雪豹食欲大开,竟吃了五头小羊。18天后,俄索和民警按北京专家的建议,决定放生。下午4点过,在距乡政府5公里的山坡上,当笼子一打开,雪豹嗖的蹿了出去,身子一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撒蹄飞奔,夕阳在它毛茸茸的身上勾出一道黄灿灿的轮廓线儿……
但,这样温暖的画面并非自古有之。
牧民俄索给受伤的雪豹喂食 受访者供图
昂赛乡境内,经常出入野牦牛、藏野驴、雪豹、草原狼、白唇鹿、棕熊、猞猁和各种鸟类,长期以来,牧民们因自家牛羊隔三差五被野生动物吃掉或咬伤,心头窝火,家家户户都备了猎枪、弓弩准备报复——今天雪豹吃了我家小羊羔,明天我就寻思找到“凶手”灭了它;明天黑熊咬伤了我家耕牛,后天我就挖个陷阱要戳了它。冤冤相报,野生动物和牧民之间上演着“江湖仇杀”。
从2013年开始,治多县昂赛乡在下属年都、热青、苏绕3个村试行“人兽冲突保险基金”。比如,一旦发生了牲畜被野生动物咬死咬伤的情况,乡里按每头牧牛2岁以下赔偿500元、2-4岁赔偿1000元、4岁以上赔偿1500元。如果全年没有动物伤害事件,就相应发放1500-3000元奖励。而牧民给每头牲畜投保,不过3元钱。
这样一来,牲畜被捕食事件骤然减少,如年都村2015年发生300多起,2017年上半年仅发生17起。牧民的枪口也不再随便冒烟儿了。
这个办法,如澜沧江的轩然大波在整个三江源国家公园引起效仿。
【长江源区】
通天河畔的马背管护员
通天河,有个气势凌厉的名字:通天,相当于“黄河之水天上来”。不过,这里说的是长江源区。
离开杂多县,一路向北前往治多县,车窗外就是激浪滚滚的通天河,我忽然想起30年前四川探险健儿的“长漂”活动,就是从通天河上游一头扎下水的。当时,四川日报记者戴善奎心有余悸地向我描述通天河的惊涛骇浪:“漂在河里,我们的橡皮船被抛举得上天入地:第一谷,幽深;第二谷,骇人;第三谷,大惧。橡皮船变得娇小如玩物,人身上的肌肉全部绷紧,我不敢松懈地随时校正着船头。用力稍不坚决,船儿马上倾斜……”
此时,我眼前看到的通天河却是另一番景象。蓝天下,河水虽然浑黄,但十分干净,浪花舒卷。河边相隔四五十米就有个垃圾桶儿。路上,一个个戴着红袖章的生态管护员或步行或骑车,捡拾着垃圾。
通天河下游易名金沙河,而后流入四川汇成长江的重要支流。因《西游记》中写有通天河的一段,也令这条河流涤荡着一层神话色彩。
通天河畔,一座3米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牛头纪念碑下,长江源园区管委会综合部负责人罗松战德笑着说:你们一路上看到的通天河是不是干净整洁,更看不到什么漂浮物?藏野驴、臧原羚、野牦牛是不是到处徜徉,就像呆在自家领地?这些,跟通天河区域设立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大有关系,这也算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一次“吃螃蟹”。
治多县北倚昆仑山脉,南枕乌南乌拉山,可可西里山横穿中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
治多县的马背生态管护员 西海都市报供图
54岁的彭措扎西,带出了一个好徒弟。小伙子当时才18岁,是治多县索加乡的见习生态管护员,去年8月底,小伙子骑马走到一处密林时,看到一只小藏野驴陷入淤泥无法脱身。他迅速拿起马背上的对讲机,呼叫君曲村其他生态管护员来支援,接着放走了沼泽里的水。两个小时后,在八九名生态管护员的合力救助下,小藏野驴顺利脱险。小伙子一战成名,以后,彭措巡山,都带上这个小兄弟一同出发。
作为已故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美丽故乡,治多县还成立了一支有四五十人参加的马背管护员。他们年龄在18到55岁之间,各家自备马匹,每日一早,大伙佩戴工作牌,揣着相机、巡山日志和干粮,跨上马儿嗒嗒嗒嗒出发了。他们的职责是看护山水草林湖,监控盗猎盗采事件,并随时掌握野生动物的繁殖变化。
今年4月,扎河乡马背管护员多旦经过二道沟密林时,听到一阵装载机和挖掘机响动声,他催马过去看,十多个操着外地口音的汉子正火力全开准备盗采珍贵林木,而那一带的铜、铁、锡、水晶等矿产多年前就被人企图盗采过。多旦不声不响用手机通知了乡里并拍摄取证,再跳下马上前交涉,不料被对方揍得鼻青脸肿,鲜血染红了绿草。一小时后,县管理处的人闻讯赶来,制止了这起非法开采行为。
四川是“三江源”
最直接的下游承受地
“打造三江源国家公园意义重大,跟我们四川关系甚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著名巴蜀文化专家祁和晖女士这样说。
在祁和晖看来,我国首个实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其“三江”流经中国20多个省(区、市),覆盖近一半国土,是维系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重地。而三江源跟四川的关系也尤为紧密。比如,黄河、长江源区的水质好坏,最直接的下游承受地就是我们四川。
曾多次实地勘察四川江河的祁和晖说,发源于青海省的黄河,弯弯曲曲流经四川康藏高原西北部,入川约165公里长的一段,刚好是黄河的一个拐角儿,拐完后又流回青海再走向甘肃。
长江,是流经四川省内的最大河流。长江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的格拉丹东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再向东南流向玉树的巴塘河口,这以后就称为金沙江。金沙江流至四川宜宾汇合岷江,从此称为长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黄河、长江都跟四川渊源颇深。
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区域内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大面积的原始冰川雪山、草原草甸、湖泊湿地等高寒生态系统。它对四川河水质量和生态环保也都关系密切。可以这样概括三江源国家公园:青海人的自留地,中华文明的自流地,野生动物的自由地。
从2006年开始,国家对三江源地区不再考核GDP,也不主张搞旅游开发,其终极目标是把三江源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让“三江”源源不断滋润华夏大地。
祁和晖还为越来越多的四川高校志愿者加入三江源保护感到自豪,她特别提到了四川人杨欣。1998年,在长江源探险的杨欣成立了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2011年,杨欣又在沱沱河沿岸建立了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做了很多公益实事,很了不起。
遗憾的是,我这次在青海三江源没能见到这位四川老乡。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贵平摄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